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白鹿原》客观审视和深刻反思了现代社会的历史,表现了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国共党派之争以及阶级对立与阶级斗争,力求还原生活形态的本来面目。突破了以往历史生活表现的狭隘和局限,向广度和深度上开掘,体现了多元复合的历史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史学观念的变化情况 ,指出新史学不仅要注意大英雄、大圣哲、大事变 ,而且要注意匹夫匹妇的日常生活及其共同的社会风尚习俗 ,社会生活史是广大普通人生活状况的历史足迹 ,概括了中国社会生活史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3.
小说《白鹿原》堪称民族史诗,它描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五十多年的变迁历史,同时也描述了生活在男性世界中的众多女性,她们和其中的男性一起构建了"白鹿原"世界。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探讨生活其中的女性人物,分析其悲剧人物生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白鹿原》作者以写实手法并借鉴了西方爆炸文学的技法,描绘了历史生活的图像。作品以平稳的底层价值结构和翻卷浮动的时代变过为对照,形成双层结构图式,显示了中华民族蜕变过程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5.
在女性主义视域下,《白鹿原》是一部缺乏女性关怀的男权文本,突出表现在作品中男尊女卑的女性观、扭曲的女性形象、菲勒斯中心主义思考的性别关系等。“女人祸水”论、把女人视为糊窗户的一层纸、当作生儿育女的工具,表现出落后的女性观。对亦妻亦母型女性的充分肯定,对反抗叛逆型女性的彻底否定,无一不是在扭曲和异化女性。宣扬菲勒斯崇拜的性爱观,暴露了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文学作品需要以理性和健全的自审精神检视男权集体无意识,清除男权文化积淀,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营造性别平等对话的文学空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从作者的创作精神和处理题材的方法以及对人物的塑造等方面 ,分析《白鹿原》对传统现实主义的超越和继承。  相似文献   

7.
中国儒学是一个相当宽泛而驳杂的概念。说它宽泛,是指它网罗宏富。举凡中国历史上与以孔子为宗圣贤师的思想学说以及以《六经》为圭臬的传注训释学有关的人物、思想、典籍均在其中;说其驳杂,是指儒学除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外,还与诸家学说和外来学说互相交融,取长补...  相似文献   

8.
《牛天赐传》是老舍先生一九三四年开始动笔创作的长篇小说,一九三六年人间书屋初版印行。小说问世以后,也许是因为老舍先生自己谈过“匆匆赶出,无一是处”(《我怎样写<牛天赐传>》)的缘故,研究与评论者寥寥。但它毕竟是老舍先生整个小说创作中的一部作品,并有其美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因此对这部作品作微观分析,分析作品的意蕴,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得失成败,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尤其对老舍小说创作的宏观研究以及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的民间社会体制是宗法制。陈忠实的《白鹿原》所表现的时代——20世纪初,正值中国民间宗法制社会土崩瓦解的关键期。作者紧紧抓住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和"白鹿原"这一典型的乡间社会,准确细致地展现了民间宗法制社会的存在与变迁,揭示了宗法制的扬善又造恶的双重本质以及其没落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曹文明 《东方论坛》2006,(6):122-127
广场并非是西方文化特产,中国传统广场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国城市不仅存在生动丰富的广场生活和广场文化,而且传统广场体系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寿的体系,中西广场的重大差别在于各自的形制,特别分析了传统广场的院落形制。  相似文献   

11.
李英华 《东方论坛》2003,(6):128-128,F0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显然存在一个近代转折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2.
审视历史本体的危机,反省历史的真伪,探索历史的诗意的存在,这就是《白鹿原》的历史感。作者陈忠实以历史的规律性存在与否作为考察的立足点,在作品中复制了两种区域文化范型,一种以白鹿原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一种以滋水县为核心的现代城市文化。每一种文化的独特性都折射出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两种文化的嬗变与碰撞,都是作者捕捉的灵光。超越现象的骨架,还世人以清晰、明亮的“历史”概念,成为小说创作的宗旨。象征秩序的确立选择白鹿原作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正如陈忠实在《桥民间文学集成·序》中所说,是因为“这块土地既接受文…  相似文献   

13.
在晚清众多的石印画报中,《时事报》馆发行的《图画新闻》鲜有关注。通过分析该刊对西学的倡导、对迷信的痛斥,报道新女性的觉醒以及新学堂兴起等事件,得以了解一个处在新旧思潮激荡下的晚清社会。  相似文献   

14.
早在清末改制、旧书院退出历史舞台不久,学术界的相关纂述便已陆续贡献于世,胡适之的专文《书院的历史与精神》《书院制史略》,盛朗西的专书《中国书院制度》,至今犹为论者所盛称。由胡文算来不到一世纪,书院研究已蔚为庭户广大的专门之学,硕师英彦钜制鸿篇梓行海内外者不可胜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相较于城市,这样的变革与转型,在农村乡土社会中却显得迟滞。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民众,面对如此的巨变,内心矛盾纷繁复杂。以此为契机,接踵而来的各类变化,更是让他们惶恐不已,小人物的命运,也便在这样的大历史背景下,发生了巨大的转折。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便是以此为背景的小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贮藏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近世以来的知识分子在如何使传统道德资源活化为现代生活的积极因素方面,绞尽了脑汁,虽也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但对于传统道德资源转换为现代生活积极性因素的基本问题,如传统道德的真实面貌、传统道德价值的把握、传统道德的转型、传统道德与现代生活的关系等,没有一个合理的交待。而《传统统道德与当代中国》(郑晓江、李承贵、杨雪骋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一书,在这些方面做了十分出色的探索,从而为如何实现传统道德价值的现代转换提供…  相似文献   

17.
以《新民说》为主线,对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及其与儒学传统的关系进行了分梳和评析。作者认为,梁启超的国家思想和群治思想突破了儒学传统的民本思想,符合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潮流。但在伦理道德观方面仍保留了相当多的儒学传统,既有所继承,同时又在融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梁启超提出,一方面通过"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另一方面通过"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这种将两种文化的长处兼容并蓄的文化创新观念,即便在今天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鹿原》中的建筑意象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是文化的表征和记录 ,不同的文化在建筑上不可避免地会留下它的痕迹。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 ,是中国文化的主脉 ,它在建筑物上刻下了更深的印记。《白鹿原》是集中展示儒家文化的文学作品 ,作品中描写了儒家文化特有的建筑形式或能体现儒家文化的建筑形式 ,如书院、学堂、祠堂、宅院、坟茔等。这些建筑意象 ,渲染着儒家文化的浓厚氛围 ,确证着它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实存 ,在作品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白鹿原》艺术画卷中的特异色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白鹿原》的创作以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艺术拓进精神,于总体写实的基础上,将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要素渗透其中,把现实与超现实、理性与非理性、真实与梦幻组接一起、熔铸一炉,绘就一幅色彩繁复而特异的民族历史画卷。其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艺术手法熟练而极富表现力的运用,使作品的主题得到深化,艺术魅力得到增强,也使读者充分领略作者“放开”了的“艺术视野”。  相似文献   

20.
陈忠实的《白鹿原》作为一部"民族的秘史",叙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五十多年变迁的神奇史诗,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有投身于大革命却牺牲于政治迫害的白灵;有被丈夫抛弃,最后却被父亲下重药医死的鹿冷氏;有不甘于命运的安排,最后却以悲剧收场的田小娥。无论是新时代的代表女性白灵,还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鹿冷氏,还有那位特立独行、为人所不齿的田小娥,她们都只是当时大的社会背景下广大女性的缩影,可以说,这三个典型就代表了当时所有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