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文献研究的方法回顾中间组织和知识链的单体研究,以逻辑演绎和逻辑推理梳理出中间组织知识链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研究范式,由此提出了中间组织知识链的概念,并力图揭示中间组织知识链的形成原因,以期对中间组织知识链的研究做出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架构,找出中间组织知识链的共性和本质属性。以满足知识信息时代企业组织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张正义 《江汉论坛》2007,(11):59-62
从知识外溢当地化与企业家精神角度研究产业集中,是目前国外产业集中研究的新趋势.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知识化是知识生产函数建立的基础,而知识外溢当地化则是知识生产函数的重要特征,也是产业集中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企业家精神则是知识外溢当地化引起产业集中形成的重要转换机制.因此,加强知识外溢当地化研究,促进知识外溢,培养当地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产业集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生产函数的知识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对原作思想的扩展了的阐释,这篇读书笔记的思路接续着“知识的经济学”,把经济学的生产函数概念纳入到知识分析框架内,从而使经济分析适用于一个远比新古典经济学广泛得多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生产效率理论演进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宇 《天府新论》2008,56(1):43-48
当我们将效率概念应用于一个特定企业的时候,所要研究的问题是该企业是否利用一定的生产资源生产出了最大的产出,这种效率被称之为"生产效率"或者"技术效率".在组织管理和技术层面上,生产效率问题体现为,在给定一个投入集合的约束下,企业是否达到最大产出的问题.在过剩经济条件下,未来企业(厂商)生产理论中生产效率的有效水平是由外部市场中消费者的选择效率来决定的.只有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选择效率提高以后,企业产品通过交换环节完成价值的实现,才能保证企业内部的生产高效率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操作层面上从各个角度分析了把联合生产导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可能性。首先,结合投入产出的分析框架,阐明了联合生产与马克思价值等式的相容性;接着从变量定位的角度,克服了冯·诺伊曼的商品—生产过程模式无法操作的困难,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部门—部门模式。在解决了斯拉法和斯蒂德曼的谬误让剥削回归本位之后,通过对负的价值的分析,探讨了通过联合生产把资源环境问题纳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框架在理论上的合理性。最后,在数学表达方式上,从线性规划的角度,初步考察了在联合生产中导入资源约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论创新知识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创新知识生产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创新知识应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创新知识生产的动力是生产与社会实践的需要,创新知识生产是围绕需要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是主动创造、不断更新的过程;创新知识生产根据知识的属性与种类,有不同的生产规律。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朝向经济事实本身”的“复杂性理论”,诺思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方法论基础是“知识规则论”。知识与规则的实践互动,“知识—规则”与人口、资源、技术、资本的多层次“解释学循环”,构成诺思理解经济现象的核心框架。从“知识规则论”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诺思制度经济学的本质、特点、创新之处及其“潜在可驳性”。诺思制度经济学在本质上是建构主义的。在哈耶克“自由秩序理论”语境下,建构主义有其“潜在可驳性”。在经济哲学视野中,以经济绩效为目标的诺思制度经济学,可能适用诺思自身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评价——“已经将一个基本矛盾铸入其模型之中”。  相似文献   

8.
文献回顾的终极意义在于知识生产,因此学术研究中的文献回顾不能满足于一般性的技术性要求,而应该服从于知识生产的意义指引。知识生产的价值在于学术创新,并体现为相对于既有研究的差异性和超越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文献回顾不仅要理清既有文献的学术联系,对其理论得失进行评判和发现学术创新的生长点,同时还要触发对知识生产的合理想像。在知识生产的意义指引下,文献回顾需要从宽泛的主体框架文献中筛选出相对集中的问题相关文献,并以问题的提出为起点,以既有文献对问题的解答为主线,梳理出既有研究的时序推进脉络或类型竞争脉络。文献回顾能否对知识生产做出实质性贡献,取决于文献回顾所达到的学术效度,包括关系效度和批判效度。前者要求展现学术发展的起点、进程和脉络并成为一种知识生产的发现之旅;后者则要求批判性地暴露既有文献的缺陷与不足,为知识生产和学术创新开辟空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1987-2006年中国各省市区面板数据,在知识溢出具有相邻效应的假定下,对省域知识产出份额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动态时空模型,建立了多区城经济体的结构分析框架,并将其应用于省域知识产出增长的动态效应分析,从而将省域知识产出的动态效应分解为相邻效应和宏观效应.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宏观知识产出增长效应还是省域相邻效应,都对我国省城知识产出具有很好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历经数千年的人类知识生产活动,在转入平台化发展模式后走向了系统性变革,其生产主体、生产模式、生产倾向均发生嬗变,新近ChatGPT的应用进一步为平台化知识生产提供了人工智能生成的可行方案。平台化运行和AIGC的叠加使知识生产的不确定性增强、创新性减弱,对知识社会产生影响,也为知识生产实践带来众多问题:数据化逻辑使知识生产内容发生偏移,知识的本体变得不确定;商品化逻辑使知识生产呈现出货币化导向,屈服于商业利益;选择性逻辑使知识生产定制化,容易导致偏见甚至产生知识谬误。本文从智能主体规制与平台治理两个向度探讨AIGC下平台化知识生产的多路径调适,包括提前制定智能主体的适应性法律框架,建立“知识守门人”制度,建构知识内容的“内容—算法”综合审核体系。  相似文献   

11.
