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勇于革新的陈子昂做出了划时代的伟大贡献,揭开了唐诗春天的序幕。大诗人杜甫称颂他“名与日月悬”;韩愈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明代的唐诗专家胡震亨又把他比做“大泽一呼,为群雄驱先”的陈胜。然而,他的生平行事及文学成就,却向无专著详细评介。西北大学中文系韩理洲同志的《陈子昂评传》(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年9月出版),是关于陈子昂的第一部评传,它填补了学术界这方面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2.
前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种评价是很公允的.虽然郭沫若先生于十年动乱后出版的第一本书《李白与杜甫》中,高抬李白,重贬杜甫,但“曲高和寡”,也没动摇了世人对杜甫的定评.在这位伟大“诗圣”的笔下,不仅写景状物,均有超人的成就,而且也是人物写生的圣手.他把《遭田父泥饮》一诗中的田父(农民),活画出一个热情、豪爽、质朴可亲的、“不觉村野丑”的农民,同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北征》《羌村》等篇里,也活生生地  相似文献   

3.
杜甫在临终的前一年,曾发出这样的哀叹:“百年歌自苦,来见有知音”。的确,在杜甫活着的时候,他自己虽然曾多次热情地赞扬别人的诗作,而他自己的诗作,却从来没有被人赞扬过。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象李白、高适、严武等,也没有直接提到过杜甫的诗。同代人编选的唐诗集子中,也不选他的作品。可见被后世称为“诗圣”的杜甫,生前是很受世人冷落的。  相似文献   

4.
《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三期发表的韩培基、江汗青二同志合写的《郭沫若与杜甫》一文,对郭老的《李白与杜甫》一书进行了多方面的批评。毫无疑问,《李白与杜甫》一书是应当进行批评的,韩、江二同志的许多观点也是正确的。但是我觉得,这篇文章也有不足之处。在这里,我把自己的意见淡出来,与韩、江二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曾立专章考证研究杜甫的生活。他认为:“杜甫的生活,本质上,是一个地主的生活。他有时也穷,但是属于例外。” 郭老此说,在近几年内,著文反对批评者确实不少。肖涤非先生留给人们约印象是深刻的。他在《关于<李白与杜甫>》一文(见《文史哲》1979年第3期)中,批评郭老是很尖锐严厉的,他说郭老是在“斤斤计较,拐弯抹角,寻章摘句来证实杜甫过的是一种‘地主  相似文献   

6.
唐代“国教”和唐诗“集大成”者杜甫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分析了杜甫道教观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以及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并且论述了道学意象在杜诗中的具体表现及杜甫对神仙丹药的态度。从而说明了道教文化对杜甫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1980年第3期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分析郭沫若同志所著《李白与杜甫》的文章后,引起了各地学者、专家们的关注。笔者也不揣谫陋,略抒一得之见,以就正专家。 一 在1962年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的时候,郭沫若同志曾誉李白、杜甫是诗歌创作中的“双子星座”。而十年之后,却一变自已的观点,从肯定杜甫到否定杜甫却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一打开《李白与杜甫》,把《关于李白》和《关于杜甫》每节的题目比较一下,就明显地看出作者的倾向性:评李白重点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时地为序,从纵向方面勾勒了杜甫山水诗6个阶段的不同的内容风格特点:1.泰山豪情;2.慈恩寺塔“百忧”;3.凤凰台自誓;4.成都楼伤感;5.白帝城“血痕”;6.洞庭湖畔眼泪。杜甫山水诗有着巨大的成就,但不受重视,其原因是受“诗圣”、“诗史”等传统研究思想束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对杜甫“诗圣”美称中“圣”的含义的讨论出发,证明“圣”是对杜甫人格的高度赞扬,通过对杜甫作品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了杜甫“圣”的人格精神的内涵。并同时分析了杜甫媚俗的人格缺陷形成的社会背景,证明这并不是杜甫人格特征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阅读导引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是新课标人教版(2007年4月第2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的一篇文章。此篇文章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冯至《杜甫传》中的节选部分。原传记约3万字,共13节,教材只选取了“长安十年”“流亡”“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等三节。  相似文献   

