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伟大的抒情时代,中国现代抒情小说带着开创期的斑斓色彩,大体朝乡土写实抒情和主观浪漫抒情两个走向发展。最终,浪漫抒情完成了短暂的历史使命,开始向乡土写实抒情回归,从而使乡土抒情取得抒情小说的正宗地位。  相似文献   

2.
萧红抒情小说因其意蕴丰厚、情感浓郁、体式特别而使人味之不尽,品之不完.笔者已从散文笔法、抒情诗魂、诗情画意几个方面作了论述,本文将从新颖别致的语言、多样的抒情风格、成因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注重抒情的中国古代诗骚传统作为一种艺术精神影响了汪曾祺的诗化抒情体小说创作。本文从小说的结构、审美、语言以及抒情性四个方面来考察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出现形成了中国文学新的抒情传统。自然描写对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情感氛围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抒情方式包括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移情于景和因情造景等等,运用的手法是传统的情景关系,一是移情,二是象征。中国现代小说的自然描写是一种情感话语,也是一种社会话语,是现实生活的审美符号。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坛的“诗化小说”是受西方象征主义文学及中国传统诗学影响的文本书写,是中国现代小说一种崭新的类型创新。这种小说的诗化倾向与西方小说20世纪的历史发展大体上保持一种同步的进程。诗化小说的主导艺术倾向主要表现为语言的诗化与结构的散文化,小说艺术思维的意念化、抽象化,以及意象性抒情、象征性意境的营造等诸种形式特征。整个诗化小说的发展轨迹表现为由具象意境的营造走到对观念世界的钟情。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艺术实践与诗性的哲学思考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全新的艺术维度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萧红英年早逝 ,但她却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 ,尤其在抒情手法的运用上 ,以间接抒情为主 ,用情写人、状物、叙事 ,形成叙事处即抒情 ,抒情处即叙事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7.
诗化小说当中渗透了诗歌的审美元素,中国现代诗化小说除了西方的影响,更有其传统渊源。诗化小说的文体特征主要有:淡化故事情节,主要表现内在心灵世界;以意象、意境、氛围的营造为审美构成的中心;跳跃性、音乐性的诗化语言。一方面,诗歌有其与小说异质的规定性,诗歌和小说不宜混同;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正确看待文学体裁的规范性和确定性,具体的诗歌和小说作品的文体形态特征不是固定划一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散文化结构、抒情笔致和诗情画意、“我”--“抒情诗魂”等几个方面论述萧红抒情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庐隐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坛,并一度以她独特的浪漫抒情方式获得声誉的女作家。她运用浪漫抒情的小说体式来写小说,使其小说偏离传统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结构紧凑等因素构成的稳定范式,以有别于传统小说的体式增加着她自己小说创作的艺术价值,从而展露出她独具魅力的浪漫抒情小说体式特征。  相似文献   

10.
经过十年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抒情小说较之20年代的抒情小说在文体特点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本文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抒情小说的整体梳理,在与20年代抒情小说的比较基础上,着重从抒情视角、人物类型分析和审美形式的稳定几个方面分析了30年代抒情小说的文体特征,总结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抒情小说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1.
契诃夫的抒情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诃夫成熟时期的抒情心理小说和抒情心理戏剧,以情感逻辑结构作品和以人的主观存在作为主题,以平凡琐事低声倾诉和以结构上的空白激发读者的共鸣,以细节刻画心理,以简洁通往含蓄,以景物掩映感情,以故卖破绽的客观表达倾向,以及注重潜台词的运用等等,构成其基本的抒情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一方面,张承志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发挥训练有素的民族史学者的专业功底,在叙史方式上主要采取严谨缜密的史学著述方式反映哲合忍耶的信仰史,使<心灵史>"远离了文学";另一方面,叙述者"我"走入信仰的中心--哲合忍耶而产生的强烈抒情倾诉欲望,又使<心灵史>具有鲜明的抒情诗的品质,回到了文学,从而形成了由非虚构的历史叙述与抒情诗式的倾诉相结合的新型文体,即非虚构--抒情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13.
咏物诗所产生的最原始的根源应该归结为在人对自然界逐步认识的过程中,自然物象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物象的本身成为诗人寄托思想情感的主要载体,究其深层原因,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先秦歌谣与《诗经》中比兴手法的运用进一步促进了咏物诗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4.
李金发诗歌“凄迷奇幻”的抒情品格,是新诗史上独特的一品。其“凄迷”主要表现为诗的情绪或诗人的主体情感倾向,“奇幻”主要表现为情绪抒写的艺术倾向,二者是互容而且互为因果的。李金发的诗艺探索留给后来者很多的思考和镜鉴。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地震题材诗歌的写作特点,认为地震题材诗歌写作的热潮不能简单地泛化为一个文化事件,事实上,现代汉语诗歌的一些基本艺术问题,如文化记忆的承担、抒情策略的运用以及文类自觉的诉求等,都在这些诗歌里得到了反映,因此,应回到现代汉诗写作的语境和立场,对地震题材诗歌写作做出一种全方位的观照。  相似文献   

16.
词体文学的形成和特色,与其独特的抒情方式有很大关系。做为应歌而作的流行歌体,描写对象的类型化和抒情方式的模式化,的确是早期词的重要特征,而且一直影响着词体文学的发展。孙光宪词虽然也带有浓厚的花间色彩,但无论从人物、情感,还是时空场景都有了很大变化,其抒情方式在花间词人中别具一格,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17.
河州"花儿"作为一种以歌咏爱情为主的民歌形式,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河州"花儿"形成的要素包括地域文化、民族融合以及诗经的影响等。作为一种民歌,河州"花儿"具有灵活多样的比兴手法,丰富多姿的曲令艺术和苍凉悲怆、高亢嘹亮的旋律,用词精妙传神、妙语连珠,表达方式新奇独特以及多样化的美学风格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民间诗歌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在小说整体构建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小说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民间立场,深刻地表现民族精神和再现历史内涵,更好地凸显地域特色和提升语言韵味作出了贡献。这一文学现象的形成,既是文学雅俗互动的一种必然规律,又是文学回归民间传统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汉赋之源是多方面的,东汉抒情赋的兴起与发展有着丰厚的文化精神之源。《诗经》之讽谏、"楚辞"之哀怨、战国纵横之风等都对它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加之西汉抒情赋抒发失志之悲的坚实桥梁,抒情赋由汉初的涓涓细流,逐渐发展起来,到东汉而蔚为壮观了。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不同特点。浪漫主义诗人分为两大流派 :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和消极浪漫主义诗人。通过比较和分析三首分别由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和雪莱所写的爱情诗 ,将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艺术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各自诗歌的风格、诗人的个性及诗人对崇高爱情的追求充分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