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凸现出邓小平对民主法制实质的理解和把握,竖起了一面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伟大旗帜。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准确地理解应为法治思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会主义的现代化”,“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厉行法治,“树立法律的极大权威”,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目标;“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方针。以上构成了邓小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髓,它为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以德治国”基本方略,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法制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出发,论析了邓小平“南方谈话”表现的政治智慧。邓小平的政治理论智慧,在于他深刻揭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创新了社会主义内涵;邓小平的政治实践智慧,在于他明确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和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4.
哲学史上有两类哲学和两种哲学家。邓小平哲学属于“应用哲学” ,邓小平是“照辩证法办事”的楷模 ,谌称应用哲学家、实践哲学家。邓小平哲学与毛泽东哲学是同属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 :一方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理论观点 ;更重要、更新颖的是在应用哲学方面创建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哲学”。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强调邓小平科学技术观与“科教兴国”战略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内容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邓小平科学技术观的形成与主要内容;其次,阐述了邓小平“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产生标志、基本内容及其主要依据;最后,论述了邓小平科学技术观与“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与中国“第二次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来源于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实践。邓小平在60年代初、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先后发表的《怎样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构成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三个里程碑。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有一个“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就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包含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二是“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基本思路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必须按社会经济规律办事,三是逐步发展中国经济。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还包括一系列重要原理和基本范畴。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中的瑰宝,具有突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毛泽东教育思想在新在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本文把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支撑点,概括为“三个面向”论、“两个尊重”论、“教育方向”论、“四有”论。此四论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鲜明地体现了邓小平教育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邓小平关于“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理论作了论述。“两点论”和“重点论”是邓小平辩证法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是邓小平照辩证法办事的一个光辉范例 ,它对于指导和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第一次提出“邓小平理论”概念邓小平本人提出并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把这个科学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本人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十三大首次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法,并初步勾划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轮廓。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这标明在十四大,我们已把邓…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不变”与“变”问题的论述表达了其政策观中一个重要思想 ,本文以系统地评述邓小平这一思想为目的 ,较为详尽地揭示了“不变”与“变”各自的深刻内涵和实质 ,着重分析了坚持现行政策“不变”的意义、作用和保障条件 ,并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不变”与“变”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以及邓小平这一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进行探索和重构的历程 ,指出他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价值取向是反对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经济决定论式的理解 ,其基本思路是以“历史”为基础 ,以“实践和辩证法”为中心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主体实践论的哲学 ,文章对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对他早年思想的超越及其理论贡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晚年致力于东方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提出东方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列宁和邓小平在本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是个合作主义者,认为中国农村的发展必须走合作化的道路。文章在分析梁漱溟的乡村合作思想,简要考察其合作运动实践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对今天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发展有益的历史经验,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反驳实践美学终结论——与章辉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各种反实践美学的论文中,章辉的《实践美学一段问题史》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以当代西方美学思想为标准对实践美学进行了攻击,认为从时间标准来看,实践美学不具有现代性,因此是古典形态的美学;从空间标准来看,实践美学与西方当代美学潮流不符,又因为不能吸纳新的知识体系,因此实践美学到了终结的时候。这种分析既在逻辑上站不住脚,又不符合客观事实。实践美学正在发展,并未终结。  相似文献   

15.
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行动路线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 ,从马克思到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政党主要解决了夺取政权时期党的建设问题 ,从邓小平到江泽民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实践中主要探索了关于如何执好政并长期执政的问题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历史性问题 ,深化了对党的先进性与阶级性、群众基础与社会影响力等关系的认识 ,提出了衡量党的建设成效的客观准绳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16.
杨万里为南宋诗坛重要人物,其一生转益多师,在诗歌创作与理论构建上均有令世人瞩目之佳绩,晚年其诗以“活法”之悟,被称为“诚斋体”。作为其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山水景物诗以人化自然世界的建构、童心童趣的展露与语言的传神而成为"诚斋体"风格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现代化的误解兼拷问“文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准备和启动是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全民参与和社会整合的结果。换句话说,正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孜孜不倦地追求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艰辛卓越的探索,使他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案实践的第一位设计者,而他的方案也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案的第一次设计。这第一次设计已经触及到了中国问题的各个基本层面。尽管他的方案仍然存在大量与现代性直接冲突的不合理性,但整体来看其合理性成分还是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史上留下深刻印迹。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表现出自己鲜明的特点 :自觉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和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矛盾 ,充满辩证性 ;从实践中总结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富于实践精神 ;受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斗争的影响和时代命题的局限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并不始终相符 ,正确与错误交织并存 ,表现出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09,29(3):116-125
袁宝华在经济部门为共和国建设做出了近五十年的贡献。袁宝华的经济实践活动主要划分为参与东北工业建设、参与"一五"时期重工业建设、参与物资管理整治以及物资体系改革、参与企业管理整治四个时间段。袁宝华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管理的经济思想,涉及企业自主权、厂长负责制、承包制、依法治厂、职工教育、产品竞争力、中介组织、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经验等。  相似文献   

20.
成立学习合作小组是近年来高等学校加强学风建设的主要措施之一.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以合作学习小组为组织基础,结合大学生实际工作提出“大学生成长团队”概念,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大学生成长团队”在培养大学生学习方面具有全员、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方面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大学生成长团队”能够提高大学生学习成绩,促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