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小平 《21世纪》2009,(5):14-15
喜欢魔术的大学生 在《小崔说事》山寨版“春晚”节目里,我遇见了他。当时的他,被小崔和张越请来表演节目,他秀了一套魔术,包括一个古老而独特的节目“大变活人”——把崔永元从一个空箱子里变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标题有点狗屁不通,自己心里也知道。可有的内幕既想让读者知道,又碍于种种不能明说,于是从标题就得欲盖弥彰。主持人格?牛奶?10万现金?挨得上嘛?且听我如实道来,然后再由大家慢慢去猜。南方一家杂志,此前刊登对崔永元一篇很长的采访,总标题也有趣,叫《病人崔永元》。这名字好,本来小崔就患抑郁症还很不轻,属精神疾病,所以对“病人”的话,既可认真,也可只  相似文献   

3.
靖鸣,现任广西大学新闻系的副教授、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其实,他既是一位才思敏捷、敢于实践的青年记者;又善于积累、勇于研究的年轻学者,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先后出版了《文学新闻采访写作必备》、《图文声像新闻采访学》、《会议学概论》等著作;而近年,他又出版了《问题新闻学》、《问题采访与报道》等论著,特别是刚刚出版的《新闻意识与消息采写》专著,值得认真一读。读它之后,你会有“新鲜、易懂、全面、深刻”之感觉和收获。第一是“新鲜”。所谓“新鲜”,就是开篇新鲜。作者以“新闻意识解读”作为全书的开头,以引领下文,实为…  相似文献   

4.
爱德华·特勒是氢弹之父,也是“星球大战”导弹防卫计划的主要倡导者。他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谈了对科学发展、世界安全、核武器研究史以及等等的看法。 采访爱德华·特勒(Rdward Teller)很像打一场艰苦而持久的乒乓球比赛:你不断地击球和接球,因为特勒向你提出的问题与你向他提出的问题一样多。这决不是聊天、他对克隆、相对论和核武器的直截  相似文献   

5.
李秋生 《中华魂》2012,(18):33-34
今年七月,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孟非、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等应邀参加《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54届文化讲坛。名嘴名师,思想碰撞,引人注目。钱文忠教授在演讲中提出一个观点:有一种幸福叫“文化快乐”。  相似文献   

6.
夜籁人静,我读完《“女儿潭”边的呐喊》和作者的创作谈《“渴望”与“呐喊”》(见《儿童文学选刊》玲89年第2期),情不自已,止不住拍案而呼曰:这样的探索,好! 儿童小说在对生活的反映上应面向人类的整个生存空间,在人物塑造上应向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内战与和平,独裁与民主的历史转折关头,闻一多先生挺身而出,振臂高呼,反对内战,争取和平与民主,于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昆明翠湖西岸西仓坡街头,鲜血染红了春城大地,至今已四十周年。重读先生被害前五小时在云南大学“致公堂”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上作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先生那种义愤填膺的气慨和大无畏的英勇形象,犹历历在目,拍案指斥国民党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声犹震耳。因而忆及我当时记录和整理、发表这篇讲演的原因和经过。 这篇演讲词,原为《大众报》采访“李公朴追悼大会”实况而写的记录。在“一·二一”运动中,主要由中法大学的一部分同学组成了“大众报社”。《大众报》即该社在闻一多、李公朴及赵沨等先生指导下出版的报纸。《大众报》于1946年3月在昆明发行,  相似文献   

8.
关捷 《百姓生活》2011,(12):28-29
2011年2月20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来到沈阳,采访了张立祥和他的弟兄们。面对记者,张立祥讲出了积攒18年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张雨 《山西老年》2012,(6):50-50
在崔永元所著的《不过如此》一书中,有这样一段:一天,鞠萍见崔永元忧心忡忡,便打趣地问道:"小崔哥,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崔永元不知从何说起,只是叹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10.
本于《公羊传·隐公七年》里的“《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因晋学者郭璞在注《尔雅》时,提出了“美恶不嫌同名”以后,由此就成为训诂学上常用的说法了。意思是说,在古汉语中,同一个辞(词),却常常有“美”与“恶”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清学者俞樾在他的《古书疑义举例》这本有名的论著里,专门列有“美恶同辞”这一章,并举了“婉委”、“岂弟”、“畔援”(畔颜”、“伴换”、“伴矣”“判涣”、)、“耆欲”等为例词,很详细地阐发了郭璞首先提出的这一语义现象。(详见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三)。但是,由于古汉语在语义的演变上,有词义的转变、通假、引伸等等比较复杂的现象,而且此种现象又例词繁多,有的可以按此提法说得圆通,如作者所列  相似文献   

11.
一、是“死胡同”还是“里程碑”香港大学周兆祥先生在他的文章《翻译的准则与目标》中(见《中国翻译》1986年3月号),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翻译应不应该有准则?他的观点是,“学翻译的人说翻译的原则是XY Z有什么好处——即使这是一向为大家公认的‘真理’?”周先生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由于他对严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持否定态度.他认为“时至今日,快一百年了,我国论翻译方法的文章,也总是拿“信、达、雅”做准绳,这种现象太可哀叹了。”这是“中国翻译理论的死胡同。”严复是清末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他曾花了十三年翻译了西方政治经济学等十部  相似文献   

