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思潮作为观念系统是一个群体性精神结构,它贯穿于整个文学活动各个领域。创作思潮是文学思潮整体中的部分,而创作方法则是创作思潮这个部分中的部分。就理论性质而言,文学思潮概念主要是文学史范畴,创作方法属于美学范畴。在外延上,文学思潮可以包合创作方法,创作方法既可以隶属于文学思潮,又可独立于文学思潮之外而存在。  相似文献   

2.
文学思潮类型研究和创作类型研究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创作类型研究往往成为文学思潮识别的前提和基础 ,有助于具体文学思潮的发现。但是二者在性质、外延及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不能没有自觉的区别。尤其是分类原则的确定 ,不可照搬创作类型的划分标准 ,不能只适用于创作类型和创作思潮 ,还要适用于包括理论、批评和接受等领域在内的文学活动整体意义上的文学思潮。因此 ,分类原则应尽可能往文学思潮类型最高层次的范畴进行抽象  相似文献   

3.
文学思潮并不等同于社会思潮、时代思潮,也不完全是文学的时代思潮。它是一种包括创作、理论、批评、文学史的建构和文学教育等文学活动在内的总体性的文学现象,而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还应包括所谓"用刀"的文艺。文学活动的"邪恶"中体现出来的共通观念也是文学之思。文学思潮有其群体性、历时性、动态性、反拨性、反动性、互动性。  相似文献   

4.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典型形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是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最为成熟和典型的阶段.东方各民族文学都产生了一批在文学史上占据显著地位的民族主义诗人、作家和理论家,他们的创作和理论活动,充分展现了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共同原则和特征:反对殖民统治,高扬民族意识,要求民族独立的主题思想;功利性、现实性的审美追求;民族传统的弘扬与民族灵魂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主义”成为学界的热门话题。但大都是将民族主义作为一个政治文化的概念展开探讨。黎跃进的新著《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黎著)则将视野集中在东方现代文学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和创作,从大量的文化和文学文本的梳理中,概括、提炼出“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概念,突破个别作家民族意识,或某一区域文学民族主义思想研究的狭窄格局,将亚洲、非洲地区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探讨19世纪中叶以来150余年间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发展,同时展示其发展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拓展成一个新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6.
文学批评也是一种审美创造──读《文学思潮与当代小说》陈东华陈美兰教授撰写的《文学思潮与当代小说》,是一部富有真知灼见的文学评论集。作者以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总体把握为视点,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主要理论观点、创作流派及创作形态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展示了文学...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转折期,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广泛传播,在西方文学思潮影响下的中国进步作家,置身于时代洪流,创作出一批杰出的长篇小说,中国文坛出现了长篇小说的繁荣。这些小说体裁、题材、主题、创作风格及艺术手法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从文学体裁、题材的变化,看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20世纪世界文学交流的产儿,使得西方世界经历了几百年才发展  相似文献   

8.
元代末年,吴中的文学创作活动非常繁荣,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吴中派。它有着特定的文学宗尚和创作风格,并在元末文坛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入明以后,这一文学流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受到沉重打击,其创作活动遽然归于消歇,而整个文坛的风尚亦随之发生转移。对这一流派进行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元末明初文学思潮变迁的轨迹。本文拟对吴中派的兴衰过程作一大致勾勒,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9.
十八世纪中后期,崇尚理性主义原则的古典主义文学和启蒙文学受到一股新兴文学潮流的强大冲击,十七世纪以来的理性主义文学传统遭到了背弃和破坏,文学发生捩转。这一潮流中的文学现象纷繁复杂,创作倾向也不尽相同,但文学家们对世界人生的认识比较一致地体现了十八世纪中后期西欧社会反理性主义思想本质,因此本文把这一时期的这一文学新潮统称为反理性主义文学思潮。这一文学思潮首先盛行于英国,继而  相似文献   

