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701—762)字太白,出身于一个富商家庭,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诗人平生怀有“济苍生”、“安黎元”的宏伟政治理想,但在封建社会里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反而遭到封建权贵的排挤和打击,因此,使他从思想上产生了极端的苦闷和不满的情绪,加深了对封建社会残酷现实的深刻理解。于是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某些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的叛逆精神,揭露和批判了当时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历史局限,他找不到出路,便消极退隐,求仙访道。饮酒作  相似文献   

2.
《梦游天姥吟留别》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是一曲追求理想的赞歌。 这首诗是李白天宝三年离开长安后,将从东鲁再次漫游吴越时而作的记梦留别诗。此前,李白曾在长安做过三年的供奉翰林,洞察了李唐王朝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加上性格傲岸不驯,蔑视权贵,招致了高力士等人的谗言诽谤,他对一切已感到极为失望,于是自请还山,愤然离京。虽然如此,李白仍然心存希冀,乐观进取,执着追求,不改初衷。《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他这种精神境界的形象反映。  相似文献   

3.
4.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审美价值王康艺历来人们对李白作品的美学意义认识不一,各抒己见。《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下简称《梦游》)作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人们对它也还有不完全理解的地方。人们往往把作者的美感形式与伦理道德作用割裂开来加以分析,以至于各有偏...  相似文献   

5.
《梦游天姥吟留别》(简称《梦》),气魄刚健雄毅,感情深沉强烈,思想深广浑厚,展示出其思想情感多层次的丰富内涵。在对《梦》的探究中,古今学者已提出了许多宝贵见解。本文只侧重就作品中几个尚待深入考察的问题,谈谈看法,管窥蠡测,未必有当。 一、“梦境”之神 《梦》中的“梦境”神奇,开合变化惝恍莫测。关于其神,或曰:写其热烈的“寻  相似文献   

6.
<正> 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首著名的古典诗歌。它通过梦游胜山幻境的具体描写,表现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烈向往,寄托了不满时政和藐视权贵的抑郁心情。在对这首诗的多次教学中使我深深感有这样一个问题值得探讨:那就是对古诗文的讲解、如果仅仅限于训诂和支离破碎地解词释句,而忽视作品的内容及其思想、艺术对学生的感染和影响、教学效果必然事倍功半。这就好比鉴尝一座楼  相似文献   

7.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谢公宿处今尚在”句。句中的“谢公”,一般的注释是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喜欢游山,任永嘉太守时游天姥山,曾在剡溪地方住宿,有他的诗句“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吟”作证(见谢灵运的《登临海峤诗》)。但查阅《晋书》、《南史》,并据越地传说,对此注释颇有异议:诗中的“谢公”是否就是独独指谢灵运呢?李白梦游天姥山的途径与谢灵运走的路是相同的。“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本里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谢公宿处今尚在”句。对这个句子中的“谢公”,一股注释是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喜欢游山;在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地方住宿。谢公游天姥山宿于何处?谢公是否独独指谢灵运一  相似文献   

9.
经过漫长的演变,前人创作的游仙诗的创作主旨,结构模式和意象类型基本确立。创作主旨又可分为两类:列仙之趣和坎壈咏怀。发展到唐代,大多文人以游仙诗的坎壈咏怀为主题,创作达到最高峰。在结构模式上,此类诗作分为求仙缘起,仙途之中所见和求仙后抒发个人感怀。在意象类型上,游仙诗多以仙人,仙兽,仙景等为创作原型进而投射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愿景。本文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从游仙诗的三个方面去剖析梦境,从展开想象、个人感受到人生的感悟三次情感变迁中体味诗仙的精神变奏,理解游仙诗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10.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诗题一作《别东鲁诸公》,又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这首诗作于天宝四载(公元745年)秋,李白四十五岁时。《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千百年来,脍灸人口,影响颇大。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以大胆而丰富的想  相似文献   

11.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本作《别东鲁诸公》,《河岳英灵集》又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话公》,题目互异。对其主旨的理解亦众说纷法,颇多抵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该诗叙及梦中游历,依次呈示梦中尼是,梦中奇景,梦中所遇,因梦生意。①范德机批云:“‘梦吴越’以下,梦之源也,人次话节,梦之波澜也。其间显而晦,晦而显,至‘失向来之烟霞’,梦极而与人接矣。”②.《唐宋诗醇》卷六调此篇“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若中间梦境迷离,不过词意伟怪耳。胡应麟以为‘无首无尾,窃冥昏默’,是真不可以说梦也…  相似文献   

