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宋“选举社会”推动下,王安石勤修“举业”,以“字学”为基,成功中举;入官后,王氏“字学”更见规模;晚年卓尔成家,绵及后世。在此“字学”发展史中,王安石遭逢庆历学风之变,首先力革个人早期“举业化”的“字学”观念,转求义理。其次,又围绕“义理化”的“字学”,重治群经,力主内圣,圆通“王学”,开拓出“宋学”新局。所以,王氏“字学”堪称“王学”主脉。  相似文献   

2.
研究辞章学的日的在于继承、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建立一门桥梁性的学科;研究汉语辞章学要明确“辞章现象的领域”及其意义,要理解辞章学领域特有的矛盾;我们称辞章学为“广义修辞学”或“大修辞学”,是研究辞章的理论体系及其原则、规律、方法的科学;普通辞章学建立之后,在不断完善它的同时,还要逐步细分,建立它的下位学科“专门辞章学”。  相似文献   

3.
“学术”是一个人们经常使用的词汇,然而又是一个含义并不确定的概念。从语言结构分析,学术由“学”与“术”二字组成。“学”可作觉悟解(《说文解字》:“学,觉悟也。”),仿效解(《尚书大传》:“学,效也。”),认识解(《广雅·释诂二》:“学,识也。”),学问解;“术”可作技术解,手段、策略解。梁启超曾对“学”“术”作过贯通诠释:  相似文献   

4.
“学”与“术”在翻译教学各环节中本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在现实的翻译教学中却存在“学”与“术”分离的现象。针对此现象,本文分析了翻译教学中“学”、“术”分离的真实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学”与“术”有机统一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人机学又被称为“劳动学”(主要研究人—机关系 ) ,185 7年起源于波兰。后来人机学分两大流派 :以人为本的人机学强调“机器适应人”、劳动保护、减少职业病 ;以机器为本的人机学强调“机器效率”。  相似文献   

6.
“教学做一体化”职教师资教学模式是职教师范类院校提高学生的职教师资能力的内在要求.传统职教师资教学模式存在教、学、做三者目标不一致;教、学与做的内容常脱节;教-学-做联动途径不畅通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做”为基础,由“做”统领“教”与“学”的职教师资教学模式,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按照岗位—能力—课程思路提出了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栋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心斋的一传弟子,著名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贯通综合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与王心斋“格物之学”,提出“诚意修身说”;其政治思想为亲民思想;百姓日用为道,觉民自任;其政治主张为严于限田、封建、肉刑、里选。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说:“学,觉悟(ju&;#233;w&;#249;)也。”意思是觉悟(知道)了就是学。听老师讲课是学,读书是学,在生活中看到了,感受到了,甚至闻到了都是学。有一句话“处处留心皆(jiē)学问”,说的就是学的真正意思。  相似文献   

