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中桂花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花的园林美学价值在于香胜、色雅、冬荣,从配置手法、艺术形式、意境创造角度探讨了古典园林中桂花的应用,同时对在现代园林中桂花运用的原则、应用形式也进行了研究,为将来绿化设计时桂花应用提供了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画家“图解新诗”的代表性创作,“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和丰子恺“抒情漫画”既在传统形式中植入了新质,表现了现代诗情和意境,又以“云山烟水”的文人画素材与“萧疏淡远”的诗意图式,彰显出古典诗画的深刻影响,成为中国诗画传统变异性传承的两种典型范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古代园林与中国的古代诗画,尤其是与唐诗宋词和宋元山水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古人对于诗画,讲求“以意为主”,“意犹帅也”,“贵先立意”,对于园林,古人刻意将自已的“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和绘画所描写的意境溶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以表现生活意趣、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因此,园林的构造总是具有某种“立意”的。没有“立意”,园中设置的各部分景物就很容易因缺乏艺术灵魂的统率而难以成为情意贯通、风格和谐的艺术整体。苏州古代园林名扬天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它筑园有“立意”。下面,试就沧浪亭、网师园,拙政园的“立意”和“置景”略作论述,以俟来者。  相似文献   

4.
晚明文震亨的《长物志》和清初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两部被园林学界公认的中国古代造园著作。《长物志》和《闲情偶寄》代表了明清园林文化发展过程的两个阶段,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并反映出一种动向。首先,两部著作都鲜明体现了明清园林文化中的“器物关注”特征,只是在两者之间又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点。其次,这两部著作的先后问世反映了明清园林文化理论发展的两个阶段:总结和创新,并且从《长物志》到《闲情偶寄》,园林文化领域中审美话语权的归属趋向又发生明显的转变,即从一元向多元扩散。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绘画确立了“以诗入画”的审美原则,苏轼更将其深化为“诗画本一律”的绘画主张;山水田园诗词在北宋大为兴盛,文人大量参与造园,“以文入园,因园成文”使得园林成为文学表现的一个重要题材;在文人诗、画的影响下,北宋文人园林走向兴盛并占据主流地位,在体现“诗化”的同时,也大肆吸取文人画的画理画论来指导造园,又呈现出“画化”的表现特征,诗画的情趣与意境的蕴涵成为北宋写意山水园林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绘画确立了“以诗入画”的审美原则,苏轼更将其深化为“诗画本一律”的绘画主张;山水田园诗词在北宋大为兴盛,文人大量参与造园,“以文入园,因园成文”使得园林成为文学表现的一个重要题材;在文人诗、画的影响下,北宋文人园林走向兴盛并占据主流地位,在体现“诗化”的同时,也大肆吸取文人画的画理画论来指导造园,又呈现出“画化”的表现特征,诗画的情趣与意境的蕴涵成为北宋写意山水园林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是杰出的写意小说家,他融合了我国传统的文言小说与诗歌的艺术精神,建构了用传奇写“意”以创造与诗画意境同构但又具有小说特质的意境的艺术模式,《聊斋志异》中的写意小说超越了前代小说“局部性”地创造意境的水平,通篇“整体性”地创造了意境,将我国古代的写意小说推向了顶峰。  相似文献   

8.
以园林审美主体需要与审美客体发展的关系为立足点,探讨文人山水园的审美追求及历史背景。在回顾崇尚自然、写意及雅意清新的园林美学观发展脉络基础上,通过剖析陶渊明、王维、白居易等文人诗画中的造园思想,说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如何通过诗画融入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思想之中。从园林审美的角度解释园林中诗情画意的来源,强调古代文人及其山水诗画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生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典园林是在自然山水诗画审美理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的典范,体现着与诗画同源的意境追求审美取向。本文试从人、建筑物与自然山水各自所代表的情景因素及虚实关系,来探讨园林意境生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叠石文化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叠石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精髓。思想派“士人”在叠石意境层面,通过著作、绘画创作来注重文人画意、文人画理和文人画境;技术派“匠人”在叠石实践层面取法山水画,不断提高自身叠石技巧。思想派“士人”与技术派“匠人”有机结合,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江南私家园林叠石文化。“士匠结合”不断发展,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类似现代设计团队的职能。  相似文献   

