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州方言属于江淮方言中的通泰地区海伊小区,其中存在众多的吴方言词语。在《明清吴语词典》里,这些吴方言词语与海州方言词语在词性、词义方面差异不大。这种情况,是明初以来大量江浙人迁至海州地区与当地居民大杂居小聚居后产生的新方言景观。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日语中,标准语也经常吸收关西方言中的优秀语句。本文对比关西方言与标准语存在着的差异,从方言与地方历史、地理环境、地方习俗等视角论述东、西两地语言与文化,对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一关东和关西人的性格和气质、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加以叙述,以达到更好了解关西方言与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已经面世的四川方言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汇编,均是从近现代四川方言的词汇出发对四川方言进行静态描写,对于唐以前文献中的巴蜀方言没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明清两代开始形成的现代四川方言是以古代的蜀语和秦汉以后的巴蜀方言作为自己的底层,对蜀语到四川方言的演变轨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还是开拓性的工作.中上古蜀语研究对四川方言史的研究以及汉语方言史的完善与研究领域的拓宽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蜀语》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语》开研究汉语一域方言的先例,对汉语方言的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全面深入地分析《蜀语》所载词汇的基础上,还比较客观地论述了《蜀语》的成就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方言》中某一个方言词,作为被释词,多数情况下不重复注释。但是,也有同一个方言词重复注释的情况。这种重复注释的情况,透露出《方言》某处说某方言用了某词并不排斥其他方言也用该词的信息。如果一个方言词仅见于它后面所列的具体的方言区域,不见于别的方言,那么几处重复注释所列的方言区域应该是一样的。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这就有力地证明:《方言》中说表达某一个概念,某地用某词,并不是说只有某地用某词,其他的地域不用该词。扬雄只是据实记录他的见闻,不是在作出全面调查,不是在知道了某词只有某地用而别的地方不用之后,才写上某词见于某地。换句话说,《方言》中某词见于某地,并没有暗含不见于其他地域的意思;《方言》中的很多方言词不能作为某一个地域独有而为其他地域所无的用词。将《方言》这一特点揭示出来非常重要,因为它牵涉到如何利用《方言》研究秦汉时期的方言区划、方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以及汉语词汇史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释名》中有 4 0条方言研究材料。《释名》是一部以东汉通语为研究对象的著作 ,它不代表青徐方音。《释名》的方言研究材料反映了青徐、冀兖、荆豫等地区的若干方音特征 ,并客观表现了方言词语的构词特点。《释名》在方言史、方言学史以及词汇史、词汇学史和词源学史上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戴震以淡薄名利的心态精研《方言》。他首先针对洪迈《方言》非扬雄所作之说,一一加以辨驳,最终使扬雄为《方言》的著作者确立下来。有感于《方言》"讹舛相承,几不可通",戴震为《方言》订讹辨误、删衍补脱,并进一步疏证词条,利用汉字系统声近义通的内在规律,读破通假、系联同源,更用"语转"明方言音变,从而沟通《方言》训词与被训词,使这部濒于隐没的语言学著作重发光彩。戴震的《方言》研究为后人立下楷模,开启了清代《方言》研究之风。  相似文献   

8.
真正意义上的晋方言研究,首推山西大学建校之初山西大学堂赴日留学学生景耀月1907年发表的《晋语》,这是晋方言研究的开篇之作;随后,瑞典人高本汉于1910年来山西调查方言,1911年正式入职山西大学堂教授外语,所著《中国音韵学研究》被誉为中国音韵学的“空前伟著”;曾任山西大学堂教务长的刘文炳于1932年始写《徐沟县语言志》,成为晋方言单点调查研究的先导;1957年,以山西大学中文系为主导的方言普查,开拓了晋方言调查研究新局面;20世纪末,山西大学教师成为编写方言志的主要力量;新时期以来,山西大学晋方言共时与历史研究跃居全国领先水平。晋方言研究伴随着山西大学的脚步走过了百余年的奋进历程。  相似文献   