11.
说“诗圣”     
诗人杜甫被尊为"诗圣",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宋人是视杜甫为诗圣的,但诗圣成为杜甫的专称则在明代中后期以后。而杜甫的被称为诗圣,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指诗艺的高超绝伦,一是指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境界,足以为人师表,为人们所景仰和崇拜。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仁民爱物的博大胸襟,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和精妙绝伦的诗歌艺术,仍是我们所应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他"诗圣"的桂冠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九年一至五月,郭沫若同志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第一篇是《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第二篇是《替曹操翻案》,第三篇是《中国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三篇文章都是因为作者在话剧《蔡文姬》里面把曹操作为正面人物来处理,改变了《三国志演义》和传统戏曲里的曹操形象,所以写点历史论文来替曹操“翻案”,同时也替话剧《蔡文姬》作点宣传。 这三篇文章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笔者当时也参加争鸣,写过《罗贯中为什么反对曹操》一文,不同意郭沫若同志对《三国志演义》中曹操艺术形象的否定,但对于历中人物的曹操也未深入研究。后来,因为写《曹操评传》,研究了东汉末年的历史,也  相似文献   

13.
唐人对屈原的评价,毁誉并出,褒贬不一。在唐代,屈原最大知音要算“诗圣”杜甫。杜甫不仅称誉屈原的才华、创作成就,而且全面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的政治理想、爱国精神和文艺思想,尤其深得屈骚“发愤抒情”、“忠怨”、“规讽”之旨,从而形成了自己诗歌壮志风逸“沉郁顿挫”的风格。这两位诗坛伟人,  相似文献   

14.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都取得了极高的诗歌创作成就,但是,他们的总体艺术风格却又迥然不同。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众多而复杂的,其中两人的文思特征有所不同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可惜,这一点尚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拟对此作以探讨。所谓“文思...  相似文献   

15.
杜甫以诗而名垂千古,被后世誉为诗圣。杜甫的人品堪为后人楷模,也是世所公认的。然而,宋代以来,论杜者却多推崇他“一饭不忘君”的忠君爱国之心。到了清代,梁启超对杜甫忠君爱国、同情人民的深情大加赞许,誉他为情圣。诚然,杜甫作为一位封建社会里“奉儒守官”的诗人,忠君爱国自然是其为人的主旨,但是,杜甫既生活在人类社会中,必  相似文献   

16.
萧涤非同志在《文史哲》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上发表了《关于〈李白与杜甫〉》一文;此文前后,其他学术刊物上也发表了几篇批评郭沫若同志所著《李白与杜甫》(以下简称郭著)的文章。萧涤非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萧文)对郭著作了尖锐的反批评和批评,说郭著对杜诗作了“难以置信的”、“有意的曲解”,说它“抑扬随意,借比较之名,行打击之实”,简直“前所未有”。有的文章甚至说郭著认为“杜甫是一个非常反  相似文献   

17.
《论语》铸就了“诗圣”杜甫。无论是杜甫的社会理想的确立、人生态度的选择,还是一部杜集何以会对世人有如此巨大的影响,都与杜甫接受了《论语》的精神要义有关。作为儒家思想起源的《论语》,在塑造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上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杜甫对《论语》中的精神要义不只是一般思想上的继承,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因此而有了让人感动至今的“诗圣”杜甫,有了一部熠熠生辉传诵千载的杜诗。  相似文献   

18.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曹操是成功的艺术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郭沫若同志发难翦伯赞同志响应的替历史上曹操翻案工作,近几个月在国内学术界鼓起了轩然大波,这是大有益处的学术讨论,根据郭、翦和其他学者的意见,至少曹操对中国社会发展曾起过好作用,历史上的曹操不应一笔抹煞等等,看起来是没有疑问的了。讨论历史人物曹操,不免涉及《三国志通俗演义》和舞台的曹操,郭沫若同志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曹操没有历史的真实性和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迟早要把其中被“歪曲”了的曹操案翻过来,他说:  相似文献   

19.
杜甫在广德元年(763)春于梓州有《喜雨》一诗,末二句说:“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历来评论者都把这两句诗解释成让雷公降下滂沱大雨净洗吴越之地的盗贼,即净洗农民起义军,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是如此看法。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更是明确地认定这是杜甫痛恨农民起义的铁证,是他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对人民的恶毒诅咒。于是乎,这两句诗便成了杜甫一生中的最大污点了。  相似文献   

20.
书讯三则     
著名唐诗研究专家、中文系陈贻焮教授继《唐诗论丛》,《杜甫评传》后,又一部新作《论诗杂著》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收集了陈贻焮教授近十年来的重要学术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分别论述了曹操、陶渊明、卢照邻、杜审言、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等重要诗人的生平,思想及其诗歌的艺术成就,并对脍炙人口的盛唐七绝等专题作了综合性研究分析;此外,还有关于《诗经》,陶渊明、王维等的一些名篇的精湛艺术分析以及其他有关古典文学研究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