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混搭时尚     
有一本时尚书非常流行,书名叫《混搭中产家》。这是一本解构中产居住生活的书,作者在“文化混血,目标混杂,趣味混乱,风格混搭”的时尚文化状态中,描绘出了一个标准中产的家居形象。其实,我认为作者要说的关键一句话——就是“把梦想放进去”。因为消费者有很多的梦想,他们都希望这些梦想在家里面释放出来,他可  相似文献   

2.
健康积分     
健康快报混搭的风险穿衣服,混搭是一种时尚。吃药,不!发表在《老年护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老年妇女经常把OTC药物、中草药和处方药混合在一起服用,这会产生极大的健康危害,而且常常被医生所忽略。数  相似文献   

3.
一、品牌创建 RIO 锐澳鸡尾酒源于巴西著名城市"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的简称,寓意充满活力、时尚、热情、阳光、快乐、自在的性格.而RIO 这个品牌的名字来源于他的首席调酒师,在发布会前夕品牌的名字还迟迟没有决定,在一次不经意的交谈中,品牌创始人刘晓东突然想到可以用首席调酒师的家乡的名字来为品牌命名:RIO, 源自于里约热内卢热情洋溢的狂欢,打破阶层、出身,一起向上狂奔的潮流混搭文化,恰好与R I O 鸡尾酒多种酒基结合不同果汁的绝配口感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4.
罗雅尔:美貌与智慧并存据法国《巴黎人报》报道:法国女人"受到了全世界的嫉妒"。当这句恭维话被一名英国女人在一本揭示"法式风格"的秘密的畅销书中提到时,它尤其令人受用。这本书已经像小点心一样销至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它将极度振奋法国女人的精神。这本充满幽默、书名叫做《多么时尚!》的书被说成是"对法国女性和她们的小秘密进行的一份不可抗拒的调查"。法国女人真那么时尚、那么与众不同吗?在法国居住了7年的英国女子、书的作者海伦娜·弗里里·鲍威尔的微笑中绝无奉承之意。身为《星期日泰晤士报》驻法国记者的她透露说:"刚到法国时,我以为法国女人的名声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不,这不是陈词滥调!法国女人比英国女人优雅得多,更有女人味儿。"  相似文献   

5.
如果你是时尚一族,应该已经感受到正漫延于我们身边的、代表当今最IN的生活潮流——Mix Match(混搭)生活。这种混搭不仅是东西方的混,也是现代与古典的混。混搭在时尚界,像极了火锅在中国美食中的地位,通俗无国界,再生猛的材料,混进锅中全是一个酣畅鲜辣。年轻时我们都喜欢追求“纯粹”两个字,但后来发现自己的生活往往是在“混搭”中度过的,无论是职业、爱  相似文献   

6.
"忽然中产"与等级困境 中国人没有任何时候像今天这样陷入一种国民性焦虑,这种焦虑围绕着社会等级,围绕着身份,围绕着"我算不算中产"这样一个仿佛事关个体价值和尊严的敏感话题.保罗·福塞尔的<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这本对中产阶级的讽刺调侃之作,1998年在国内出版后,竟然被大面积误读为中产入门指南.  相似文献   

7.
郝焕灵  李黄珍 《职业》2007,(10):5-8
三年前,一本名为《细节决定成败》的书曾一度以每天5000册的发行数量,席卷中国图书市场.三年后的今天,该书销售一百多万册,已印刷28次,并依然稳居全国经管类图书排行榜榜首.这部被称为"充满了经营和管理智慧"的著作,开启了中国精细化管理的新时代.暖春时节,《职业》杂志记者走近了这位细节旋风背后的神秘人物,《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作者、中国精细化管理倡导者、研究专家——汪中求.  相似文献   

8.
“80后”消费文化特征:世俗浪漫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根本上说,"80后"作为社会的亚文化是消费的文化而不是工作的文化."80后"消费文化集中地体现了一种世俗浪漫主义消费精神.它来源于青春的浪漫气质、都市的浪漫情调、网络的浪漫空间.青春、都市、网络成为"80后"消费文化的三大标杆.文学浪漫主义与现代市场力量相契合.从而使"80后"消费浪漫主义打上了世俗烙印."轻灵现代性"使得"80后"消费文化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精神文化的消费重于物质消费;文化消费的是"网络、新媒体"."80后"对消费美感做了自己的诠释,在他们那里,时尚就是美的,金钱美和自然美融合在时尚美中.  相似文献   