10.
唐文三变     
文学本体观念的更新导致文学思潮的演变,进而影响创作原则、创作方法乃至题材、体制、风格以及批评理论的演变,从而完成文学理论范畴的系统转换,并最终影响文学创作时代风尚的变迁。唐代文学本体观念由“原道”、“言志”向“缘情”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唐代散文创作风尚的变迁,非常经典地展现了文学革命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元末明初文学成就集中在东南地区,领袖人物是杨维桢和高启。历来评论者都把杨维桢与高启的文学创作归入新型的肯定个体意志、张扬生命欲望的文学思潮。通过对二人无交往原因的探讨,发现高启其实代表了另一股完全相反的文学复古思潮。这两股思潮分别开启了明代中后叶文学领域的复古运动和个性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2.
"共同纲领论"文学思潮观持论者断言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文学思潮,而把人文主义和启蒙主义贬为非文学思潮,从而无视文学思潮的近代形态所普遍具有的过渡性历史特征。这种过渡性表现为文学思潮主体意识的自发与自觉交织,文学思潮构成的配置仍以创作、接受思潮为主流,虽然出现了与自发型文学思潮对立的新规范,但又没有完全摆脱原有规范体系的限制,新旧思想既互相冲突又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3.
从来源与构成、和现实主义的关系、对20世纪美学的影响三个方面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与文艺思想虽有联系,但又有重要区别。马克思的相关论述具有多重背景,其经典话题和次生话题蕴藏着可被延伸和拓展的能量。恩格斯主要是从文艺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来思考文艺问题,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一种总结。恰当地厘定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与文艺思想的关系,有助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理论形态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孟子文学批评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孟子的文学批评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孟子的文学批评思想主要集中在文学接受、批评和鉴赏等方面.文学接受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意逆志"上,文学批评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知人论世"上,文学鉴赏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知言养气"上,文学审美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同乐""同美"上.孟子文学批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推动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建立我国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康海在散曲、散文、诗歌方面的创作思想及其作品分析,认为康海是明代中期文坛的重要人物,在明代中期是可以与李梦阳相提并论的文学家,他们共同领导了文学的复古运动,对明代中期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尽管由于其性格耿介直率,张扬凌厉,受到"刘瑾事件"影响,罢黜回乡后又过度的放浪形骸,纵情恣肆,引起了后人对其品格误解,但这并不能影响其文学成就及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6.
从小说的现代技法看20世纪文学思潮的发展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现代技法是相对于小说的传统技法而言的。小说的传统技法,如表达技巧:叙事、描写、说明、议论等;如修辞技巧:衬托(正衬、反衬、侧衬)悬念、同感等;如艺术技巧: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蔬密有序、曲直互补、抑扬顿挫、断续有法、隐显适度等。小说的现代技法,如意识流、黑色幽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从整体上深刻揭示了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文学思想复归的实质,同时在局部上也注意到了个别阶段文学思想发展的特殊性,如南朝时期三种不同文学观念并存的多元化情形.缺憾之处则在于,对文学观念的理解过于狭隘,忽略了文学自身应有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在处理文学与政教的关系上过分强调了政教对文学的功利化;其次,相对南朝文学来说,对北朝文学思想没有给予同等的观照.  相似文献   

18.
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之间,毛泽东文艺思想为当代文学提供了理论方向和实践依据,影响并生成了以文学工具论和作家改造论为中心的文学意识形态观,强调文学批评的"思想倾向"和文学斗争,借助中国当代文学体制而成为文学政策.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是近代著名的革命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学者和文学家。章太炎作为一位文学家,他的文学思想是复杂而充满着矛盾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博大精深的学术功力,乾嘉朴学传统的治学路向,经学家和小学家的目光,加之他思想中保守和复古倾向,使他的文学思想既具有丰富的时代内容和鲜明的个性特色,同时也带有传统文学观念强大的历史惰性。文章从五个方面来阐释章氏文学思想的成就和局限:即文学的发展观与文学的退化论;精辟的诗论;“跳踉搏跃”的“雷霆之声”;小学家的文学观;承认言文合一与鄙夷白话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