9.
《风月梦》一书中的方言词语较多,尤其是江淮方言词语很丰富。本文诠释了其中的部分意义难明或易生误解的方言词语,这些词语大多不为一些方言词典收录。  相似文献   

10.
汉末刘熙的《释名》,虽然是一部采用声训的方法,对当时的汉语通语进行词源探索的一部著作,但却保存了许多关于当时的方言,尤其是刘熙的故乡青徐方言的宝贵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包括当时方言的部分词语,也记载了当时方言音读的某些特征,而且还有一些发音方面的细致描写。这无论是在方言的描写研究方面,还是对后来的审音之学,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秦时代的雅言、西汉时期的通语、隋唐时候的官话,都是以当时都城的所在地关中地区的语音、语汇、语法为标准的。而雅言、通语、官话是当时的共同语。关中方言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几个朝代的准普通话。所以中国古代的许多典籍都是用关中方言撰写的。因此,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保留了大量的关中方言的语音、词语、语法。明代小说《喻世明言》也不例外,对《喻世明言》里所能够见到的关中方言词语予以解析,以说明关中方言对古代汉语词语的传承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集中对近十年来出版的四川方言研究论著作一简介 ,并择要以《四川境内的湘方言》《四川泸州方言研究》和《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三种论著为代表 ,以观近年来四川方言研究在史料搜集与实际调查方面的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3.
陕北方言中保留有大量先秦、秦汉古语,记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出陕北社会的佛道信仰习俗。通过对陕北方言这些特点的剖析,我们认为,陕北方言的主要形成期应该在秦汉时期,陕北的地域文化特征也应该在秦汉时期初步成型。陕北方言及其区域文化特征的形成过程,正是中华民族汇聚凝固历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四川人在日常交际中主要使用四川方言,而在日常交际中使用恭维语的情形也是极为正常的情形。四川方言恭维语在 具体应用中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四川方言恭维语的地域特色又与巴蜀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四川 方言恭维语与詈骂语的使用是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15.
镇江方言处于北方方言与吴方言的结合部,属北方方言江淮次方言。本文据《方言调查字表》并结合方言词的特殊用字,给出同音字表,为汉语方言研究和语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扬雄《方言》是记录周秦至西汉末年汉语口语的可靠材料。扬州方言是古代汉语发展演变的一个地理分支。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扬州方言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演化后,在其词汇历史累积层次的底部仍然遗留有《方言》所记录的古语。追溯考释这些古语词,对研究扬州方言历史沿革、探讨方言板块边缘区特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结合扬雄《方言》及古籍相关训诂材料,释证战国楚简文字中的古方言词语二则:将《曹沫之陈》的“散果”释为“散敫”,为同义并列复合词,意指击伐;将包山楚简的容器名“算”释读为“戺”,是一种长颈大腹的陶器。  相似文献   

18.
七年前我了解到蒋军凤教授的博士论文是以湘乡方言为研究对象时,就深感这是一件意义重大但难度更大的工作。方言学界都知道湘乡方言的分量,它是一种很有特色但颇为复杂的方言,又是老派湘语的典型代表之一。如今,这一本《湘乡方言研究》就在我眼前,让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勤奋、聪慧和敏锐”。再三拜读之后,我认为蒋军凤博士的《湘乡方言研究》一书,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陕北定边县城通行语从定边话转用为新县城话。定边话是老县城通行语,新县城话是县城正在流行的新派方言,是新的县城通行语。新县城话的基础方言是榆林话,可以离析出底层、主体层和变异层三个层次。新、老通行语的转用是在方言接触的前提下,由移民来源、行政归属、语言心理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讨论了:1.中国古代方言的含义和现代汉语方言的本质;2.秦汉以后中国境内规模人口的多次迁徙浪潮;3.中国语言的分布格局演变以及方言形成类型;4.汉语南方方言的语言年代与百越苗蛮语言底层;5.汉语方言的分区原则和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基本观点是,肇始于永嘉之乱,大量居民的迁徙致使中原汉语分化为北留汉语和南迁汉语,日益兴起的汉语化进程彻底打破了汉魏以来中国境内的语言分布格局。特别是南迁中原汉语的纵(沿江中原汉语带)横(中原语言南流走廊)T字型语带,奠定了后世汉语方言格局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