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使用符合译文的语言表述习惯,把握符合译文读者表述的标准,寻找译文读者熟悉的对应的表述,注意传达原文思想时的技巧,充分考虑读者的可接受性,是翻译出好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我国移植和借鉴了西方法律制度,建构起了中国现代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并形成了现代的法律思维。但是,我国公众的法律思维没有随着我国法治的现代化而根本改变,仍然受我国传统法律思维的影响,进而阻碍了现代司法理念和制度在社会中的运用。为了更好地解决纠纷,法官在司法裁判过程中,不得不考虑裁判的社会可接受性。裁判的社会可接受性在我国现代法律思维与传统法律思维仍然冲突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译入语的可接受性涉及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语体与文体以及不同读者语域等问题.所有这些译入语的可接受性,给翻译理论带来诸多困难;翻译中这些错综复杂矛盾的存在给了翻译理论发展的广阔天地,翻译理论"割裂性"地沿着语言学派和文艺学派不同方向发展才能各自取得目前已有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译作乃是新作”是庞德从译作的接受角度和文学翻译的意义出发提出的翻译原则。这一翻译思想对西方翻译界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分析庞德的诗歌翻译原则和艺术性来阐明诗歌翻译的艺术原则和个性特征 ;同时强调加深对庞德的中国文学和文化译作及其翻译理论形成的背景和现当代翻译理论发展动态的了解, 从而以文学翻译的多元视角来认同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译作乃是新作”是庞德从译作的接受角度和文学翻译的意义出发提出的翻译原则。这一翻译思想对西方翻译界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分析庞德的诗歌翻译原则和艺术性来阐明诗歌翻译的艺术原则和个性特征 ;同时强调加深对庞德的中国文学和文化译作及其翻译理论形成的背景和现当代翻译理论发展动态的了解, 从而以文学翻译的多元视角来认同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外宣翻译的目的是让其受众明确无误的理解和接受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应设法化解两种语言在文化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以目的语为归宿,使译文受者在摄取信息过程中不遇障碍.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对原作的理解和阐释 ,一个人 ,一个时代对一部作品的理解和阐释是有限的 ,一部原作的各种译作具有互补性 ,阅读多部译作有助于全面透彻地理解原作  相似文献   

9.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文化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合格的翻译人员,不仅要掌握两种语言,还应熟悉两种不同语言所反映的文化.由于这种跨文化的差异,在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中必须考虑语言的表达方式(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因素及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10.
尝试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对口译中译员的语言可接受性问题展开探讨。在建构主义翻译学理论体系中,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它提出了交往范式的真理观。口译也是一种社会交流活动,因此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也可用来指导口译实践。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新词的创制方法、中日语汉字词汇特征异同的基础上,结合《汉语外来词词典》,对日源新词在中国的可接受度进行了初步考察.考察发现,日语中的汉字词汇能否被国人所接受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国势强弱、文化落差和汉语本身之特点是影响词语可接受度的最核心因素.此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推动和媒体的宣传、国人的知识储备等也影响到对日源词汇的可接受度.  相似文献   

12.
语篇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过程,原文语篇中的连贯性是否能在译文语篇中得以再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交际功能是否能实现。文章主要探讨了英汉翻译中语篇连贯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影响,此外还浅析了影响译文语篇连贯的两个因素及对此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纽马克提倡的交际翻译理论是当今电影翻译中的主流原则,它适用于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文本。交际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更加自由,把信息翻译的有效性放在首位。但是,其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情形。本文主要以《魔羯星一号》等一些影片的字幕翻译为范例,从超语言因素的角度探讨交际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纽马克翻译理论在翻译文化用语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语义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运用这两种方法来分析译文实例,可以发现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的文化误读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而翻译是跨文化之间的桥梁.翻译不是一件寻求另一类似含义的简单事,而是寻找适当的方式用另一种语言来说明.作为一个翻译者,不仅要精通两种语言,而且要熟悉两种语言各自蕴涵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不同语言间的转换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随着中西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频繁,了解文化差异成为学习英语的必经之路,更是文化翻译者的必修内容。本文从翻译和文化的关系入手,揭示了中西文化差异在日常习语、思维、语言运用、语法等方面的诸多反映,进而强调了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在翻译中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的外来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跨文化交际的兴起和深入而不断涌现,对汉语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外来词的规范使用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文章试从汉语中来自英语的外来词的可接受性入手,分析影响外来词可接受性的因素以及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并提出如何规范使用外来词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化精神标识语作为文化信息基本单位,具有文化模因性。习近平重要讲话的用典是中国文化精神标识语的重要内容。从道金斯的文化进化论视角,探讨这一标识语的翻译传播对跨文明关系发生的机制与意义。课题组在美国与德国开展的专业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用典官方译文的接受度高于汉学家译文。中国文化精神标识语承载着本质性的中国文化特征,翻译需要激活其文化模因性,以利于中华文化模因在世界文明模因库中得到复制、变异与选择,传播性翻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小规模定量和定性语料研究.我们收集了本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语料,在美国普渡大学征集到了65位英语母语志愿者,请他们对语料中的隐喻表达式的可接受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汉语和英语共享的概念隐喻在语言表征层面上有差异,即:共享的隐喻内核与异化的语言表征外壳之间存在差异.调查结果显示,英语母语者对这一差异的接受程度不同.我们提出概念隐喻的跨语言表征异化这一概念,基于根隐喻的跨语言表征异化与基于复杂隐喻的相比所造成的交际阻碍较小.我们探究了异化的原因以及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