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发展与时间和空间有着一体性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具有自己不同于传统社会发展观的独特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研究和阐明可持续发展观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及其内在联系,有助于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和精髓。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中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但传统发展现由于只强调经济增长,致使作为发展根本目的的人失落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论,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理论,更是人的发展理论。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视角,重新考察了人的发展及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认为人的发展是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人类产生以前,自然界以它自在的规律存在着,直到人类诞生以后,源于人的实践活动才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最原始的根基。当前,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观的阐释各执己见、众说纷纭,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去剖析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哲学视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坚持有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与自然关系良性互动的过程,它包括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具有平等和持续性、整体最佳性、人本性等特征。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扬弃"发展的异化",更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加强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建立健全合理的制度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观,是通过对人类发展过程的"反思"和对旧的传统发展现及综合发展观的"扬弃"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关人类发展的新观念。目前已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并成为其发展战略中的首要目标。从哲学的层面上来考察,可村续发展观是对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把握与深化;是对社会有机体的验证和辩证原则的贯彻;是对人类生存和命运的超前认识和社会发展走向的辩证把握。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有着重要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反映了国内、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最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蕴涵着丰富的法理,突出表现在国内法、国际法尤其是国际环境法的立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本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人对自然的巨大干涉能力,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与社会的发展之间出现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特别是到60~70年代,不断出现人类发展困境的警告,人类开始探讨走出困境的途经和办法,提出了各种新的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现已被世人接受。80年代初,最初由美国学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一概念在1987年被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作为关键性概念使用,将“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8.
论可持续发展观的目标及其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极为发达的物质文明,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然而同时也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现实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加剧。面对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困境与危机,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飞跃。文章进一步从哲学层面上去思考,论述可持续发展观的目标一种新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后期,地球人看到日益严重的地球环境及地球资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如何使全球人达到共识,需全体地球人的不懈努力。文章从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念的必要性、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重点和具体做法三方面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传入中国以后,我国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哲学基础,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学的关系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能否以可持续发展观代替环境伦理学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伦理学成为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其著作中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了自然和人类相互制约思想、循环经济思想、全面协调发展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指导当今世界和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社会发展观的一次根本变革,是人类面对生态环境不断失衡、生活环境不断恶化而进行的历史抉择。《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本文拟从生物教育的特殊性出发,探索生物学科的特点与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生物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于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问题存在着很多不一致的看法。本文通过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汇总,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础有五个大的方面,即哲学基础、实践基础、科学技术基础、社会基础、直接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价值取向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视角来探讨人力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表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价值取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可持续发展的伦理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认为,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我国人力资源开发进程必须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是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进行全局性谋划的新型教育观。本文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和必须遵循的若干原则,指出深化教育制度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6.
解析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新思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协调 ,从而使社会的发展获得可持续性。新发展观包含着生态持续性原则、经济持续性原则和社会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观为主客体关系的重构带来三方面影响 :一是主客体关系在当代的时空拓展 ;二是主客体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人与自然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之间的消极互动向积极互动的转变 ;三是开辟了主客体关系中理性与价值双重尺度整合的可能性。可持续发展观为当代人类自我中心化的扬弃提供了逻辑和实践的契机 :一是它带来了极限意识的觉醒 ;二是它带来了不同地域和民族文化间的互为“他者”及“对话”关系的确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明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并与传统发展观进行了比较,论述了可持续发展观对我国发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观的两大残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性和主体性的理论视角出发,透视了可持续发展观存在的整体性和主体性残缺。可持续发展观的整体性残缺主要体现在:在时间维度上重视现实和未来而对过去反思不够;在空间维度上重视环境问题忽视社会问题、重视各国“自扫门前雪”,忽视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观的主体性残缺主要体现在:人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人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被扭曲;人在社会发展的自然必然性支配下,严重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应有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观。探寻档案事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来推动档案事业更加健康的发展是档案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及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档案事业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用可持续发展观来指导档案事业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