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斗争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方式,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伟大斗争精神被赋予了时代含义,新时代伟大斗争精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直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风险挑战。新时代伟大斗争精神要求把握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向盘,需要承继党的优良传统,要增强斗争本领和永葆忧患意识。新时代伟大斗争精神的科学方法包括坚定斗争立场确保斗争实践行深致远,增强历史主动精神激发勇于斗争的顽强意志,辩证把握斗争精神发展规律以系统思维谋篇布局,把握斗争精神时代意蕴推动斗争和谐的协同统一。  相似文献   

2.
“坚持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积淀下来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之一,该经验的生成有着深刻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变革性与斗争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一个重要接榫。唯物辩证法所内蕴的革命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差异变化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构建了哲学基础。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懈斗争的历史,党在不同的时期面对迥异的矛盾,正是通过发扬斗争精神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依靠斗争走过了百年,也必将依靠斗争迎战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和复杂矛盾,唯有继续坚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才能最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直至实现社会革命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发扬斗争精神和增强斗争本领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党越是在形势复杂和任务艰巨时越强调发扬斗争精神,在危难时刻敢于迎难而上,面对道路的曲折敢于斗争,面对胜利敢于胜利。党在坚定正确的斗争方向、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中不断增强斗争本领。中国共产党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新的风险挑战,需要在总结百年来发扬斗争精神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斗争精神和提高斗争本领。  相似文献   

4.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的政治品格,它孕育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各个阶段,贯穿于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各个领域。发扬斗争精神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精神密码,更是新时代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的重要法宝。在哲学辩证法视野中,斗争精神是目的性实践的有意识的产物,是人类斗争实践在意识层面的反映。从目的维度上看,斗争精神是实现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斗争是人对不会满足人的世界的改造,通过生产斗争才能实现物质的极大丰富,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协调好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科学实验的斗争才能实现生产与社会的跨越性发展,通过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才能获得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从对象维度上看,斗争精神是科学把握斗争对象与联合对象的辩证统一,正确处理"斗争谁"和"联合谁"是取得斗争胜利的基本前提。从方法维度上看,斗争精神是灵活运用战略与策略的辩证统一,斗争战略与策略要围绕社会的主要矛盾来制定,要既反对"左"也反对右,要有理、有利、有节。从精神维度上看,斗争精神是勇敢精神与谨慎精神的辩证统一,斗争精神需要克服片面观点与机械主义,把勇敢精神与谨慎精神联系起来,做到勇敢与谨慎、怕与不怕、藐视与重视的辩证统一。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维度上看,斗争精神是一切为了人民与一切依靠人民的辩证统一,它回答的是实践主体在斗争中"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为了谁"事关斗争的价值理性,"依靠谁"事关斗争的工具理性,二者的辩证统一则是确保斗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要求“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在斗争实践中不断锻造干部斗争本领,使其堪当斗争使命、赢得斗争胜利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锻造忠诚善战、不怕牺牲的革命队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锻造政技兼精、又红又专的建设大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年代锻造立场坚定、与时俱进的时代先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锻造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党锻造干部斗争本领的历程展现出坚持党的领导、把准斗争方向,把握主要矛盾、明晰斗争任务,尊重科学真理、掌握斗争规律,注重实践磨砺、讲究斗争方法四大经验,对于新时代干部不断增强斗争本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时代“伟大斗争”之“斗争”一词的理解,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思想疑虑与误区,有必要加以阐明澄清。党中央之所以反复强调“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其深刻必然逻辑所在,这是继承党的百年历史革命批判精神、应对民族复兴道路面临的复杂严峻局势、维护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促进年轻干部提高风险意识与斗争能力的客观要求。正确理解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理论内涵,要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层面加以运思,进而探究其本质,即在新的历史特点下,用一种攻坚克难、拼搏奋斗的实际行动战胜我国发展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与风险挑战,并与之相应地保持一种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不惧自我革命的勇气担当。在具体实践方略上,既要坚持正确斗争方向和立场原则,也要科学把握斗争规律,善于运用斗争艺术,注重在重大斗争考验中淬炼斗争本领。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又重提“革命”“斗争”这些革命时期的话语体系。就是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和新时代,要以革命精神和斗争状态来进行与革命时代不同的建设和改革。文章从新的伟大斗争的党情、国情和世情的三大背景出发,认为新的伟大斗争的性质是社会主义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采取的是渐进的变革方式,阐述了基于习近平所提出的新的伟大斗争四个基本特征,论述了新的伟大斗争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从领导力量、工作重心、目标任务、改革开放主题以及外部环境等五个方面,总结了新的伟大斗争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8.