11.
在鲁迅小说研究中,许多人认为只有《狂人日记》“取法”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比较明显,其实鲁迅的“取法”不仅如此。他受外国许多作家的影响,但可贵的是仍保持了鲜明的民族性,因而具有其他作家所无法企及的思想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诗歌、绘画和书法都讲意境。所谓诗画意境,按人们通常的说法就是“情景交融”,即认为意境就是诗、画中所描绘的情景交融的生活画面;或者说,诗、画所描绘的画面如果情景交融,那么就有意境。例如著名画家李可染在《山水画的意境》一文中即认为“意境就是情与景的结合”。其实用“情景交融”来界定意境恐怕是不严密的,因为有些作品虽然情景交融,但并没有什么意境。  相似文献   

13.
~~苏州园林散论@阮仪三$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200092本文从园林的造景、建筑布局、植栽等细节入笔,为读者解读出苏州园林“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诗画意境以及作为文人园林的独特气质和形成原因。苏州园林;;造园;;意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研究通常会面临三重困境:材料收集的不便、解读话语的隔膜、形上追问的缺失。曹林娣之《静读园林》,在某种程度上于此三方面均有所突破。作者采用摭拾的方法收集材料;通过个人生命的体悟,理会并解读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系列“文本”;借助对园林“形式”的疏瀹,探询了园林中蕴含的深层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15.
<正> 李渔对戏剧美学的建树有目共睹。但他的园林美学也有很丰富的内容。他与明清许多文人一样,“牢骚寄声伎,经济储山林”,自诩生平有“辩审音乐”和“置造园亭”两绝技。他出身于一个“园亭罗绮甲邑内”的富有之家,“生平锢疾,注在烟霞竹石间”,泉石经纶满腹。他的《闲情偶寄》模仿明代高濂《遵生八笺》的格局,也分八部,其中《居室部》、《种植部》、《器玩部》体现了其造园艺术的审美理想。李渔还是一个园庭建造艺术家,亲自营造过伊园、芥子园、层园,并帮助龚鼎孳设计过绿野堂  相似文献   

16.
晚明江南文人的园林美学思想富有浓郁的文人色彩,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实用理性主义园林思想新特点。其摆脱了传统园林美学思想之束缚,勾勒和创建了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并对清代人们的造园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渔的《闲情偶寄》在我国戏曲理论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园林美学上的成就也渐渐引起了重视。其实,在二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或相通之处。“代山代水”与“代言”,对于李渔来说,都不过是逃避现实,以寄托文人梦想的家园;而“贵自然”、“尚奇求新”、“通变”,又是李渔在园林美学与戏曲理论上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8.
《园冶》作为一部系统的园林建筑理论著作,以其丰富的意境之美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明清以来的园林建设。在宏观设计领域,《园冶》强调通过实景之间的互借与搭配使建筑同自然融为一体,进而创造出境外之景、象外之象;通过虚实结合赋予园林艺术创造以活水之源,进而拓展园林的意境。《园冶》声、画、意合一的意境之美开拓了园林意境的审美空间,使园林意境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其美学本质就是人于宇宙生活的律动中体悟出生命的价值。《园冶》意境之美打破了园林建筑本身固有的区域局限,使咫尺山林的实体空间走向了浩瀚宇宙的心灵空间,从而由有限走向了无限。  相似文献   

19.
“墨菜”图与传统的“蔬食”观念一脉相承,它以诗画结合的方式道出了传统知识分子特殊的情结与信念: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隐逸情操;躬耕田亩、摘蔬侑酒的田园情趣;不为物役、淡中至味的哲理体悟;咬定菜根、百事可成的笃定精神以及心怀天下、体恤民生的社会责任感.“墨菜”诗画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当下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着重分析了太原多福寺明代壁画贵妇服饰多元性、民族性、艺术性等特色,明确其体现出中国传统服饰艺术的文化美和传承了中国传统审美意境中含蓄美的审美意蕴,从而对现代服饰设计创新所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期提升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文化附加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