12.
“声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字现象。就“声化”问题进行探讨,无论是对文字形体演变的规律,还是对形声字来源的认识,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声化”问题的提出及刍议 三十年代,唐兰先生在北大执教,写过一本叫《古文字学导论》的讲义。在这本书里,唐先生首先提出了非声字(包括他的象形和象意两类)的声化。以后,在他四九年出版的《中国文字学》里又用三段文字加以阐述。其中一段指出象意字的声化。他说:  相似文献   

13.
曾著有《中国知青史》的刘小萌博士新近又推出了《中国知青口述史》(以下简称《知青口述》) [1 ] 。该书 5 0多万字 ,是从他采访过的数十位对象中择取了 1 3位知青的口述编纂而成。从类型上看 ,作者尽量想使它具有比较广泛的涵盖面 ,所以挑选出来的有三类 :当年的知青典型、知青中的“民间领袖”和默默无闻的平常人。在“序言”里作者介绍了本书的写作缘起、内容和特点 ,并对“口述的价值与局限”进行了扼要的探讨。此外又以“导读”的形式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作了概述 ;在每篇口述之前都有一个“采访前记”交代背景资料访谈感受 ,一…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月14日晚上,和往年一样,参加报道两会的很多外国记者都要在建国饭店附近找个地方聚一聚,大家一边聊天交流着两会期间采访的感受一边还是关注着电视机。正在播出的是一脸亲切笑容的崔永元,他正在拉着一家子的人和一位省委书记聊天,谈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话题。随后更换频道中大家又看到多位国家部委的高级官员或新闻发言人出镜,这个时候大家的讨论热烈起来:“中国的官员现在都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了……”“态度好多了……”“讲话很有水平,发布会那么多的记者都挺佩服他们的……”“有些事情他们不讲我们也真的不知道,政府不讲话…  相似文献   

15.
王朔现象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朔现象的再思考张英伟八十年代以来以“现象”命名的事件越来越多,但各种“现象”似乎总是昙花一现,唯有王朔现象是个例外。他在1988年,先后把《轮回》、《顽主》、《大喘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等四部小说搬上银幕,“玩”出了个中国电影的“王朔年”...  相似文献   

16.
远离诱惑     
有一次,杨澜采访崔永元时问:你曾经遇到的最大的诱惑是什么?崔永元直截了当地回答:钱,走穴。有人让我给一个楼盘剪彩,最高价开到一剪子50万元。  相似文献   

17.
罗兰·巴尔特将他的《明室》称作一种“摄影的现象学”,但称自己的现象学是无拘无束的。从巴尔特对海德格尔的引用、在《恋人絮语》和《明室》中的现象学实践出发,本文试图追溯巴尔特与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欧陆现象学的关系和源流,探索巴尔特现象学理论的组成以及巴尔特晚年试图运用现象学所要达成的理论目标:一种属于他私人的,“谈论欲望和哀伤”的文学现象学。作为他晚年排遣情感苦闷时重要的精神寄托,他将现象学体验归结为一种纯粹个人的情感体验,目的也并非走向真实和澄明,而是沉湎于以文学和摄影为代表的“想象界”,寻找一种“完全的主体性”,“为主体性提供严格的辩护”。  相似文献   

18.
法国前总理巴拉迪尔在同希拉克竞选总统失败之后,并未退出政坛,现在仍然活跃在议会的讲坛上,是保卫共和联盟议员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前一段,为使法国经济摆脱长期不景气的困境,他委托“改革协会”的专家们,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的失业率和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根据这项研究成果,他提出了有关税收、养老金、劳动法、最低工资等问题的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方案。为此,法国《快报》杂志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以下是这次访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郝增 《百姓生活》2011,(1):58-58
1949年9月的一天,“代总统”李宗仁特地打电话给宣布下野后已移居到广州的蒋介石,约他单独就目前的局势谈话。李、蒋二人在二楼的会客厅落座后,李宗仁对蒋介石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今天我是以国家元首的地位来对你谈话!”李宗仁的用意十分明显,蒋介石独裁专制数十年,已养成了一套“一言堂”的家长制作风,只有他颐指气使地拍案训斥别人,断无人敢对他疾言厉色训斥。  相似文献   

20.
崔永元当电影演员?!他一肚子讥俏话哪能刹得住闸呀,一脸令人不尴不尬的坏笑往哪搁呀?这不是一笑谈吧?还真不是,他最近推出的《电影传奇》扮演了150多个角色,分别在云南、吉林、山东、湖南等地拍摄,把小时候积攒的、长大了也一直没敢露的戏瘾超级大放送了。他又不失时机推出了自己在12年前策划和监制的唱片《宁死不屈--一个影迷的回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