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如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命运一样,不是一帆风顺的,建党初期除了被军阀政府诬为“过激主义”而遭到攻击和封锁外,还受到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所谓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思潮的挑战。于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思想战线上与他们展开了论战,其中与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最旷日持久。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场论战的起始时间还没有搞清楚,因而对论战的内容、意义的探讨就存在着巨大的空洞。本文指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批判,不是在1920年底,由张东荪发表《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一文而引发的,而在此前6个月,李汉俊在上海《星期评论》第20号(1920年5月)上发表的《浑朴的社会主义者底特别的劳动运动意见》就已展开。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入手 ,阐明了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 ,揭示了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必然规律。这对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论战中,因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分歧,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以张东荪、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研究系在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上出现明显的差异。前者主张以社会主义方式开发实业,走俄国人的暴力革命道路;后者主张以资本主义或基尔特社会主义方式开发实业,走英德式的社会改良道路。论战双方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了五四思想界对该问题的认识深度和认识高度,导致中国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化和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分野。经过论战,双方都从对方接受了某些观点和启示,对自身的观点进行修正和补充,并调整了自己的政治视角;双方的意见虽未根本改变,但都有所丰富完善,并在"国家社会主义"的基点上找到了发展实业的共同途径。这场论战深刻影响了五四之后中国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处于历史大变革中的五四时期,一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在中国产次掀起了一场研究、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并凝聚成时代的主流。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社会主义”思想的特征,阐述其历史文化的继承性、时代巨变的影响力、思想内容的丰富度、在论辩中求完善等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顺应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完成了从民主主义法律观向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转变。五四前期,他热衷于民主宪政建设,形成了以推崇法治、保障人权为主旨的民主主义法律观。五四后期,他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重点研究了法与经济的关系、法的阶级属性和发展归宿、中国法制建设的基本目标、国民革命与法制变革的关系等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陈独秀法律思想的发展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揭示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瞿秋白五四时期由于受到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新文化运动的启迪,满怀爱国热忱积极投身五四运动,人生观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在<晨报>上发表了其第一篇政论<不签字后之办法>,初步显示了他在重大、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从容应对的卓越才华.其间瞿秋白与友人一起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研究社会学的刊物--<新社会>旬刊和<人道>月刊;与报刊联系密切,并参加了李大钊创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文章最后论述了瞿秋白五四时期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是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李大钊曾对新生的民国寄予厚望,然而实际情况是战争频仍、民不聊生、列强咄咄逼人。内忧外患之际,同为亚洲“病夫”的土耳其又奇迹般实现复兴,刺激李大钊发出创造“青春中华”、实现“民族复活”的呐喊。李大钊敏锐地意识到十月革命的时代意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主张走俄国道路。基于唯物史观,李大钊开始改变仅仅依靠青年、走资产阶级道路实现复兴的主张,转而提出要依靠广大劳工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之复兴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陈独秀所倡导的科学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五四前期他所说的科学包含自然科学,但主要是指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五四后期他转而推崇社会科学,尤其是唯物史观,科学由此衍变、强化为科学主义,陈独秀科学思想的这一演变历程,与当时整个新文化运动潮流的变动趋向是相吻合的,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0.
步入近代社会以来,伴随列强入侵中国,东西方文化也发生了激烈冲突,到五四时期更出现了几个持不同文化观的知识分子群体。“全盘西化派”主张抛弃传统,使中国文化脱胎换骨;“中体西用派”试图弘扬东方学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新青年》派”则通过“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来致力于创造“第三新文明”。他们的研究方法,以不同角度开启了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在五四时期的思想家群体中,张竞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人。他留学法国8年,广泛研究多种学科的理论,形成比较系统的关于社会改良的思想,其中主要包括妇女解放、节制生育、优生优育、性教育、婚姻家庭改革、妇女平等经济权等方面。这些思想是五四时期激进知识分子探索中国社会进步途径的努力的一个方面,对于推进妇女解放、对于社会变迁和文化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转折时期.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近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和社会主义文化兴起的新情况;这三种文化之间既对立冲突又融合贯通;这三大文化形态在中国社会转型和新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同的价值.认为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是三大文化形态的不断融合和良性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经济道德思想由经济发展道德、经济运行道德和经济交往道德三个部分组成。经济发展道德的原则是“利群”,其准则是效益结合速度、效率兼顾公平、局部协从全局和目前虑及长远。经济运行道德的原则是“互利”,其准则是勤劳俭仆、公平竞争、循章协作和诚实守信。经济交往道德的原则是“利他”,其准则是克己奉人、扶贫济弱、解危济困和敬老爱幼。  相似文献   

14.
五四前后,社团众多。中共的第一代领导人在党成立之前,大多曾参与过进步社团的活动,毛泽东是其中的伎校者。青年时代社团活动的丰富经历为日后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当众多知识分子就文化选择、孔子评价等问题进行激烈争论的时候,东方文化派也积极参与,深入评论,成为这场中西文化大论战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他们一方面要求保存传统、昌明孔教,另一方面,反对顽固守旧,提倡中西融合,批判神化孔子,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调和中西、折衷新旧,是东方文化派中西文化观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形成于新旧思潮的激烈冲突中,反映了五四时期文化选择的艰难。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当时的先进分子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不断追求真理,敢于否定自我,把思想解放和改造中国社会紧密相联,把思想解放和革命实践紧密结合,终于找到了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胜利的新航道  相似文献   

17.
尽管韦勒克说现实主义的理论是极为拙劣的美学,但是针对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以及文学史出现过的其他流派,我们应该以历史主义的标准来评价,而不是用后来发展起来的审美趣味来评价其价值。五四时期的写实主义理论是在一种开放的语境中形成的,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构成了它的开放形态,它打破了旧文学模式的封闭樊篱,使文学可以直接面对现实生活;它直接参与社会变革而不是在审美王国中自我陶醉;它应合社会思潮、参与思想论争,使文学产生震撼人心的社会效应,而不是在形式技巧的游戏中自生自灭。因此,从历史的视角看,五四时期的写实主义并不像韦勒克所说的那么拙劣,而是具有推动历史变革的力量的。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着明显的联美倾向,这与历史上的以夷制夷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持久的压迫与露骨的侵略很自然地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而美国的一些对华政策则使中国社会各阶层对美国有明显的好感。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的思想家们从妇女个性解放的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来探讨,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妇女的个性解放。他们的探索对我国当今的妇女事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五四时期浙江报刊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迎来了浙江报刊的第二个出版高潮.五四时期的浙江报刊具有如下特征:相当数量的报刊是反帝反封建与开启民智的进步报刊;少数进步报刊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学生报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专业性报刊增加迅速;有相当一部分报刊存在时间很短;地域上的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