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 ,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理念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运用和发展。它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近现代西方的人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提高执政能力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指导,吸收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精髓,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先后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刘大夏作为明代名臣,无论是入主兵部还是作为封疆大吏,他始终以"民本"为念。研究古代先贤的民本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从严治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从刘大夏的传记、诗文等资料入手,运用实例,详解其"民本"思想的主要表现并探讨"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孟子的经济思想在儒家的经济思想中最具代表性,他主张的民本经济思想中,对于“民”的重要地位的肯定,更能体现孟子及儒家思想中的社会和谐发展、人本位的思想理念。研究孟子的“民本经济”思想,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卢旺林 《河北学刊》2006,26(5):228-230
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具有三大理论来源:其一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其二为中国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本思想”;其三为新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人学思想的指导下,在认真总结新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以及中国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因而具有至高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民本”的完整说法是“民惟邦本”。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中,“民本”思想形成了四个要点:民为天之本、民为君之本、民为国之本、民为官之本。“民本”思想确立了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资格,这与现代政治文明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6.
杜诗具有很强的“诗史”性,源于诗人的儒家风范;杜诗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凸显出两大主题:忠君爱国和民本思想。在“以人为本”的今天,“诗史”性的杜诗焕发出优秀的人文精神而显示出丰富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方刘 《学术论坛》2012,35(12):34-37,81
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以人为本",从用词和思想上都继承了民本思想的合理之处,但又与之存在着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所针对的问题、价值观、历史观以及实现路径的不同上。对"以人为本"与民本思想进行区别,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以人为本"科学内涵,还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本"与"人本"论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惟邦本"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以人为本"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先进理念;"民本"思想强调的主要是决定国家政权生死存亡,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的群体性的民;而"人本"理念尊重的主要是作为普遍意义上个体性的人的价值、利益、权利、尊严等.深入辨析"民本"思想与"人本"精神的异同,是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苏明 《中文信息》2013,(8):155-156
“亲民”思想是儒家经典《大勃中的“三纲”之一,它所蕴涵着的以德为本表现出来的善民、重民、爱民、利民等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织部分和重要的思想资源,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时至今天,依然闪耀着进步的光芒。为此,本文以唯物历史的辩证视角,探讨它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无疑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当下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志宏 《社会科学》2012,(5):138-146
先秦儒家反对“暴政”、反对战争、“民贵君轻”等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其中尤以孟子提出的以“民本”理念为核心的“仁政”思想为代表.孟子认为统治者必须注重“民本”施行“仁政”,因为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民意”,其统治的合法性在于民心所向,如果统治者施行“暴政”,人民就有权推翻其残暴专制统治.也就是说,“民本”和“仁政”的本质在于“以民为本”本身.虽然由于历史和时代背景的局限性,这种思想难免被统治者所利用成为掩饰其专制统治的工具,但我们也应同时看到它所起到的更加积极的作用,即警示、限制、弱化统治者的专制暴政和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也为士大夫阶层为民请命、争取权利、反抗暴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因而将之简单视为仅仅是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者的封建专制统治,甚至是思想上愚弄和欺骗民众的手段是片面的、狭隘的.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继承了中国上古时代"民为邦本"的思想,并且将其发扬光大。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家民本思想在政治法律思想中既有延续,又存在制度中的缺失。儒家民本思想包括:一、"民"是一个政权的合法性的唯一依据和基础;二、教育是使"民"转化为"仁"的必由之路,其中"仁"又是一个社会达到和谐、自制的保证;三、儒家民本思想贯穿两千年的中国封建政治,使得中国的君主专制得以缓解。儒家民本思想是儒家"仁政"理想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陈志明 《浙江社会科学》2012,(6):118-122,160
近年来,随着中国式管理受到世界的关注,学界与企业界开始向古老的东方汲取智慧.《易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其蕴涵的中道思维深深的印在了中国人的文化习惯中,指导着我们的日常行为活动.本文从管理哲学、管理原理与管理道德三个视角提炼阐述“中道”思维及其管理思想,指出在超竞争环境中,企业要依经权而易变,秉承人本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刚柔相济进行经营管理,确保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追求并实现“保合太和”的系统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以民为本”思想,我国古代历来有政府救助的优良传统,并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政府救助思想。这些思想涉及灾害牧助、特殊救助等方面,并有严格的政府救助管理、监督制度和程序。我国古代政府救助思想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和不足,但在历史上确实为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宁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当今我国政府救助制度的建立、政府救助体系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实践中,把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战争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揭示了人民战争的实质是依靠人民,人民战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骨干力量是人民军队,而且阐明了我国人民战争的道路即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很好地实行人民战争,他还系统地概括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在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行政与道德、行政与为民、行政与公私等几个角度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价值观,旨在加深对传统廉政思想的理解,以期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6.
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中国古代哲学,促进了中国古代谋略思维向合理的方向发展,使中华民族在谋略的研究和运用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21世纪,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文化背景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传统哲学已不能全面承担起指导谋略的历史重任。中国哲学既需要继承传统又需要与体现了现当代时代特征的西方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衔接,来丰富中国现代谋略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礼乐思想对于历代社会的和谐稳定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建设现代和谐文化,离不开礼乐文化。现代社会所需的礼乐文化,是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适应,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先进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古代礼乐文化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创新,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传统民本思想深刻影响了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对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政治形态的稳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古代思想家的民本思想其工具本位的价值取向及道德本位的实现途径,是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超越、提升了传统民本思想,使其实现了从"英雄创造历史"到"人民创造历史"、从"民贵君轻"到"人民民主"",从"为政以德"到"依法治官和以德治官相结合"的现代政治文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郭荣丽 《北方论丛》2007,(5):114-117
徐复观作为现代新儒家在20世纪下半叶的重要代表,他的文化哲学思想涉及了文化的本质,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文化的中与西,文化的层次及文化的古今等方面。他沉入到文化的海洋中挖掘出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哲学思想,这对当代新儒学的发展,对当今中国文化的构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玲  王大伟 《阴山学刊》2012,(2):107-110
慈悲与宽忍是佛教的重要思想,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这两种思想逐步融入中华传统文明中,无论是对提升民众道德修养,还是为政府提供治世之方,都有他们的踪影。佛教中的慈悲与宽忍思想不仅对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研究得当,其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样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