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建华 《河北学刊》2007,27(6):83-86
消除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提高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程度,是公共政策执行学者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角度思考,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主要源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理性逐利"的结果。消除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之政策执行主体因素,应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培育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公共"精神;加强对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正面的利益激励,增强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诱因;加强对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执行活动的监督和控制,防止公共政策执行变形和走样等。  相似文献   

2.
龚虹波 《社会科学》2008,(3):105-111
在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已有的理论模型中,可以引入一个被已往研究遗漏的变量,即中国公共政策的执行结构.这样我们就可以从"结构-行为"互动的视角出发,将政策执行结构作为自变量、政策执行过程作为中间变量、政策执行结果作为因变量,来考察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三者之间关系,从而建构一个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过程中科学与价值的统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手段 ,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将公共政策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并形成一门学科 ,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为了推动我国政策科学的发展 ,本刊约请了省内外几位学者围绕着公共政策执行的重大意义、公共政策执行的能力、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因素、公共政策过程中科学与价值的统合、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稳定政策以及西方政策执行研究运动等论题进行了专题笔谈。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手段 ,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将公共政策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并形成一门学科 ,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为了推动我国政策科学的发展 ,本刊约请了省内外几位学者围绕着公共政策执行的重大意义、公共政策执行的能力、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因素、公共政策过程中科学与价值的统合、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稳定政策以及西方政策执行研究运动等论题进行了专题笔谈。  相似文献   

5.
重视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手段 ,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将公共政策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并形成一门学科 ,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为了推动我国政策科学的发展 ,本刊约请了省内外几位学者围绕着公共政策执行的重大意义、公共政策执行的能力、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因素、公共政策过程中科学与价值的统合、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稳定政策以及西方政策执行研究运动等论题进行了专题笔谈。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手段 ,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将公共政策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并形成一门学科 ,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为了推动我国政策科学的发展 ,本刊约请了省内外几位学者围绕着公共政策执行的重大意义、公共政策执行的能力、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因素、公共政策过程中科学与价值的统合、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稳定政策以及西方政策执行研究运动等论题进行了专题笔谈。  相似文献   

7.
西方政策执行研究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手段 ,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将公共政策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并形成一门学科 ,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为了推动我国政策科学的发展 ,本刊约请了省内外几位学者围绕着公共政策执行的重大意义、公共政策执行的能力、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因素、公共政策过程中科学与价值的统合、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稳定政策以及西方政策执行研究运动等论题进行了专题笔谈。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手段 ,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将公共政策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并形成一门学科 ,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为了推动我国政策科学的发展 ,本刊约请了省内外几位学者围绕着公共政策执行的重大意义、公共政策执行的能力、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因素、公共政策过程中科学与价值的统合、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稳定政策以及西方政策执行研究运动等论题进行了专题笔谈。  相似文献   

9.
西方公共政策执行模式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公共政策执行模式主要有以下七种:过程模式、互适模式、循环模式、博弈模式、系统模式、综合模式、组织模式.上述公共政策执行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主要按照以下四个构建标准来建构政策执行模式:一是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二是政策执行遵循的原则;三是政策执行的过程;四是政策执行的途径.上述公共政策执行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几种主要政策执行模式所涉及的影响因素过多和繁杂;二是几种主要政策执行模式缺乏对现实政策执行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可行性;三是几种主要政策执行模式均忽视了政策执行者在政策执行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还存在着许多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形、受阻乃至停滞等的政策执行阻滞现象。而影响政策执行结果的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文章主要探讨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与政策执行效果的相关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政策应当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同时以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及其效果为分析载体,从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和公平与效率取向的角度,寻求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对公共政策执行有效性产生影响的内在价值因素,并探讨在现实情境下,公共政策价值选择所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政策动员是政策执行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当代中国政策执行活动的基本特色.对于政策动员概念、政策动员现象及其在当代中国条件下的表现的考察,乃是发展具有本土特征的公共政策理论,解释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活动方式的一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决定政策能否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大难关。政策执行的本质是一个政治过程,各种政治因素贯穿于公共政策执行的整个过程,政治资源配置、政治冲突、政治关系等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影响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建立政治利益均衡制度,理顺政治关系,解决政治冲突是扫清公共政策执行中政治障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诸因素可以综合运用分类法和列举法来加以解析。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诸因素,可以被分为主动影响因素和被动影响因素两大类。其中主动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执行的独立性和排他性;政策执行者扩大预算、降低执行成本的可能性和外部性;不同的政策类型;政策对既得利益的损害以及对将得利益的分配;政策缺陷所导致的政策诱惑等。被动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执行所处的文化环境;同侪政策执行的压力;突发事件的影响;民众参政的热情、能力和可能性等。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正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显学.公共政策执行研究在理论渊源上经历了从政治学到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学再到公共政策执行的历史转变.开展公共政策执行的不同学科视野研究对进一步深化对公共政策执行研究历史缘起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玉  唐良凤 《人文杂志》2012,(2):145-153
公共政策执行的可接受性是指,政策执行客体和广大公众,对公共政策方案执行之可预期结果的主观评价和公共认同程度。其一般函数关系是:政策执行可接受性=政治权威的信任度.程序公正.分配公正的主观评价;其中分配公正的主观评价对"可接受性"起决定作用,程序公正是构成政策客体公平知觉的重要因素。当分配公正的主观评价为负时,强化政治权威的信任度,能够增进政策执行的可接受性。考察当代中国环境规制政策执行的现状,发现在作为政策执行客体的当事企业,对环境规制结果缺乏政策感知和激励认同的情况下,以提升环境规制政策执行主体的政治权威为基础,加大规制客体分配公正的政策收益,以刺激政策客体对规制工具的价值认同,成为强化"规制性公共政策的可接受性"、落实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外部性的理论探讨:内涵、发生机制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的外部性是公共政策的重要属性,是影响政策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公共政策分析的一个有用的概念和工具.然而在公共政策学的研究中,公共政策的这一属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讨论.公共政策的外部性有其特定的内涵、发生机制及治理途径.对公共政策的外部性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改善公共决策的质量,而且也可以拓宽政策分析的领域,因此公共政策的外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栋梁 《兰州学刊》2003,(6):141-142
公共政策合法化程度、科学化程度、目标弹性程度、执行者利益倾向性、资源投入程度、目标群体影响力和政策执行体制完善程度是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提高政策执行有效性应从提升政策合法化程度、调整政策执行者利益倾向、强化政治社会化功能、加强对政策执行监督及健全政策执行体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已有的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强调理性和规范性,遵循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对我国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复杂状况解释略有不足。将政策执行中的执行主体多元协调活动补充到已有研究思路中,构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修正型框架,可以有效解释因为执行过程中的协调不确定性带来的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相应地,推进执行主体的多方对话的常态化,构建基于"协同治理"的利益表达机制,在强化信息收集和监督的前提下,适当给予执行主体自主权会有效改进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协调效果,提高政策执行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覆野 《理论界》2014,(6):160-162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媒介环境的改变,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本文详细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的重要现实意义,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众参与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过程本是一个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等环节构成的完整周期,但由于现实中的政策受到诸多障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终结,这就导致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过低的政策绩效。而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需要研究政策终结的障碍因素外,更要研究促使公共政策终结的可行性因素。因此,促使那些过时的、无效的公共政策得以终结的研究应摆上当前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公共政策终结的可行性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