9.
《礼记·大学》为“天子之学”,是王闿运对《礼记·大学》篇下的结论。天子之学,以修身为本。王闿运在《礼记·大学》篇中对天子修身之学的阐释,围绕修身定义、修身之法、修身目的展开。“修身”即“明明德止于至善”,只有“止于至善”的“明明德”,方可称为“修身”。修身始于格物,是以经世为基本认知的修身之法。天子重修身,目的在于经世之用。求贤化民与散财聚民,是天子“亲民”之治的关键。王闿运的天子之学,是在尊重天子性情差异的基础上,以经世致用为目的,政学一体的修身之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诗学、译学角度研究《神州集》 ,以庞德意象诗学及“语势”译学观作理论支撑 ,初步探讨《神州集》译学观及其译学意义。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庞德意象诗学及“语势”译学观深深影响了庞德《神州集》的翻译。在《神州集》中 ,庞德采取了异化翻译及“内容派生”或“有机形式”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用自由诗译诗 ,以意象、“语势”为尚 ,注重以“形象”、“创新”取“势”。在翻译中 ,模仿汉诗句法 ,打破英文句法 ,释放“语势” ;运用跨行等技巧 ,增强意象视觉性 ,释放“语势” ;创造新的节奏 ,建立新的联系 ,释放“语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郁达夫的“学、思、得”三字理论,认为“学”和“思”是对译者责任心的要求,具有现实意义;而“得”,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来看,过于理想化,不具备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辩证地论述了新时期学习型领导干部的实现途径:从提高学习认识着眼,坚持知与行的统一,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从认清学习目的入手,坚持博与精的互补,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从解决学习动力上下工夫,坚持勤与思的齐动,解决“怎么学”的问题;从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上求突破,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结合,解决“如何落实学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词“别是一家”说,是李清照词学思想的重点。词“别是一家”说与苏轼的以诗为词、苏门学士的词学本色论有着内在的联系。“别是一家”的主要内涵如下:一是强调谐音合律;二是重“情致”、“典重”,崇尚“文雅”的词情;三是讲究“故实”、“铺叙”,追求艺术表现的完美。“别是一家”说是对词“自是花中第一流”整体美的追求,它丰富与发展了花间以来的词学本色论,形成了明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提出以“三个代表”为核心建构江泽民学。概括了江泽民学的本质含义。阐述了江泽民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科学概括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 ;关于发展道路 ;关于治国方略 ;关于发展新思路的思想 ;关于“三个代表”理论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关于外交政策 ,以及关于努力实现统一的使命。这些构成了江泽民学的重要内容 ,确立了江泽民学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一生追求“大人”之学,“大人”就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人,“大人”之学也是良知之学。“大人”无论在本体论、认识论还是道德论上都有其高明之处。有“大人”就有小人,孔孟的大小之辨是在道术分离的前提下提出的,相对宽容一些;阳明的大小之辨是在道一统前提下展开的,比较严格。阳明的大小之辨在严格的同时还有自我颠覆的倾向,这就使其保持着开放性。最后将揭示“大人”之学隐含的四个陷阱:没有良好制度保证的良知“大人”,将是空中楼阁;良知心学不是现代自由主义,不能带来现代的自由平等;对良知“大人”的不当追求可能导致道德绑架;大小之对立会人为地制造分裂和敌对。  相似文献   

16.
学术研究应遵循“道、学、术三位一体”的整体思路控制。所谓“道”理 ,即是对—门学科赖以存在的科学的“基本原理”系统的体认 ;“学”理 ,即是对这门学科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科学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体认 ;而“术”理 ,则是对这门学科所具有的科学的“操作理论”系统的体认 ,此三者“三位一体”层递循环不可分割。《文心雕龙》研究中存在着对《文心雕龙》文本“道”理、“学”理、“术”理切割体认的弊端。现将对“自然之道”、“道之文”、“幽赞神明”等几处核心思想的“道”理、“学”理、“术”理的三位一体的质疑梳理 ,从而为当前处于“解难爬坡”[1 ] 进展维艰阶段的《文心雕龙》研究引发出一隅新的研讨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浩繁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不乏以右为尊(尚右)的记载,例如: ①《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注云:“右学,太学也,在西郊。” [案]:据《礼记·王制》:“养庶老于虞痒。”可见“国老”指贵族,“庶老”指平民出身的贤才,“虞痒”则是周代的小学。“右学”指太学,仍以“右”为尊。 ②《史记·平津侯传》:“守成尚文,遭遇右武。”  相似文献   

18.
做学术工作,也如学外语,学外语有“听说读写”四会之说,学术工作也有“听说读写”的区别。“听”是听课,听演讲,包括开会听发言在内;“说”指讲课、演讲,也包括开会发言在内;“读”当指“读书”;“写”则指写书、写文章、等等,其意甚明。“听说读写”的次序大概是按学外语的难易程度排列的;要按学术工作的重点或重要性来排,我感到,当是“读写说听”好一些。我认为,就学术工作的“厚积薄发”精神来看,“读”当是第一位的。“读”,包括“读”“社会”和“大自然”的“书”,对于学术工作来说,是基础性的工作。学术工作也有“听说读写”@禾子…  相似文献   

19.
<正> 传统的水文地质学课程体系是由“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和“专门水文地质学”三门课构成,它是我国50年代初引进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已有40多年历史.在我国建国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的《车酋轩语》包含“语行”“语学”“语文”三个部分,而有关治学、读书方法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语学篇。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注重根柢之学;第二为学忌分门户;第三读书要博而约,约而博;第四读书不找借口,持之以恒。我们通过对《车酋轩语》治学方法的研究与总结,希望能给现代学人的读书与治学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