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景娟 《老友》2010,(6):17-17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端午节俗的研究成果丰硕。就端午起源而言,流行的主要有纪念屈原和伍子胥说、恶日说、夏至说和龙图腾祭祀说等;在端午仪式行为方面,侧重于对龙舟竞渡、食粽习俗的探析。在这里,思路的改变比问题本身的探讨更为重要。有许多学者在考察端午及其龙舟竞渡起源时,考虑到端午节俗内含的复杂要素,以"结构性探源"代替以往"纵向性探源"的思考模式,更有益于认识区域文化特色。事实上,无论是节俗本身,还是与之相关的历史探究、区域研究和文化意义阐释,都需要我们以新兴社会史的视角重新考量。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端午是个重要的官定节日,而唐诗中有许多关于唐代端午节俗的描写,从《全唐文》及相关资料中对唐代端午吃粽子、竞渡、插艾、佩长命缕及君臣互赠物品等习俗的描述中便可窥见一斑,但唐代部分诗人端午节对屈原殉国的反思,其中所包含的"明哲保身"思想和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初衷,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4.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 人们赋予它的多重的文化意义, 经过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淘汰与选择, 最终以纪念屈原作为其文化意义的体现, 并为人民所接受。屈原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理性、道德精神和诗性智慧, 无论端午节的纪念形式如何变化, 屈原所代表的根本的文化意义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5.
“端午”食粽祭屈原说源流考孙永义关键词端午节,粽子,屈原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89.18端午节吃棕子的习俗,传说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端午节食粽子的习俗,诚如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所云:"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其日正是葵...  相似文献   

6.
凌文 《金陵瞭望》2006,(11):9-9
今年年初,“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今年端午,苏州将正式举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动,此次大型公祭又一次把端午节的“伍子胥”与“屈原”之争推进人们视线。  相似文献   

7.
"五月五,过端午"。咱们大伙儿过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然而,借着端午节,我也同样思念我的两位亲人——姥姥和奶奶。小时候,我是在姥姥家长大的。姥姥有一双巧手,每年过端午节前,姥姥会先用纸壳叠出小巧的粽子,再用各种颜色的美丽丝  相似文献   

8.
端午节起源于伍子胥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端午的主要活动是龙舟竞渡。竞渡活动早在原始社会已在太湖流域盛行,是"龙图腾祭"的一种表现。自伍子胥被谗杀后,龙舟竞渡被赋予人物纪念意义和节日的固定化,这在"曹娥碑"、"荆楚岁时纪"、"清嘉录"等古人著作中都有明确的说明。伍子胥是春秋时人,早于屈原二百多年。且端午的其他习俗如"斗百草"、"吃粽子"等均来源于吴地。因此,端午节起源于伍子胥,起源于苏州。  相似文献   

9.
端午起于五月之祈禳,本是源于节气与阴阳五行学说有关的岁时之节,在汉代进入国家祀典。端午的传说主要见于魏晋以后的记载,尤其是南朝时期,所涉及的人物有屈原、伍子胥、介子推等。南渡的汉族士人由于对北方故土的眷念以及受玄风的熏染而对个性鲜明、感情强烈的屈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生活在屈原的故地,受到风土人情的感染,他们所记录的屈原传说多而情节生动,使屈原与端午的联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于是介子推、伍子胥等人物传说渐渐被遗忘。东晋南朝时,襄阳是南北交通的重镇,也是屈原传说北上传播的重要途径。历唐入宋,端午在又一次成为宫廷节日的同时,屈原已经是这节日的主角,岁时的意义已被对屈原的纪念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屈原与五月五日--端午的渊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各国历法不一,五月五日禁忌原是北方晋、齐等国的习俗,后来才影响到全国,它原本与屈原没有关系.在汉末至南北朝时期,北方厌胜之术与南方救屈原结合起来,才形成了完整的端午节风俗.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的竞渡在唐代风行于南北,端午风俗在唐代才基本定型;端午使屈原永远活在民俗和民间文化中.  相似文献   

