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璟  贺明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70-171
在炫耀着当时佛教的繁华,敦煌壁画存在着历史悠久的神秘感.从古至今,莫高窟已名扬四海,现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之一.而这些菩萨的塑像和画像,有别于印度、中西亚、东南亚、西域和中原地区的菩萨造像风格.因此,人们把敦煌石窟中的菩萨塑像和画像,称作"敦煌菩萨".在敦煌民间流传着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和具有艺术特色的洞窟壁画,大大小小的艺术家们用自己毕生的经历临摹与创作着敦煌壁画,这已在敦煌的民间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
敦煌,坐落在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敦"是地大物博,"煌"是非常之盛的意思。在这座城市有着明珠般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洞窟中的壁画、彩塑仿佛令人置身于仙境般的佛国世界。艺术前辈们在20世纪中期前往莫高窟,克服了风餐露宿的种种困难,临摹彩塑,勾勒壁画,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宝藏。其中,根据莫高窟壁画和彩塑创编的敦煌舞最鲜为人知,它以中原舞蹈文化为主要潮流,吸收了西域文化和凉州文化,既是"中原、地方、西域"的三结合,又能从中看出维族舞、藏族舞、鲜族舞等中国民族舞蹈,这也是敦煌舞民族性、时代性的体现。它以佛教中的人物为表现主体,结合西域和地方特色,表现出了天上神仙和凡间世人的景象。  相似文献   

3.
敦煌艺术,又称敦煌佛教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艺术,是时间上贯穿数千年、空间上融合各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集多种形式的艺术品为一体的古代艺术遗存.敦煌艺术展览是人们欣赏敦煌艺术、了解敦煌文化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敦煌艺术和文化向大众传播的综合媒介.本文将从敦煌艺术的现状、敦煌艺术展览的情况、敦煌艺术展览如何创新等方面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冯光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141-144
敦煌舞蹈在其发展上目前女性形象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就其男子形象而言尽管一直以来无数前辈也在挖掘和整理敦煌舞蹈男子形象并且付出无数的艰辛和努力,但对敦煌舞蹈总体而言却出现了阴盛阳衰的尴尬局面.本文笔者将根据敦煌彩塑和壁画中的天王形象的来源、手型、道具、以及造型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其在敦煌舞蹈男子舞姿的运用进行试探性地发表见解,因为只有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并重,敦煌舞蹈作为一个新兴流派才能更加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敦煌莫高窟服饰流变的分析,认为莫高窟服饰文化是一部中华民族服饰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融合,并最后汇聚于中华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6.
概括来说,中国绘画艺术是由文人画、宫廷画以及民间画三者共同组成的独特绘画艺术,每一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比例也不尽相同.由于各种原因,前两者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重,而民间美术往往独立于正统美术之外,今人只能依靠其保存现状来进行研究.本文所研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其重要性就在于,莫高窟自南北朝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开窟以来,历经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元等朝代,都保存了大量的壁画艺术珍品,详细考察之下不难发现,其作品与相关历史时期的大的审美倾向与格局息息相关,无论是内在理念还是外在表达方法似乎都能在同一时期的整体中国美术大趋势中找到对应,而这恰巧又在另一方面使中国绘画在内外表达方面更加完善.因此本文在研究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同时,并未忽略其与中国美术史的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7.
敦煌舞蹈在其发展上目前女性形象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就其男子形象而言尽管一直以来无数前辈也在挖掘和整理敦煌舞蹈男子形象并且付出无数的艰辛和努力,但对敦煌舞蹈总体而言却出现了阴盛阳衰的尴尬局面。本文笔者将根据敦煌彩塑和壁画中的天王形象的来源、手型、道具、以及造型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其在敦煌舞蹈男子舞姿的运用进行试探性地发表见解,因为只有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并重,敦煌舞蹈作为一个新兴流派才能更加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雷敏 《中国民族博览》2022,(18):168-171
敦煌曾是“陆上丝绸之路”上河西四郡最关键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敦煌吸收了多民族地区的文明,同时也开出了自身独特的文明之花,敦煌剪纸艺术虽然仅是敦煌灿烂文化中的沧海一粟,但其自身的艺术价值是难以忽视的。文章通过分析敦煌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结合当下服装设计的表现形式与工艺,并探讨敦煌剪纸艺术与当代服装设计的可能性,最后提出了敦煌剪纸艺术在当代服装设计上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结合敦煌吐蕃名僧译经三藏法师法成在敦煌的活动线索,对莫高窟第161窟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第161窟极有可能就是吐蕃统治时期法成在敦煌营建的功德窟.  相似文献   

10.
敦煌文书中所见的古代丧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敦煌莫高窟发现的数万卷敦煌文书中丧礼的"丧仪"部 分,从初死、告丧、奔丧与吊唁、殓、出殡、葬仪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是指 190 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被发现的敦煌文书之一 ,它是吐蕃时期以古藏文形式书写的藏文类文献 ,因而它既为国际敦煌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又是藏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第一手重要资料之一。本文从历史学、宗教学、语言文学和医学历算四个方面论述了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资料价值 ,并认为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具有双重资料价值 ,既为藏学研究又为敦煌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 ,特别是敦煌吐蕃藏文文献不但印证和补充了藏汉文正史 ,而且在国际藏学界大大提升了藏族传世史书的可信程度  相似文献   

