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儒家思想中的著名人生修养理论——孔颜真乐和曾点之志,揭示儒家先哲在人生修养上的深刻认识和崇高境界,并阐释这种思想对当代社会人们精神世界重构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的境界超出了真、善和艺术的有限界定。在真的领域,一切受着理性的限制无法达到无限,然而从理性中生发出超越理性的境界则可以走向无限。道德总是受来自他律和自律的限制,然而从其中生发出来的美的境界则使人摆脱有限的缠绕。艺术领域受着自身的感性、对意义追求的限制,从其中生发出的境界则是人超出此种限制使人走向空明至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王国维、冯友兰、蒙培元、张世英、冯契、唐君毅等哲学家对于“境界”和“人生境界”的界定的分析和参考,本文提出了对于“人生境界”这一范畴的界定,即“人生境界是一个人在其人生历程中心灵总体存在的状态和水平,内核是心灵感通或通达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它在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作用于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体现于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态度、外在气象和外在行为等各个方面.是人性能达致的高度和人自由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人生境界既是一个人生而为人取得的精神成就,也是人与人之间根本差异之所在”。根据对“人生境界”内涵的界定,本文认为人生境界有四个基本特征,即:人生境界是内在统一的整体,人生境界是内外统一的整体,人生境界是差异性和共通性的统一,人生境界是既成性和生成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由乡愿到豪杰到狂者再到出世间大豪杰,王龙溪以不同的人格状态,展开了自己的人生境界学说。在不断地否定和超越中,王龙溪显现出一种反讽姿态。王龙溪的境界学说既启迪了个体自身的道德成长,又让个体警醒到其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问题。借助西方伦理学的反讽概念,通过比较王龙溪与克尔凯郭尔等人反讽的异同,我们会更加深入地把握王龙溪人生境界学说的运思、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贫而乐"的"乐"的人生境界,在"天下无道也久"的时境,作为守道者的现实,如此乐境彰显了境界的超越性。乐境从理论上并不排斥富贵,而是超越于贫富贵贱得失等对待状态,回归到"仁"的生命状态,也就是"仁"的境界所带来的精神自由。"乐"境与忧不可分,同时有着对仁、天下和个人修身深沉的忧患意识,这是孔子乐的人生境界的深刻之处。宋明儒通过所谓"孔颜乐处"的发明,使"乐"的人生境界获得了新内涵和意义,成为儒家人生境界精神超越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侯淑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1):4-6
在概括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 ,从人的独特生存本质特征出发 ,说明人的存在的生成性、发展性、层次性 ,因而认为人的存在具有着境界性 ,人生境界是人对生命意义“觉解”意义上的追求实现的水平和状态。 相似文献
7.
哲学是时代的精神,人生境界问题是当代中国最具有时代精神的核心问题之一。提升个体的人生境界对于个体自身和对于当代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显著的必要性。因此,无论从个体的视角,还是从社会的视角来看,对于人生境界的研究在当代都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生境界是人们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宇宙的活动过程中所感悟到的人生的意义。冯友兰依照人的境界程度及其意义不同,把人的境界划分为四种类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人生四境表明了一种发展,而天地境界更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最完美展现,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境界说的重心就在于通过人们对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全面了解、倡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面对世事、荣利、祸福、生死得失等困扰 ,都能以豁达的胸襟泰然处之。道家玄学委运任化的态度是他化解矛盾 ,达到平静的主要方法。平静的心态 ,使他体悟到了“道”的玄远 ,领悟了自然的真美 ,创造出了物我泯一的艺术境界。他的平静得力于道家玄学 ,然而又超出一般的玄学士人。 相似文献
10.