11.
端午话养生     
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外,端午节也是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古人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可以说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  相似文献   

12.
从岁时民俗特征比较中韩端午节端午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岁时民俗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特征,中国端午节与韩国端午祭均为中国上古端午祭的现代传承.端午节即端午祭,祭祀是端午节的本意.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内涵大于韩国端午祭.中国端午日举办的各种节俗活动,归结起来均与祭祀信仰有关,并有官方与民间的等级区别.现今韩国江陵端午祭由"儒教式祭仪"和"巫俗祭仪"两部分组成,实即相当于官方与民间的祭祀活动.自上古时期至今,在端午这一天祭祀以祓除瘟疫、祈求人寿年丰,在中国和韩国都未有任何改变.几乎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所有细节,都可以在中国端午节俗活动中找到具体的、同一性质的对应.  相似文献   

13.
从屈原与伍子胥的关系看端午节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屈原与伍子胥出身相同,经历相似,容易产生相同的思想感情。伍子胥是屈原的精神导师之一。屈原多次赞扬伍的忠贤正直,表示要浮江入海,追伍殉国。屈原自沉日期与伍子胥自刭日期亦很可能相同。因此,端午节纪念的人物应首推伍子胥。  相似文献   

14.
端午送瘟神——传承端午原初主题的西塞神舟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湖北黄石市西塞山区道士袱村端午民俗活动——神舟会的考察,考证端午的原初主题是人们为了逐疫驱瘟,祈福纳祥。  相似文献   

15.
端午节吃粽子和元宵吃汤圆、中秋吃月饼一样,千百年来已成为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节日食俗。端午节吃粽子这个风俗来源有许多不同说法,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的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过去,我以为端午节吃粽子是汉族的"专利"。其实,我国少数民族别说在端午节,即便在平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相似文献   

16.
龙舟发源于中国,两千多年来龙舟竞渡长盛不衰,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中华各民族都自豪地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人们崇拜龙,视龙为吉祥如意的化身。关于龙舟、龙舟竞渡的起源传说很多,有的认为龙舟起源于民族祖先的图腾崇拜,有的认为起于先民祭龙求雨,有的认为是纪念伍子胥,有的说来源于越王勾践,多数人认为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贵州苗族传说是老渔翁阿保降恶龙的故事所起,云南傣族是纪念民族英英岩红窝……,在众多传说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划龙舟是人们对民族英雄的崇  相似文献   

17.
中韩两国都有相同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比较两国的端午习俗,不难发现二者在起源、习俗以及文化内涵、举行目的、保护与传承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农历五月初五已经成为国家法定端午节的大背景下,恩施土家族地区仍然保留着过三个端午节的习俗,即农历五月初五、十五和二十五,分别叫头端午、中端午和末端午.这一习俗既存在于文献记载中,也现存于土家人的生活中.节日动机逐渐从追忆历史、纪念先人转向亲人团聚和享受饮食游乐,充满了浓郁的少数民族节日文化气息.节俗特征明显,但随着时...  相似文献   

19.
端午考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今为止关于端午起源的诸种说法皆难以成立,推原其初,此节实为岁时节气,而非因人设节。端午之名,源于夏日之正阳,时当午月午日,最初与夏至时间相重,后逐渐演变为以五月初五为端午,而当伍子胥、屈原、介子推等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人物、事件与五月五日联系起来以后,端午从一个纯粹的节气纪念日演化为社会性的节日。  相似文献   

20.
端午节这个民俗节庆因与屈原的关系而开始参与中华民族人文精神文化传统的传承。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从屈原到老舍,形成了一条绵绵不绝的人文精神传承的大波。屈原与老舍都是以深切的人文关怀而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知识分子的。而老舍可以说要相当程度上传承与发展了屈原的人文精神。这主要体现在哀民生之多艰的生存关怀、重铸民族灵魂的精神关怀以及探究人类本性的永恒关怀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