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高校科技成果及其转化机制的界定出发,提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六大机制,即动力集成机制、阶段连续转化机制、要素综合配套机制、收益合理分配机制、风险分散转移机制、人才流动扩散机制,以期为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驱动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其根本内涵在于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提高企业存活率和创业成功率,驱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基于我国30个省市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科技成果在其中的转化作用,最后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科技企业孵化器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同时,科技成果转化在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中介作用。(2)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即随着各地科技成果转化跨越不同的门槛,其驱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而这一效应也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即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驱动效应强,西部地区的驱动效应弱。  相似文献   

3.
试论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动力机制的视角,对成果转化的障碍因素和如何建立成果转化动力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解决成果转化难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科研创新绩效评价、技术权益保护、金融投资及科技中介等体系,并通过确立企业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使成果转化具备原发动力,利用系统的自激作用实现正向反馈,加速成果转化系统进入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与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点分析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起点(开发研究)→中段(中试环节)→终点(商品化和产业化)3个阶段的特性和内容,揭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机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 4个主要问题 ,提出着重从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角度促进新世纪农业科技转化的思路。这些机制包括 :开放的农业科研机制 ,信息传递机制 ,利益驱动机制 ,农业风险投资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尽管近年来中国科技成果呈现"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成为制约中国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问题。本文从不完全产权视角出发,构建了"供给-中介-需求"的科技成果转化分析框架剖析中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困境及其出路。以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产权明晰程度为切入点,将科研主体划分为完全与不完全产权主体两类,重点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的"供给-中介"与"中介-需求"两个阶段与"进入市场、确定价格与实现转化"三个关键环节,指出制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完全产权引致的激励不足、定价不清与市场脱节。由此,本文得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重困境:一是技术成果供给侧产权模糊、激励机制扭曲,二是技术成果中介市场发育不足、定价机制扭曲,三是技术成果需求侧导向不强、市场机制不彰。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做对激励、做好平台、做强需求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成都是拥有大量高等学校的西部中心城市之一。成都高校丰富的人力和技术创新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由于观念的滞后和管理机制的缺陷,成都高校每年的科技成果产出量和转化率反比严重。本文分析认为,民生科技意识淡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制不顺畅,政策体系不够完善配套是目前成都高校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高校以面向社会,促进民生科技发展为导向,从政策、观念、管理等各方面加大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改革力度,将会在整体上大幅度提升成都高校在地方政府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转化是由科技成果的供应方、需求方和外部环境3方面基本因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地方高校要根据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与规律,主动创新成果培育机制、利益共享机制、长效合作机制和中介服务机制,积极融入地方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现代知识经济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高校的科研成果必须进入市场 ,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是保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公平、有效、规范运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科技产业是国电集团最具特色的产业,也是"十二五"期间国电集团建设国内一流综合性电力集团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国电集团科技产业呈现出明显区别于发电产业的"四高两快"特征,即市场化程度高、投资回报高、技术含量高、人才层次高、发展速度快、创新节奏快。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科技企业探索实施了渐进式的体制机制变革,对科技产业发展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相对于企业的快速发展依然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政策和管理措施恢复重建地表结构,建立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格局。自2002年以来,安徽省有17市84个县不同程度地参与到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中。推动全省退耕还林建设的驱动力主要体现在政策驱动、自然驱动、经济驱动、科技驱动和文化驱动等5个方面。其中,从淮北平原过渡到江淮丘陵直至皖南及皖西山区等5大区域的退耕还林驱动力主要以自然生态驱动和经济驱动因子占主导地位,科技驱动因子是巩固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的有效手段,文化驱动在具有省域文化特色的区域所占的比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试图构建仿生学视角下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的规范研究范式,运用企业生态理论揭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外部成长特征,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讨其内部成长特征,并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机制模型.模型分析指出完善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应包含外部环境系统反馈回路、自身功能系统反馈回路和各子系统间交互作用反馈回路,错综复杂的交叉反馈回路形成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系统功能网络.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经济活动中,技术权力相对独立地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文章主要从微观层面,通过深入剖析技术权力的实质,详细阐述了技术权力与当今企业生存及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拥有技术权力可以促进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反过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又可以巩固与发展企业拥有的技术权力。然后,重点探究了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发展技术权力的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关于现代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激励制度问题日益突出,并由此影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因此,探讨如何在国有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已成为当代企业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系统由经济福利激励、绩效考核激励和价值满足激励三部分组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可以有效地发挥员工的潜力,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证的角度探析我国科技成果管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揭示因缺乏知识产权制度这一核心要素的渗透所造成的各种负效应,进而提出在科技成果管理的各项环节之中融入知识产权内涵,构建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以求实现科技成果管理和知识产权制度质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浅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农业科技资源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存在的一乐列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7.
虚拟企业的运作机制及其动态联盟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企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组织运作模式,它将原本分散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管理资源快速有效地集成,对外部市场进行有效整合,通过业务外包等运作方式,在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基础上结成联盟,最终能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能力。本文分析了虚拟企业的运作特点及机制类别,并剖析了其动态联盟的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需求拉动、企业规模、技术扩散、技术创新风险和国际贸易等理论以及某原国营企业的创新实践,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的内在关联,指出解决当今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不高的关键是健全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创新体系结构及其营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型企业区别于传统企业的特点是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型企业之所以能够持续创新是因其具备一套健全的技术创新体系。文章主要论述了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内涵以及技术创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形成的营运机制。  相似文献   

20.
江西农村城镇化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选取人均GDP、平均居民年末储蓄余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农业结构比重、农村劳动生产率、劳动力资源总数、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等指标,对江西省农村城市化驱动因素加以分析评估,其结果是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