12.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下简称《留别》)是李白最具艺术魅力的代表作品之一,作于天宝四年(745),即诗人被唐玄宗“赐金还乡”,离开长安,到达东鲁的第二年。其时正是李白思想上最抑郁苦闷的时候,那种遭受谗毁的激愤,壮志难酬的哀伤以及对前途的迷惘,是那样的无可排解而又不得不伺机予以宣泄。《留别》就是这种情绪的宣泄。因此,探讨这一作品的思想意义,对于我们认识李白,理解李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一些研究者过分强调作品的政治性,又忽视对李白思想发展变化的全面考察和深入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创作主旨新探张进德关于《金瓶梅》的创作主旨问题,自明末以来就莫衷一是,官司一直打到今天。诸如政治寓意说、孝子复仇说、苦孝说、讽劝说、暴露说、愤世嫉俗说等等。这种异说迭见的情况,固然是文学评论中的正常现象,但研究中的溢美倾向却并不值得提倡。比...  相似文献   

14.
现实社会的黑暗和民众的麻木让鲁迅以立人为目的的启蒙运动倍感艰难。那种高强度,紧张的创作也无法排遣鲁迅内心的孤寂和对启蒙的悲观和质疑,他需要以一种较为宽裕、松驰的心态有距离感的来进行创作,深入的反思这场启蒙运动。而退回到一个时空交错的时空,换用一种油滑的腔调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于是《故事新编》产生了。《故事新编》既是对《呐喊》和《徬徨》所确立的批判国民劣根性,以达到立人目的的启蒙思想的延续,又是对这场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反思和深化。  相似文献   

15.
对《洛阳伽蓝记》(简称《伽蓝记》)的研究,清人已开其先河。吴若准、唐晏、张宗祥首先为之,廓清面目、恢复旧貌,嗣后现代学者徐高阮、范祥雍、杨勇等人复致力于此书的整理,笺释工作,成绩斐然。陈寅恪先生早年著有《读<洛阳伽蓝记>书后》一文,详考以《伽蓝记》之体例渊源,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学人的工作为《伽蓝记》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郦氏之《水经注》在学术界已蔚成显学,而治《伽蓝记》者廖若晨星,给人冷落之感。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对有关杨炫之及其《伽蓝记》的若干基本问题加以研讨,以期唤起海内同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皇门》,历来被学者认为是《逸周书》里很重要的一篇史料,但对其文章主旨的分析却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本文通过对其训诰时间、对象以及周初相关史实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皇门》篇是周公在还政于成王后,在成王即政元年告诫以大门宗子势臣为核心的群臣们要选贤进能勤王国王家,襄助成王恭明祀、敷明刑,继续为周政权的稳定和发展鞠躬尽瘁的一篇诰辞。  相似文献   

17.
《木兰诗》(简称《木》),贯古通今,辉耀诗坛,与《孔雀东南飞》一道被誉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范文澜高度评价说,“北朝有木兰诗一篇,足以压倒南北朝全部士族诗人。”(《中国通史简编》) 《木》乃千古绝唱,其主旨历代不乏探讨者、研究者。宋代何汶在《乐府解题》云:“木兰,孝义女也。勇不足以言之耳。世之女子,有所感激愤厉,或果於杀身而不能成事者,古盖有之。至於去就终始皆得其道,如木兰者鲜矣。作是诗者,词意高古。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主旨辨析李安纲《西游记》与《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或《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奇书”,而且还是这四大奇书中的奇书。它的流传,已不仅限于中国,它早被译成了几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影响甚远。因此,作为《西游记》...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以善写鬼狐故事而构成题材上的"异";但作家的创作主旨是要借助这些奇异的题材来反映现实,发抒孤愤,寄托理想.为实现这一主旨,作家使用了种种特异的笔法,即"借异写实",通过"亦真亦幻"、"奇思异想"、"变形与放大"和"写实中求异"四个方面,实现作者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20.
《高唐》《神女》二赋通过对楚先王与楚襄王在高禖祭典中人神交接成败的对比描写,委婉批评了楚襄王的昏庸误国,寄寓着对楚国现状与前途的忧患意识与感伤情绪,表现出了伤时忧国、劝谏君王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