知识与技术以产权之名被顶级公司垄断成为劳动控制与财富转移的工具,既是深度全球化时代逆全球化兴起的根源,又是人工智能时代资本增殖的方式。资本形态的知识化,使得资本能够在今天以创新知识之名而大肆控制、征用甚至是掠夺知识,使事关人类整体繁荣的应用性知识和生产性知识集中于大公司、大企业和发达国家的手中并成为经济宰制和政治支配的工具。当代西方左翼知识经济学对之进行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直指知识垄断的问题,其外在反思的方式虽然并不能真正解决知识垄断的问题,但却提示我们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引,在人类繁荣和历史发展的整体逻辑中深入研究其重塑资本逻辑的现实方式及其政治本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在知识加速增长和极度繁荣的今天真正推进知识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2.
现代竞争理论的发展与流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竞争理论的产生是以打破了把完全竞争作为现实和理想竞争状态的传统模式为主要标志的。熊彼特的创新与动态竞争理论 ,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 ,哈佛学派建立的产业组织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芝加哥学派的理论对竞争政策方向的修正 ,以及新奥地利学派对反托拉斯政策必要性的全面否定 ,使竞争理论迅速发展 ,为竞争政策提供了经济学的根据。人们更加注重效率分析 ,并充分运用局部均衡福利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博奕论 ,深入研究组织行为的福利与效率后果 ,使垄断问题的研究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205-210
随着科学与社会的协同演化,科学知识的生产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传统学科框架的认知活动转变为一种开放的社会应用情境活动。尽管政治权力的介入对知识的生成具有构成性意义,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必须改变知识生产的政治运作形式,使用一种更加复杂的民主程序。事实上,在协同进化、知识合作生产过程的核心活动中,公众参与业已成为其中的一个关键动力。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知识生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知识的大规模生产和不断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当代经济转型中最鲜明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学的研究和剖析中,要从知识生产的实际出发,细心地去揭示知识产品的使用价值、价值、价格、垄断价格、价值决定等范畴所拥有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熊彼特的毁灭性创新理论及Aghion&Howitt提出的毁灭性创新模型,结合有关创业创新和知识过滤理论以及知识范式理论,构建了详细的知识转化流程,进而对毁灭性创新模型中提出的代表创新能力的泊松到达率进行研究。从数理角度研究影响创新产生和转化应用过程的具体因素,进而推导创业、知识过滤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过滤程度、经济全球化程度及创业活动影响创新能力,进而影响经济稳态水平。知识存量和知识弹性对经济的稳态增长起到正向作用,而知识过滤则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作用。创业作为知识过滤的导体,是减小知识过滤程度、加大知识溢出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波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业投入要素产出比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对1994—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连续多年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其主因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低增长所致,2004年的反弹是制度创新的结果。要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寻求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知识共享推动了创新的实现,提高了创新的效率,降低了创新的成本和风险。通过文献研究,在对知识共享、组织边界理论、产业创新等概念探讨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跨边界产品创新的意义所在,即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产品创新的边界,通过跨边界产品创新中的知识共享表达模型,我们发现,跨边界产品创新过程可以认为是跨边界产品创新知识逐渐收敛为最终创新结果的过程及其具体化形式,而产品创新中的知识共享过程本质上是产品的知识从抽象到具体的求解过程,从而最终实现基于知识共享的跨边界产品创新全过程。总之,跨边界的产品创新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成长和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18.
在有关知识经济的讨论中,很多人认为迄今为止的现代经济学一直忽视对知识问题的研究,而是将其重心放在对资本、劳动等物质要素及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上。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自现代经济学创立之日始,经济学家们就极为重视对知识的研究,其关注的问题有两个:(1)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知识本身是如何积累起来的;(2)探讨知识、知识积累对经济增长、资源配置及制度变迁的影响。本文将从丰富的研究文献中梳理出现代经济学对上述问题的基本研究思路及基本观点,以期为知识经济学的构建提供参考、借鉴。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知识积累速度比…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知识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物质生产的需要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但是,目前全国学术界却盛行为生产而生产,为晋升而生产,为完成指标而生产.本文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探讨了社会主义知识生产目的,然后再从社会主义知识生产目的的视角去理解和探讨政府的知识管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知识生产的意义生成并不只存在于文本及表征系统中,也存在于非表征性的具身实践、特定情境、媒介惯习、情感、需求及动机等的交互耦合中。表征与非表征协调作用,构建了网络知识生产的完整意义。非表征文化为网络知识创新提供了新的实践切入点。认知主体与环境、物质化媒介、知识平台等构成彼此关联的共同体。在离身与具身认知交互视域下,网络知识生产传播应从关系性体认入手,以实践中的认知主体为核心,通过知识生产观念转变、知识关系网络重塑和知识服务升级重构网络知识生产传播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