9.
冬天穿毛衣搭配围巾是时尚MM最爱的混搭穿衣方法,但是什么样的毛衣搭配什么款式的围巾也是很有讲究的,而且围巾也可以变换  相似文献   

10.
阅读时刻     
《职业》2012,(13):82
虽是对"情商"这一公众并不陌生的概念旧话重提,《把情商当回事——卓越人生必备的元技能》却是一本非常特殊的书。其作者曾莉作为从海外学成归来的中国情商教育和培训界的领军人物,在总结理论学习和本土实践  相似文献   

11.
据重庆晚报报道:近日,一本名叫《我的朋友张艺谋》的书中披露,张艺谋当年靠"走后门"考进电影学院。该书作者雷佩云,是1971年到1978年间在咸阳第八棉纺厂与张艺谋一块工作的工友。  相似文献   

12.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这句话出自一篇题为《我是范雨素》的10万+文章.作者就是范雨素,出身湖北襄阳农村的44岁大姐,只有初中文化,在北京做育儿嫂.文章火了以后,三家出版社来找她,然而,她不相信这件事能改变她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闪族历史与现实——文化视角的探索》一书由甘肃省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作者陆培勇教授近年已发表与未发表的论文和文章30篇.全书分3大部分:历史文化篇、政治经济篇与访问札记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中产阶层的定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提出了一个以公共权力、资产控制权和技术资本为基础的中国城市阶层地位划分的理论模式,进而建构了一个由社会上层、中产上层、中产下层、技术工人及小职员、非技术工人及个体劳动者5阶层构成的阶层结构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阶层地位是制度化的、由资源占有关系所规定的社会位置;居于这些位置上的人们是这一阶层的成员,他们享有相应的生活机遇,甚至在主观上认同这一社会身份。对中产阶层的界定应置于社会整体阶层结构中进行;中产阶层地位是位于基本阶层地位之间的阶层地位。据作者提出的阶层分析框架对"2003年中国全国综合调查"(CGSS2003)资料所作的分析显示,中国城市的社会上层占大约0.6%,中产上层占7.6%,中产下层占22.8%,技术工人及小职员占25.7%,非技术工人及个体劳动者占43.4%;中国城市社会的阶层结构是较典型的"金字塔"形结构。统计结果还显示,这一阶层框架对收入、家庭住房面积、阶层地位认同、幸福感等生活机遇和主观社会态度变量的方差的消减,具有高度的统计显著性。这些结果表明,作者所提出的阶层分析框架对当前中国城市社会的阶层结构而言,是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时尚文化的现状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尚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时尚的追逐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显示青春和人格的重要特征.并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本文从分析当代大学生流行时尚的种种表现入手.审视了时尚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双重影响,就时尚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青年短信文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网络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确立了"第四媒体"的地位.据专家预测,依托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短信将成为新的媒体--"第五媒体",短信将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在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中,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方式已被普遍接受.短信文化在青年中流行离不开社会背景,更有深刻的心理学基础.短信文化是青年人际沟通的新形式,是解读青年的语言符号,也是研究青年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7.
红伶 《女性大世界》2005,(9):146-146
这几年来,“中产阶级”,一直是文化媒体出现频率极高的词。从初期的“中国存不存在‘中产阶级’”到“在中国年薪达到多少万,才能归入‘中产’”,显然,人们已经无法漠视这样一个占据相当数量族群的“兴起”,对其的注意力也从“中产”的划分标准更多地转移到“中产”特有的阶层文化与文化心理上来,也就是说,社会的关注点已经从物质的中产逐渐转向了精神的中产。  相似文献   

18.
王新同 《职业》2013,(25):58-60
在人们的印象中,没事儿就爱逛街买衣服的女孩,十有八九都是“败金女”,然而薇薇却完全是个另类。这位“混搭天后”扮靓不仅不“烧钱”,还将其玩成了一种时尚事业,如今每月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书籍出版一度鱼龙混杂,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书籍。随着受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和政府的加强管理,文化垃圾转入了地下。此后不久,文化快餐又覆盖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市场上出现了包装华美价格昂贵的礼品书,使书籍这种大众化消费产品逐渐脱离大众;书商的介入虽然弥补和激活了死气沉沉的出版业,但市场经济原始资金积累阶段的“暴利心态”,也使一般的书籍定价偏离了它应有的价格。面对"有钱人不读书,读书人买不起书"的现状,旧书市场应运而生.满足了买不起书的读书人的需要。那么,这个行当的情况如何?一本旧书究竟价值几何?旧书商又是从哪里进货、在哪里推销.又是如何操作的?  相似文献   

20.
恶搞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搞在中西文化中的传承 时下流行网络"恶搞",有人将之称为时尚,属于后现代文化的一种征候,这是很有道理的.但问题还有另一方面,既然属于文化,总有它的渊源,深究起来,恶搞在中西文化史上都有其深远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