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同情心     
人类的同情心,是一种高尚、温暖而又容易受到挫折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过程心理学之于同情心的哲学机理,以及同情心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今天的世界正面临着人口过剩、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紧缺、国际纷争等等巨大挑战,除了要采取一切可能的实际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之外,还需培养一种对地球以及所有居住者更深层的体恤和关怀。这种更深层的体恤和关怀与同情密切相关。若要避免由上述问题引发的灾难,必须要学习如何培养并激活对世界对他者的同情心。  相似文献   

3.
麦金太尔认为,休谟的同情是一种“哲学虚构”,因此他的正义理论的建构是失败的。文章在麦金太尔对休谟批判的基础上进行探讨,从整体性和发展性的角度来解读休谟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4.
富有同情心保守主义是布什政府的政治指导思想。围绕个人自治能力的培养,以更多选择,更多 责任为宗旨,布什政府视教育政策为执政的基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尽管实际效果差强如意,但政策 宗旨得到普遍赞誉,这为我国目前的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斯密悖论的实质、同情的利己性和回报、斯密悖论的根源等。分析表明,同情因亲缘、地域和信仰差异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这决定了同情心的利己性,而且同情的利己动机与经济上的利己并无不同,进而认为斯密悖论并不成立。指出仅仅提倡人要有同情心虽然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但难以收到持续的和普遍的效果,社会文明建设需要用回报作为激励。  相似文献   

6.
音乐不能脱离情感,它总是通过某种渠道来表达作曲家的自我情感,音乐还可以趾高气扬地、最深刻地去表现人类的普遍情感。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社会正义感是指社会成员对正义理念、正义原则、正义制度的尊重及其采取正义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当代大学生群体虽不乏社会正义感,但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强化。当代大学生社会正义感的培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其需要从微观层面的个人维度和宏观层面的社会维度同时展开。  相似文献   

8.
白柯 《今日南国》2007,(12):76-77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研究认为,人类寿命可能恢复到100-175岁。复旦大学专家提出两个疑问,人类寿命延长一倍几乎不可能。对“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我们肯定不会陌生。不过,这是古人对于生命的感触和概括;在现今,活到80岁、90岁也不算是稀  相似文献   

9.
地球海平面上升问题中的各种数据获取,是科学家们的责任,但人类在此问题上知识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对某种常识的把握,这个常识便是,海平面上升,最先遭受灭顶之灾的是大洋中的岛屿国家,人类应优先为其出路出谋划策,并且不可拖延。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对基本发展权利、机会公平的正义诉求,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结构性紧张。在经历"遭遇不公正对待、心生焦虑、进而怨恨和积极抗争"等社会和心理事实后,这个群体形成了其特有的社会正义感。据此,从社会融合的要求来正确干预和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正义感就显得十分必要,要求应确保他们的起点公平,用制度保障他们的发展权益,注重社区道德发展以促进他们在社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社会合作的形成及其稳定何以可能?这是历代思想家们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思想史及最新的实证研究材料,人类所具有的正义感对于维护社会合作的稳定发挥着最基础的作用。社会合作的稳定有赖于达成一系列的原则,只有正义感才能保证这些被选择的原则真正得到尊重。  相似文献   

12.
人是精神生活的主体,其自身人格文明的建设与完善应是精神文明的最根本最实质的内容。“善”和“爱”是人格精神文明的必备因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追求善应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永恒主题。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的精华,大力弘扬这一传统美德,是造就健康文明的人格、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3.
名字对于今人来说,是作为一个称谓。但在中国古代社会,名和字则是两个不同的称谓。  相似文献   

14.
危笑天 《社区》2012,(11):11-11
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与恋人约会自然不是一件难事。可要是在交通和通讯都很落后的古代.为爱痴狂的男女们又会选择怎样的方式来约会呢?  相似文献   

15.
佚名 《社区》2011,(29):48-48
人们从来都认为只有身为高级灵长类的人类才会拥有道德感和正义心,能够分辨善恶与对错,然而科学家通过对动物习性进行长期研究后发现,事实上道德感和同情心绝对不是人类的“专利”,  相似文献   

16.
大石和巴士     
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应该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多找机会去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17.
建立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上的人类社会历史文化成果之总和 ,通过社会传递机制被内化为主体的主观因素。主观因素在认识发生过程中对感性信息材料具有选择和建构作用。研究认识发生过程中的社会作用机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自比古人或借古人来表达某种情愫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现象,而李商隐的诗文里亦有咏历史人物以自比或比他人之作,展现了诗人不同于他人的人生感悟和心态,开拓了一番别样的"景观"。  相似文献   

19.
20.
学习中国画有四个信条:“一曰师古人,二曰师造化,三曰读万卷书,四曰行万里路。”我国自唐宋以来的绘画皆是经过先临仿,次创作,创作中间以写生的道路。临仿,即“师古人”之迹研究和分析前人笔墨的技巧。写生,即“师造化”对自然物象整体认识。创作,则是陶熔“师古人、师造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四者,然后“中得心源”之举,但不只是临仿,亦不只是写生所能得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