陈珂 《南都学坛》2023,(6):84-92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的凝练总结,是百年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之匙,蕴涵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从理论内涵来看,集中体现了其逻辑起点、笃行动力、风骨品格与目标追求。从历史进程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如一根红线,以自身的发轫、形成、发展与传承,贯穿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建设、改革与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壮阔的历史图景,是立党、兴党与强党的精神之源,亦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之下,要持续深入思考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的时代价值,探寻精神动能转化为实践效能的现实路径。深化系统研究,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自觉;推进思想教育,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自觉;注重文化熏陶,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自觉;抓好实践落实,强化伟大建党精神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9.
当今,“两弹一星”精神蕴含的伟大斗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也为新时期高校的思政课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素材.探析“两弹一星”精神蕴含的伟大斗争精神及时代价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赶考”精神是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精神密码,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作为执政党如何治国理政的深入思考和深刻的忧患意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从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思想来看,“赶考”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创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继承并不断深化了“赶考”精神这个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对比来看,“赶考”精神折射出中西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重要差异,进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百年,是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与贫困作斗争走向小康的百年。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翻“三 座大山”、开展“土地革命”的开天辟地的反贫困斗争,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打赢“农村土改”、建设“现代工业”的改天 换地的反贫困斗争,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翻天覆地的反贫困斗争,最后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准扶贫,举国攻坚,成功走出中国特色脱贫道路的惊天动地的反贫困斗争。 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 群众取得了反贫困斗争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斗争的百年经验主要有:始终坚持把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作为反贫困斗争的根本保障;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反贫困斗争的根本立足点;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是反贫困斗争的 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2.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精神的高度凝练,蕴含“认知”“使命”“担当”“情怀”四重维度的内涵,具有铸魂、赋能、立根的时代育人价值。新时代谱写绚丽篇章,应将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深度有机融合,以伟大建党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创新,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深入挖掘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会发现五四青年身上有明显的斗争精神,他们敢于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作斗争,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五四青年的斗争精神对后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曾在历史中闪耀光芒的五四青年斗争精神,如今仍有其深刻的当代价值,传承五四青年斗争精神是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14.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新征程向全党发出的号召,是把握和践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关键切入点。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锚定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赶考方向,蕴含着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肩负“四为四谋”的使命担当,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勇毅前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赶考清醒,蕴含着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保持“慎易敬细”的优良作风,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赶考魄力,蕴含着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增强“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赢得历史主动。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精神体系。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应当坚持以深邃的理论思考、宽广的历史视野以及对现实的深刻把握来理性认识其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和实践维度。从理论维度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先进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共同作用的结晶。从历史维度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三个起来”历史进程的产物。从实践维度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应当指引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伟大”。科学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三重维度,有助于我们明确这一精神“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进而推动这一精神的赓续传承。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回望总结党的百年辉煌历史,凝练整合革命精神新形态,诠释既有革命精神的内涵价值,对建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符合新时代彰显共产党人精神全貌、增强政治定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等需要的.这一精神谱系具有理想信念之"魂"、人民群众之"根"以及时代实践之"力",是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铸魂育人坚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破解百年老党世界性难题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需要,是实现发展观上正本清源的需要,是坚定党员的理想信仰信念的需要,是落实三个“一以贯之”的需要。党中央在现阶段强调“伟大斗争”,既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关,又与中华民族复兴关键时刻的特点有关,还与斗争本身的复杂性、长期性有关。我们今天所强调的“伟大斗争”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即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其每一个方面又都包含着来自国际和来自国内的两个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伟大斗争”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要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指引下不断推进新时代的“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18.
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4年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斗争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体现了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的价值意蕴在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浓缩、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为振兴东北提供内生动力。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意义在于,是应对反渗防变的时代需要、培养堪担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战略需要、指引新时代大学生献身于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在于,引领示范增强融入效果、深化学习提升融入质量、加强渗透实现全方位融入,丰富实践巩固融入成果。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工业学大庆”到新时代大庆精神经历了从“运动”到“经验”的凝练、从“经验”到“精神”的提升、从“守正”到“创新”的发展三个维度的逻辑演进,深刻展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艰苦创业时代工业学大庆的历史成就、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庆精神的历史地位,以及新时代大庆精神的时代价值。深入研究和梳理毛泽东“工业学大庆”到新时代大庆精神的演进逻辑,对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艰辛、辉煌的奋斗历程。习近平“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用好红色资源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从思想意蕴维度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的精神信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服务人民的政治本色,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于党的爱国情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从理论意蕴维度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重要论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方法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为指导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提供了基本方略。从实践意蕴维度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重要论述构建了发挥好新时代人才资源、保护好红色基因物态资源、弘扬好红色基因精神资源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