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民工是一个处于边缘状态的群体,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农民工的付出与得到是不等价的,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论文首先阐述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进程,其次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户籍、土地等制度方面以及观念因素,最后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市民化不只是居住、生活空间的城市化,也不只是户口的文本化,而是一个由物质上贫瘠走向丰裕、从小农文化意识为主走向现代城市文明为主、从政治权力边缘化到包括政治权利在内的各项权益得以逐步满足以及心理上从对城市排斥转变到主动接受、喜爱并融入城市的“四位一体”变迁过程。由于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差异、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及农民工市民化需求的层次性、复杂性,决定了其市民化进程中利益诉求的多样性、转化程度的层次性、转化道路的差异性,决定了农民工市民化绝不是一项轻而易举、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渐进的、分阶段的、复杂的、艰巨的综合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市民化不仅能加快城镇化进程,而且能有效地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当前,这一政策的实施遇到了一定困难。首先以政府和农民工为对策主体,建立了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静态与动态几种博弈模型;分析了在一定政策环境下,政策和农民工之间的对策,并提出了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若干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上,将其收益矩阵进行了一般处理,使其结论更具普遍性。博弈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政府不宜采用大规模转化农民工为市民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研究现状入手,对学术界关于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主要观点、测算结果和分担机制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同时从测算过程的规范性、测算结果的真实性和整体研究的全面性三个视角分析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研究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以期进一步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5.
来自制度、思想观念、自身素质等多方面的障碍,影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这已经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通过阅读国内文献,归纳总结出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以便于更清楚地认识农民工市民化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市民化是当前学界关于农民工课题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其发展程度直接关涉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从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概念界定入手,指出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研究范围从宏观层面进入到微观层面,研究方法也从文献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但研究的系统性、规范性等有待提高。因此从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困境、影响以及路径等方面出发,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这将有利于总结成绩,发现问题,继而挖掘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管理领域存在许多损害农民工权益的制度性问题,影响农民工转化为稳定的产业工人和城市市民.而农民工市民化是加速我国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关键是如何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抛开社会因素,就农民工个人而言,市民化需要具备两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市民化意愿,二是市民化能力。前者是主观条件,后者是客观条件并且是最核心的条件。市民化能力是指农民工跨越市民化门槛(即市民化成本)的能力,主要反映的是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农民工收入和市民化成本是决定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两大因素,因而提高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必须从这两处着力:一是多渠道增加农民工收入——通过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提高农民工工资性收入;通过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以提高农民工财产性收入。二是多途径降低市民化成本——通过完善户籍、就业、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以降低农民工市民化的入户、就业、住房、子女教育、养老等成本;通过创新维权机制,以降低农民工维权成本。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市民化的行为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工流动的基本趋势,这是由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取决于既定制度框架下农民工主体的行为选择,同时也受制于政府协调控制行为、企业管理行为和市民利益群体的接纳行为的约束。只有整合和调适多重行为,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企业的基础性作用和市民的支持性作用,才能加速农民工市民化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首先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需要满足的条件;其次利用交叉表进行单变量分析,对需求条件中的显著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通过二元logistic方法建立多个自变量的回归模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受教年限、工作稳定性、净收入、劳动合同这5个变量是农民工市民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于小农经济发展的研究可以说汗牛充栋,但鲜有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经验的立场上的研究。建国以来,小农经济在中国曾经发生过三次历史性嬗变,但直到现在小农经济形态仍然保留着。党的十七大以后,小农经济的演变正在发生飞速的变化,土地流转将可能进一步演化成土地集中,即规模化经营。但是,历史是一面镜子。小农经济的现代转型既要考虑到中国的历史经验事实,又要照顾到现实需要,建立合理规范的法律制度使其变迁能够顺利导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中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用工企业,开始对农民工的学历、专业技能提出要求。因此,对农民工技能培训问题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涌入城市,他们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却经常遭到侵犯。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对农民工的各种歧视,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工荒"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本文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出发,深入分析增加农民工工资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必须确立劳动力产权理论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伴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而逐渐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之根本,是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现实驱动力。以中华民族发展的纵向脉络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以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及社会心理基础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并从现实出发来探讨其行动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民族"自为"的发展阶段,其特征为现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共知共觉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研究城市农民工的原因、内容及其局限性,回顾和反思了二十年来城市农民工的研究情况.一般说来,对农民工群体的学术研究,长时间以来显示了人们意识到农民工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人们对他们的出于人道主义的关心.然而,研究存在局限性,缺乏多学科、多视角的综合性研究.而且,研究结果没能很好地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代农民工进城打工在推动工商业发展的同时,对自身社会形象,从外表到内涵而生活方式,进行"适应性"塑造,以融入与农村生活有别的城市生活.适应-改变-适应,是"农转非"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民工土地权益法律保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城镇用工环境或国家相关政策发生变化时,农民工返乡现象增多,他们便会重新要求其土地权利(承包经营或居住),致使村内已有的人地关系产生了新的矛盾。为解决这类矛盾,在分析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可以从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权利并将其转化为财产权利、规范宅基地流转行为、完善相关的法制建设与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维护农民工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劣势地位呼吁农民工NGO的建立,但我国的农民工NGO尚处于起步阶段。作者通过对比分析海南外来工之家和北京打工妹之家这两个农民工NGO的发展历程,归纳出农民工NGO在创建中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发展中面临的困惑,指出促进农民工NGO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