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杜甫能成为“诗圣”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多侧面、多视角的分析,揭示了文学创作与社会生活、家庭影响、个人禀赋、政治思想、生活阅历诸方面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外因和内因     
目前正在开展的有关内因与外因问题的讨论,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我的观点是:在外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事物的变化由内因决定;在内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事物的变化由外因决定。两个同卵双生子,如果一个从小由狼衔走,在狼窝中由母狼抚养大,从不接触人类社会,那末他就丝毫不具有人的智力,没有语言思维能力,只能用四肢爬行,像狼一样地嚎叫,争食;而他的兄弟,在精心教育下,则可能成为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长大后或许是著名的科学家。在这里,决定这两个儿童智力上根本差别的无疑是外因。教育工作者有时也看到相反的情况:一个先天性的白痴和另一个正常儿童或超常儿童,在相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智力发展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决定这一差异的无疑是内因。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相似文献   

3.
词汇演变发展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综合运动。外部原因来自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内部原因主要是维护词汇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张力。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词汇演变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汇演变发展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综合运动。外部原因来自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内部原因主要是维护词汇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张力。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坛上伟大的诗人杜甫,诞生在唐玄宗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今年正好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杜甫不仅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影响深远,而且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形成中地位突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尊为"诗圣",是因为杜甫总是把自己的悲喜忧乐与祖国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联,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当祖国在"安史之乱"苦难中痛苦呻吟时,诗人与祖国一起流泪,写下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忧国而白的头发,因为日夜焦虑不停搔挠而短少得连簪子都承受不了。而当叛乱者大本营被唐朝军  相似文献   

6.
<正> 内因和外因是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在教育学中却对这个问题阐述不够。人们对这个问题总感到若明若暗,不甚清晰。究竟什么是内因?什么是外因?二者的关系怎样?本文想作一些初步探讨。一、内因关于事物的内因,革命导师列宁早就有过精譬的阐述,他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指出:“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自生的发展和蓬勃的生活,就要把  相似文献   

7.
“东亚奇迹”的出现使东亚现代化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成功经验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兴趣,作为后发现代化,外部因素成为塑造东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正确理解不同时期内因和外因在东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克服传统史学研究中内因论和依附理论的外因论的弊病。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以人为主体的外因内化和内因外化的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如同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样,外因内化和内因外化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这表现为:彼此同因、彼此依存、彼此转化.外因内化和内因外化既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又彼此有区别,除内涵不同、内化和外化的方式不同、以及内化和外化后的存在形态不同外,还表现在三个方面:方向相反、效应不同、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9.
内因和外因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在研究意识的产生及其本质,或是在研究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等问题上,都要涉及到内因和外因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同时,这一原理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以及改革开放等重要原则和方针的理论基础。近年来由于在理论上对这个原理的研究不够,同时也影响着对一些实际问题的正确理解和阐释,因而应该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哲学史上,对于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泉源问题,有着各种不同的见解,但受到人们注意的,主要是以下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泉源。被恩格斯称之为“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的霍布斯说:“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①.以霍布斯为代表的这种观点,早已被辩证论者认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把它摈弃了。第二种观点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人曾以"诗圣"之名称许曹植、陶潜、李白、杜甫。而清末以来,"诗圣就是杜甫"的观点似乎成为不刊之论了。评判"诗圣",究竟是以诗歌艺术价值为标准,还是以诗歌的道德教化为标准,这是应该澄清和解决的学术问题。我们认为,评判"诗圣"的首要标准是诗歌的艺术价值,其次是诗歌弘扬圣贤先达思想,以及善化人心、教化社会的功效。在数千年的诗史上,"诗圣"不止一人,"中国诗圣"当为集合名词。从诗道、守训、弘儒、入圣四个层面论证陶潜的"诗圣"之名,并认为,陶渊明堪为中国首席诗圣。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认识内因和外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涉及到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在认识史和哲学史上,这一对立是  相似文献   

13.
说“诗圣”     
诗人杜甫被尊为诗圣,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宋人是视杜甫为诗圣的,但诗圣成为杜甫的专称则在明代中后期以后。而杜甫的被称为诗圣,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指诗艺的高超绝伦,一是指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境界,足以为人师表,为人们所景仰和崇拜。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仁民爱物的博大胸襟,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和精妙绝伦的诗歌艺术,仍是我们所应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他诗圣的桂冠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4.
早在16年前,缪钺教授就曾提出:“研究杜甫及其诗歌,前途是很广阔的,有不少新领域等待开辟。”我以为,杜甫的超前意识就是一个值得深入的新的研究课题。 杜甫在长江三峡地区一共居住了两年零九个月,写诗481首(其中佚失一首,现实际只存480首诗)。在这480首诗中,有一首非常特别,它就是《青丝》: 青丝白马谁家子,粗豪且逐风尘起。不闻汉主放妃嫔,近静潼关扫蜂蚁。殿前兵马破汝时,十月即为齑粉期。不如面缚归金阙,万一皇恩下玉墀。  相似文献   

15.
《延边大学学报》八○年第四期刊载的郭建乐同志的文章《内因外因关系之我见》(下简称《我见》),对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论点,读后有所启发,但我认为该文的主要论点很难令人信服。在此谈一点看法,与郭建乐同志商榷。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过程中观察事物,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但是,唯物辩证法并不限于一般的承认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原则,而是从普遍联系的多样性中揭示事物的本质的必然联系;从事物的运动中揭示事物的“自己运动”,唯如此,才能  相似文献   

16.
自建安文人王粲流寓荆州,作《登楼赋》以寄慨以来,"登楼"遂成为历代文人抒发身世之慨和客中之愁的一个特有的人文意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而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不仅在其登楼诗中继承了王粲《登楼赋》表达身世之慨和故园之思的抒情传统,而且运用"时空并驭"的手法,将伤时忧国的伟大情怀,和深邃的"宇宙意识"寄寓其中,拓展了这一题材的艺术表现范围,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千载传唱的名篇。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分析了影响科技人员发挥作用的内因与外因及其外因内化产生的双重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透过李白和杜甫涉及“携妓”的诗,具体分析李白杜甫对待女性的心态,进而指出在女性观方面,李白杜甫各自的特点。大体上李白是放诞、浪漫甚至不“雅驯”的;杜甫虽然也不乏浪漫,总的是拘谨和严守礼法的,并有“女性主义”的萌芽。两人都有同情女性的一面,但杜甫优于李白。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诗歌具有"集大成"的特点和成就。杜甫之所以能超越众人,获得"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的主体性,在于其情感本体的特点是真与善无间的结合,不妨说杜之真,是以善为内容的;但就其主体性而言,则善只是其本真的表露,善倒成为真的形式。其真与善在生活中介的作用下双向建构为杜甫独特的情感结构,从而完成其扬弃与继承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