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比较文学作为一种跨越性的文学研究,其产生有赖于“人类意识”和“世界文学”观念的形成,但全球化会使“人类”和“世界”都染上西方色彩。中国比较文学在不断“西化”的过程中,虽然得到了一些新的养分,却失去了较多自身特有的一些东西,失去了自己原创的民族化的声音。传统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可以说都是建立在西式背景上的,当比较文学研究在整个知识质态、谱系上都是西方的时,中国比较文学也就没有了自己的文化之“根”。面对比较文学的无边与无根,寻根就是寻找存在的家园。跨文明研究,着眼于中西文明冲突、对话与交流的跨越东西方文明的研究,将是中国比较文学乃至世界比较文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跨越东西方异质文明的研究,这将是比较文学从危机走向转机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全球比较文学研究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战略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比较文学的发展与兴盛,既有世界文化发展的原因,又有世界文学发展的根据。因此,比较文学研究必须同时具备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的眼光和胸怀,换句话说,比较文学研究在宏观上必须具有世界文化意识和世界文学意识。这既是比较文学研究应有的理论品格和思维特性,同时又是“比较文学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样,探讨与把握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形成、发展的基本特点,对于建立一种适应于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发展的比较文学观,树立  相似文献   

3.
从构建中国特色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角度,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比较文学的定义问题,需要为比较文学寻找到一个基本共识。跨国别的文学研究,便是这种基本共识,而且是比较文学定义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他的如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只是比较文学定义的必要条件,是以跨国别文学研究为前提的。比较文学不能仅仅是一种文学研究,它还理应是一种文学形态,这是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本体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界定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翻译文学作为链接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中介和桥梁,就是一种文学形态,即比较的文学形态。在跨国别的前提下,翻译文学可以成为比较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重申跨国别的文学研究,可以使比较文学的定义明晰化,并有助于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神话、超越中西二元论模式,有助于解决中国文学“走出去”所涉及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一直想写一篇讨论没有“比较”的比较文学论文,因为我觉得比较文学名称中“比较”这两个字给比较文学研究带来的“危害”太大了。这决非危言耸听,请看下列事实:由于“比较”,所以人们一听说你是搞比较文学的,就立即会问:“你比较什么?”,使你不知如何回答才好;由于“比较”,所以人们在写比较文学论文时便千方百计地从甲文学中找出一个X 来与乙文学中的Y 进行比较,而不管这种比较有无必要;由于“比较”,所以人们便把凡是有某某与某某比较的文章统统归入比较文学,然后又  相似文献   

5.
2004年11月,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青年委员会、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发起的“北京中青年学者文化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在京部分从事文学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就“21世纪文学与文化研究的走向”及“文学与宗教”等当前文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北京语言大学高旭东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他指出:文化研究无疑将是21世纪文学研究的热点,这个热点将会从多个方面深化文学研究,而宗教与文学向来被认为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从这个视角可以深化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比较文学是20世纪新生的一种跨越民族、语言、国家和文化边界的文学研究.在比较文学一百多年的学科发展史上,“跨越”是比较文学学科扩张的一个显著标签,既包括比较文学发展早期对于语言、民族、国家边界的跨越,也包括其后发展过程中对于文学边界的跨越.与之伴生的是比较文学的“危机”,其核心是如何科学地定位比较文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而解决比较文学的危机之道,则是比较文学研究范式及发展方向的“转向”,其中两次重大的转向就是从早先的文学史研究转向诗学研究,以及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由比较文学研究转向比较文化研究.“跨越”一“危机”一“转向”构成了比较文学百年学科发展的中心线索,其揭示的比较文学学科边界的移动性质,在给我们当下判断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的激烈论争带来了困难的同时,也无疑为我们理性地看待比较文学未来学科发展走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黛云 《社会科学》2005,(9):170-175
比较文学第一阶段以影响研究为主,第二阶段以平行研究为主,在全球化的今天,比较文学进入了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根本特征是异质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当今比较文学以维护和发扬多元文化为旨归,致力于通过文学,探索个人身心内外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等共同问题,在共同问题的不同表述中,促进文学间的“互识”、“互补“和“互动”,推动文学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最近,季羡林教授在《新疆社会科学》发表论文,对汉文《大藏经》和新疆吐火罗语文献中所载《木师的故事》做扼要对比,说明吐火罗文本代表从梵文佛经到中国小说间的一个过渡。这一结论是启示性的,对于深入开展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更多例证,进一步探讨新疆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密切关系。 (一) 国际比较文学的第一位倡导者、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说过:“东方西方,不可分离。”这句话揭示了各国文学之间可以探寻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9.
实际上 ,比较文学中的“话语权”问题 ,不止今日始 ,而是一直存在于比较文学发展史当中的。比较文学诞生的最初动因是开放性、发展性和世界性的。其时 ,孟德斯鸠的“世界主义”思想与歌德“世界文学”观的提出 ,对它的产生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大的影响。但是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法国学派那里 ,却明显地表现出了文学沙文主义的问题。其代表人物梵·第根将文学研究划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的做法 ,虽然替比较文学争得了独立的研究领域 ,但他将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严格区分 ,却显然已经开始违背比较文学诞生…  相似文献   

10.
"文艺学"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科。从名称上看,它不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并不对应于西方学制里的任何一个学科,而多少类似于西方的"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这两门学科。中国的"文艺学"建树有一个"苏学南下"的路线。它的实质,应是包括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方面的广义上的文学理论或者说文学研究。这一点亦可为近代中国的"文艺思想"的有关论述所证明。近年来文化研究勃兴后,文艺学见证了自身内部的文化转向。虽然当今主导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所导致的纸质文学市场的锐减有它的必然性,但传统的印刷载体文学在今日网络时代中并非已成明日黄花。美国文学批评家米勒对此表明的立场,应能澄清国内学术界每每把他当作文化研究的代言人、鼓吹文学研究改弦易辙所造成的误解。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5.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