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教学中寓含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实施情感体验应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典藏文本是图书馆重要的研究资源.《张爱玲典藏全集》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再现作者在那特定时代的历史、文化和情感的真实体现,揭示作者在那一时代所特有的苍凉人生.探寻张爱玲小说中苍凉美的产生,在于张爱玲生命文本中苍凉人生的历史体验、文化体验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运用多媒体教学中视听双重感官的刺激,充分利用语文传统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用声音和图画,帮助学生进入特定的文本情境,完成独特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所谓情感体验 ,是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 ,欣赏作品或演唱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学生的情感应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 ,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 ,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有责任让学生了解如何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 ,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 ,从而达到真正地喜爱、理解音乐。   1.创造意境 ,引导学生的情感投入  创造意境 ,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 ,激发他们进行想象 ,…  相似文献   

5.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选择的适合自己学习风格并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选择起指导和调控作用,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选择起导向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而且在帮助教师提高外语课堂教学效果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模式是一种以师生精神交往为基础,把教育教学活动视为师生共在共构、互通共通的行为方式。哲学教育实施这种模式应采取互动、体验和对话的策略。师生互动重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互动,促成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的互动;体验作为哲学教学"转识成智"一个环节,要通过建构"体验情境",从中检视主体的哲学思维,领会哲学教育文本的内在精神和意义;对话有多重多样性,师生主体间对话应强调互识共识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7.
折小兔     
小喻 《阅读与作文》2007,(12):31-3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儿童喜爱并乐于参与的活动中,自我体验,自主建构新的意义世界,才能使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相似文献   

8.
张宏杰是在新世纪以来兴起的通俗历史写作大潮中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的历史写作介于严肃的史学著作与文化散文之间,既具有通俗历史畅销书的好看、有趣,又有文化散文的抒情笔调及文化关怀。总体来看,注重历史细节的解读、渗透情感的体验叙述、关注文化批判的问题意识是其历史写作的三个面相。  相似文献   

9.
对音乐中感情的体验是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建立在对音乐音响进行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的对音乐情感的深入感知和体验。本文试图通过对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这一心理过程的分析和论述,来帮助人们更好地感知音乐的内容、体验音乐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三个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效果,一要在教学目标上基于历史教学,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二要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具体实际,解决学生感到疑惑的重大理论问题;三要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11.
论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思维的培养已被视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绪,合理使用文学作品或艺术手段分析教材,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历史情感,适时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培养学生情感思维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后现代课程理论视野中,课程就是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个人体验,是学生不断创造和释义的过程,课程意义的生成只能以学生个人独特的真实感受为主要来源.语文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就必须以人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对话、理解和共享,建构"我--你"式的新型教育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法对大学生的责任推断、情感体验、群体关系与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责任判断、情感体验、群体关系和提供帮助上存在相关性。维纳提出的行为归因→知觉控制性→责任推断→情感体验→提供帮助的理论假设具有普遍性和可靠性。对他人的责任归因、情感体验、群体关系,影响大学生是否愿意提供帮助行为。内外群体关系影响助人行为,大学生对内群体成员更愿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必须用自己健康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师生间产生移情体验,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同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有变化和创新,要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给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自觉参与体育运动,并在运动中得到乐趣,从而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谈谈社交礼仪课堂中的情感化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定的需要如果得到满足,人便会产生相应的肯定性质的体验,如喜悦、快乐、热爱等;特定的需要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人就会产生相应的否定性质的体验,如愤怒、悲伤、憎恨等.情感化礼仪教学也就是在礼仪教学过程中,设法为学生创造现实的情感体验,或利用真实和虚拟两种对立情感的可转换性.努力变否定性质的情感体验为肯定性质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情感在德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高校德育低效与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关。要从提高教师情感素质、了解当代大学生情感倾向以及在德育认知和实践过程中强化情感体验几方面努力以增强高校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如何使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是学科教学的根本问题。知识建构的过程一定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就要求变传统的“灌输中心教学”为“对话中心教学”,通过学生与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以及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18.
对粤西地区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调查表明,学生在社会性价值观上具有重小利轻大义倾向,即用个人本位代替社会本位,用功利主义代替英雄主义,等等。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遵循知情意行规律,构建活动体验教学模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强化正确价值观的认知、情感与行为。  相似文献   

19.
深度学习是以知识整合为学习基础,以批判性高阶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提升为阶段性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体验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以学习科学、多元评价和现代智慧教育技术为支撑的主动、灵活、愉悦学习。基于国内外关于深度学习的主要理论观点,构建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混合式教学框架,旨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深度学习,着力解决知识碎片化和教学浅表化问题,适应“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是一项具有系统性、艺术性和挑战性的工作。高校教师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应注重目标导向、情感体验和“支架策略”三个维度,从这三个维度去设计和开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其中目标导向包括思维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促进深度学习的前提;情感体验包括过程体验、学习动机和元认知,是促进深度学习的基础;“支架策略”包括学习策略、评价策略和技术支持策略,是促进深度学习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空间是一个关系场域,承载着人类的历史活动.历史空间和文化空间是一对辩证的关系范畴,中国梦的提出连接了历史空间和文化空间,并在历史、文化和空间的互动中,体现出中国人的文化自觉精神,同时帮助中国人获取文化自信,确认文化身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根本意义上表征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因此,在历史空间的转向过程中,应做好中华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积极的文化对话,在“复出—生产—传播”的文化发展路向中,推进文化空间的全面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