张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4):1-3
着重从伦理学角度对冯友兰人生境界说进行分析,诸如合乎道德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道德的“道德境界”和超道德的“天地境界”,以揭示人生境界说所蕴含的丰富的伦理意义,人禽之别的根本——觉解;同时区分了道德行为和合乎道德的行为,义利统一观,对道德修养借鉴作用以及天地境界对生态伦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味论诗学在宋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是宋代以味论艺总倾向的一部分。苏轼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努力追求诗味,创作出了组诗杰作《和陶诗》。严羽、张戒等人对味论诗学都作出了自己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生命意识的诗意追求——略论阿来的中短篇小说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沛萍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25(2):89-91
阿来以小说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审美世界,建构了表现生命意识为主题的藏族文学的一个艺术世界.他直面现实人生,直视社会变革大潮,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透视他本民族同胞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时下,臧克家的诗学理论研究有所忽略.但其生活诗学理论,蕴含着臧克家对生活本真、作家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生活与诗歌之间艺术关系的体验与理解,包括创作论、美学论和诗歌评价等.生活诗学不仅显示出对诗歌创作本身及诗歌理论把握的准确性与学理性,尤其是在数字化媒介时代,更能昭示当代文学创作中生活本体的贫乏与缺席、文学创作的异变与症候,是当代文学理论建构的参照与标榜、文学反思的立场和准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个人生活的目的这一事关每一生命个体的根本性问题进行了哲学的反省.按照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个人生活的目的就是突破时间、现象和个人意见,与某种超验的事物建立起联系,进入另一个代表永恒真理的世界,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个体生命失去了自成目的性而成为了普遍本质、先验人性实现自身的手段.现当代哲学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便是阐明了不能还原为普遍共相的个体我在的独立位置.本文以现当代哲学所取得的这一根本洞见为基础,论证了个体生命不是为了某个在它之上的更伟大的东西而生活,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目的,诗性的自我创造而非皈依于普遍性的抽象实体,构成了个人生活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寻找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安顿--从人生哲学到生死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社会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人的生活也随之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引发了许许多多的人生新发展和新的问题,它们无不是人之生活的个我化和生命存在之普遍化这个人生之根本问题的现代表现形式.今天仍求之于传统的人生哲学原理已经不足以因应这些而又众多的人生问题了.所以,必须从人生哲学走向生死哲学,联系到对死亡的问题的哲学思考来探究人生问题,使人们从生活的个我化达到生命存在的普遍性、超越性,终则实现人生的永恒性,让每个人都获得生的幸福与死的安宁. 相似文献
16.
《海》作为2005年布克奖的获奖小说,为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赢得了英国文学的最高荣誉。班维尔在小说中植入了诗的浓度与厚度,凸显了诗化小说独特的审美功能。同时,《海》秉承了班维尔关注"人类生存"的创作理念,彰显了小说内在的生命力度和诗学维度。基于以上两方面,本文力图从诗的透视、意象抒情及语言诗化三个层面解读《海》中蕴涵的诗化性和哲思性,以期在赏析这部经典小说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班维尔朴素的生命诗学。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现代化管理是现代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维系社会稳定、和谐的前提条件。全面亮化城市现代化管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更新城市管理理念,明晰政府城市管理职能定位,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城市管理系统,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从而实现城市现代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中国文化裂变的大背景下,"自我"的确立可以说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自我表现诗学本质观的确立,而"自我"的演变也直接影响到自我表现诗学本质观的演变."纯诗"论的产生,一方面导源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另一方面是受到了世界诗歌潮流的冲击和影响."人生"论诗学本质观的产生,则一方面是导源于社会现实的急迫需要,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和西方文化、文学相互激荡和衍生的结果.无论"自我"论、"纯诗"论或"人生"论,它们都有现代中国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人们通常讲论的诗意,是诗人带着一定的诗性体验和诗性感兴表现诗情的结果。因此,从创作角度而言,诗的本质可从诗人的诗性和诗兴这两方面去把握。包括郭沫若在内的中国现代诗人其诗风的构成,其诗气的衍变,往往都与这种诗性和诗兴的程度及其变异有关。诗人的创作冲动来自于各自的诗性和诗兴,诗歌的内在魅力也体现在其通过适当的形式或特定的节奏和韵律感传达出来的富有感染力的诗性或诗兴上。但是,就具体的诗作而言,偏向于诗性的表现或者偏重于诗兴的表现,其诗的兴味、浓度并不一样,诗性与诗兴之比例的不同,反映出来的诗人创作心态也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20.
曹禺在早期戏剧创作中深感当下人的原始生命力被压抑、扭曲,于是热情地讴歌、追求它;同时,他又为原始生命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的巨大破坏而惧怕.既爱于此、又痛于此,形成了曹禺情感中难以解开的"结".这使他要为"原始生命力"寻找一个支点,即最合理的生存环境,让它既能像"雷雨"一样勃发,又不至于让人感到恐惧.只有"力量",没有"恐惧",这是他早期创作的精神追求.从他早期的几部剧作中,能清楚地找到作家的精神追求轨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