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保安族口承民俗的分析与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安族没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神话;传说是保安族口承民俗里最具地域和民族色彩的部分;众多的民间故事反映了保安人的生活智慧和价值观念;保安族花儿因其保安令的运用和独特声调使其个性突出;《满拉哥》《韩营长》类的哭丧歌使保安族宴席曲在多个民族共享的口承民俗中特色显现;保安族俗语和谚语以最精短的语言将生活智慧凝练,是多民族共享的口承民俗;保安族中传唱的民间打调不具民族特色;劳动号子是唯一的保安语说唱形式。  相似文献   

2.
花儿是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的山歌,由回、汉、东乡、撒拉、保安、土、藏、裕固等族共同用汉语演唱,习惯上分为河湟花儿与洮岷花儿两大流派(河湟花儿是主要的一派)。两大流派内又有较细的分类,如甘肃省卜锡文同志根据不同的民族与地区的不同音乐风格,将河湟花儿分为临夏花儿(主要由回、东乡、汉族演唱)、循化花儿(主要由撒拉、保安族演唱)、互  相似文献   

3.
民族贫困地区女童辍学问题的思考──临夏州积石山县民族教育的调查与分析郑一筠这是1993年8月来自甘肃省教育委员会的一项统计数据:全省适龄儿童入学率95.2%,女童入学率91.75%;民族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85%,女童入学率67.02%;而积石山保安族...  相似文献   

4.
对历史上保安族先民的一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在保安族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认为在保安族的民族过程中 ,其民族意识经历了一个潜民族、自在的民族与自觉的民族的变化过程 ;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过程中 ,保安民族内部的自我认同与其他民族对保安民族的认异在这三个过程中起到了促成、维系这一民族的共同体稳定的作用 ,也增强了保安民族的凝聚力 ;保安民族的最终形成是在他们迁徙到甘肃省积石山地区并定居下来后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保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保安族妇女中早婚、早育、多育现象较为普遍。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特别是保安族妇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保安族妇女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说明文化教育对一个民族传统观念的改变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保安族是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关于这个民族的族源历来说法很多,目前根据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经过多次反复调查研究,大多数专家认为,保安族可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特別是元明以来,以蒙古民族为主,融合了当地的一部分汉族、土族、回族、藏族而逐渐形成的一个独特的民族。根据1982年的统计,保安族已经从解放初的4000人发展到9000余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  相似文献   

7.
花儿是西北汉族、藏族、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群众,在特定的自然地域生态文化空间中,表达个人和群体心理情感及社会生活状态的一种跨越民族文化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行为和活动。它表达着各民族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生活状态,以唱与听的交流方式传达与沟通自我心灵的呼唤及意识互动体验,是西北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艺术表达,是各族群众交流互动和多元共存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关于西北口传民歌"花儿"中的牡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花儿”是中国民间歌谣体裁形式,主要流传在中国青海、甘肃、宁夏地区,不仅在汉族群众中流传,也深受当地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群众喜爱,并因语言与曲调的差异形成众多分支。它的得名,一般认为是因在唱词中用“花儿”喻姑娘;起源于清代,也有人将其追溯到唐。“花儿”曲调总的特点是高昂优美,展示着黄河上游高山草原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保安族教育的现状与出路孔令熙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简称积石山县)是全国唯一的保安族聚居区,共有保安族人口122万,占全国保安族总人口的95%以上,占全县人口总数的6%。从居住情况看,保安族人口相对比较集中,居住在农村的占96%,居住...  相似文献   

10.
保安族妇女宗教生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保安族来说,宗教教规已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许多教规教义已成为民风民俗。伊斯兰教已深入到保安族妇女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她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时代的变迁,调查研究具有男子常年外出经商或打工传统的保安族妇女的宗教生活。分析其特有的宗教活动,对于我们关注和了解保安族妇女的社会生活与宗教生活,以及妇女作为家庭最稳定的守望者在保安族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东乡族族源研究状况,对各种观点进行述评,重点分析、探讨了近年较为盛行的撒尔塔人为主说,从三方面指出此说立论不足;同时从东乡族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形成过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东乡族早期的形成过程和临夏部分回族是一致的,她们是同源异流群体。  相似文献   

12.
佤族的国家认同的形成和巩固与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通过创世神话、历史传说、反帝抗日运动、新中国初期社会改造以及改革开放后的跨境族内对比,佤族自身建构起稳固的国家认同。然而面对诸多潜在影响因素,仍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和强化佤族的国家认同,以维护边疆安定。  相似文献   

13.
“花儿”歌谣与回回民族及其历史有密切的关系。元代回回多聚居于西北地区的历史实事,是“花儿”产生的人口因素。元明两朝,大量的回回人迁移到太西北屯田、戍边的情况,可谓“花儿”诞生的人文背景。屯田的苦难生活正是“花儿”歌谣产生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古史籍中有关“别种”史料的研究,认为“别种”是我国古代史家在著史时为了划分民族之间、部落之间或部落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表示国外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或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时所采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认为“别种”与“别部”在我国古史籍中所表达的意思并不相同。并对史家在记载中出现“别种”的原因,以及“别种”这种记载法对我国后世史家在少数民族的记载和划分方面的影响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试论民族文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民族文献的本质特征是民族性与资料性,非本质特征是时代性与多样性,范围标准是以本质特征决定的,划分标准依序为形式划分与内容划分所组成,从而为构建民族文献学提出了一定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民族学科正趋于成熟化的发展道路中。  相似文献   

16.
保安四屯是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五个土族村落,由最初派遣守卫边疆的屯军到今天的土族,其独特的文化是隆务地区多元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四屯文化的阐述,分析其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苗疆书院于清初渐兴,乾嘉“苗变”后快速发展。借此,传统中国成熟的德治原则、“大一统”思想文化和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正统观念和意识形态全面渗入苗疆,并重建“边缘”之地共同的精神信仰,强化各族民众一体的政治与国家认同。相较一般意义上书院的文化指向和教育教化功能,作为“边缘”之地国家化进程的重要一环和表征,苗疆书院始终贯有清晰的“大一统”国家建构逻辑,在清代苗疆社会变迁的具体历史情境中,其政治意蕴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民族研究广泛而深入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全新的"中国民族研究数据库"。建设浩繁非常的民族研究数据库,当以"大而全、专而精"为原则,追本溯源,通横达纵,出宏入微,面雅兼俗,树立权威,突出特色,建立科学的分类编排和便捷的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