12.
封面介绍     
正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乃至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莫高窟第465窟壁画绘于西夏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是作者研究敦煌莫高窟第 465窟壁画的系列论文之一。文章通过对莫高窟第 464窟游人题记年代的分析确认该窟壁画绘于西夏前期 ,进而比较第 464窟与第 465窟之间花卉图案的细节 ,确认两窟的壁画大致绘于同一个时期 ,然后将莫高窟北区这两窟出现的上师像冠帽样式与榆林窟及河西石窟所见西夏上师冠帽样式对比分析 ,确认它们最初来源于藏传佛教宁玛派的莲花帽 ,是西夏上师的典型冠帽。最后讨论了第 465窟壁画大成就者像贴附纸条与此窟年代的关系。根据以上论据的逻辑联系 ,可以确认莫高窟第 465窟壁画是西夏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郭嘉 《中国民族博览》2016,(16):183-190
2014年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13、14届中国画研究生赴敦煌写生考察.我们不仅对敦煌一带的石窟、彩塑、壁画等艺术做了深入考察研究;同时也通过对敦煌一带山川地貌、人文景观的游观做了游历及写生;而对敦煌艺术与人文有了整体的体验和感悟,并将这次写生考察的体会及感悟整理,于是我也就顺理成章地找到了毕业创作的素材和论文的内容.论文首先从敦煌诸佛菩萨和飞天的形式意蕴的研究入手,以及对敦煌一带山川地貌的审美意蕴及技法探索,将敦煌一带山水创作与敦煌壁画的佛菩萨及飞天的形制相结合,创作实践《神游敦煌系列山水》作品.作品以饶宗颐先生提出的西北宗的“新三远”为视角,吸收运用了聂危谷老师的泼彩技法,并在我的山水创作中加以转化,将诸佛菩萨与飞天在时空中的解构重组,并重塑山水之灵境.为今后创作进一步的风格造就做了前期探索和阶段性总结.  相似文献   

15.
2008年8月2日-5日,敦煌吐蕃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敦煌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敦煌研究院主办,来自全国各地及台湾地区的敦煌学、吐蕃研究专家汇集敦煌莫高窟,对吐蕃统治敦煌期间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一时期敦煌文化以中原文化为主导,融入来自中亚、西亚各国以及西域、青藏、蒙古等地区的民族文化成分,呈现出博大的开放性、包容性与多元性。这既是敦煌文化的个性,也体现出了敦煌文化的特质。在莫高窟北区出土的大量民族文字文献,以及敦煌石窟中出现的宗教文化因素和民族因素,都表明来自中原的文化与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在敦煌和谐相处、交融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最终融合成为别具一格的敦煌文化。这是长期以来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同时也是与各种外来文化互相融合而逐步生成的,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壮大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17.
敦煌画院成立30年,始终将学习、传承、弘扬敦煌艺术作为立院之本。史书记载曹氏画院是敦煌画院的前身,在历史长河中,画院无论处于什么朝代,什么背景,什么政权,始终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如今敦煌画院存在社会关注度不足、相关研究文献历史资料并无过多详尽介绍记载、参与学者数量有限、发展传承形式单一的问题,因此专家学者仍需对敦煌文物进行更多的研究,不仅要专注于敦煌壁画手法的研究,还要进行壁画保护与复原,继承发扬敦煌艺术文化,临摹敦煌壁画仅仅是个开端,应制定更技术性的研究,将临摹、研究、创新相结合,推陈出新,也是众多美术工作者们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敦煌作为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不仅是各国使者来访的必经之地,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的民族文化能够更为广泛地融合与交流。敦煌艺术作为我国的艺术瑰宝,在当今时代大环境下,需要不断传播、发展,以便更好地迎接全球化挑战,进而保护和继承好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时代的兴起,再次为敦煌供养人服饰的传承与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以莫高窟61窟为例,分析敦煌供养人的服饰特点,及在自媒体时代下的传承现状及不足,并对其未来提出展望,积极思考如何让服饰传播敦煌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敦煌文化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珍贵的艺术结晶,是我们一直仰护的传统文化之魂与中华民族之根。针对后疫情时代下敦煌文化艺术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的问题,本文采用桌面研究的方法,以敦煌壁画为例,将敦煌壁画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商业,从经济角度对敦煌壁画的文创产品反哺敦煌壁画的保护传承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经济效益反哺文化艺术(敦煌壁画)的构思。并探索在不影响艺术纯粹性的前提下如何使经济效益更好地促进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研究表明,文化艺术与经济效益是互相成就、彼此包容、互惠互利的关系,经济效益是促进文化艺术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