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是否存在生产价格范畴,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重大理论问题。由于生产价格问题实际上是平均利润率问题,因此,关于社会主义生产价格问题的讨论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在平均利润率问题上。六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平均利润率的探讨大致围绕这样三个方面进行:其一,平均利润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否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其二,社会主义平均利润率能否形成,其三,社会主义平均利润率在社会主义经济运动中有何作用。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谈谈一孔之见。一、社会主义存在平均利润率的客观必然性。在政治经济学史上,马克思第一次创立了完整的平均利润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还存在利润。但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存在平均利润范畴?社会主义经济是在什么原则、什么条件下讲求利润?社会主义的利润与资本主义的利润在本质上和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地位与作用上有些什么不同?应当怎样正确地看待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润?这些都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理论问题,很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作者马正同志在他的文章中提出:社会主义存在“高级平均利润率规律”,认为社会主义的“高级平均利润率”应当高于资本主义的平均利润率,并且是不断提高的;每一枚资金都能够取得而且也应当取得“高级平均利润率”所规定的利润。他还认为,利润率高的企业,经济效果就大,利润率低的企业,经济效果就较差,利润越高就越能满足社会需要,违反了“高级平均利润率规律”,也就必然违反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高级平均利润率”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罗盘,按照这个罗盘的指针,应当选择“高级平均利润率”最高而且提高较快的方案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他还指出,应该按照原来生产资金的多少分配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社会主义的商品价格不是以价值为基础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工人创造的价值与农民创造的价值是基本相等的。在投资效果问题上,他主张个别生产价格愈低的方案,经济效果愈大。马正同志所提出的这等等问题,我们认为都值得进行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 对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理论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的理论,已有大量的论述,而且基本上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是,对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却一向被人们所忽视,以致目前一些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对这个问题的见解远远脱离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原意,甚至出现恰恰与其相反的论点,因此,有必要将这一问题提出来加以讨论,本文主要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4.
生产劳动范畴直接关联着世人瞩目的社会财富,它是政治经济学、从而广至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由于经济实践和理论提出需要,对这一范畴的研究,从六十年代讨论中断以来,目前正在我国学术界重新展开。关于生产劳动范畴,在经济学界一直是首当其冲争论的课题之一。对这一问题六十年代和这一次的讨论,虽取得较大进展,但在重要之点上,仍莫衷一是。其所以如此,笔者窃以为,盖因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研究不够。基本原理上的毫厘之差,导致理论观点上相去千里。有鉴于此,本文拟对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生产劳动范畴的外延规定性、内涵规定性及其定义作一探讨。舛误之处,敬希同行、识者匡谬。  相似文献   

5.
自一九七九年以来,我国的工业利润率出现了下降的势头,并大有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种趋势首先表现在资金利润率的下降上(见表1)表1、全国全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金利润水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资本论》自用本中所作的边注"提高"以及研究者对利润率下降规律各种互相矛盾的认识构成了"利润率下降规律之谜"。事实上,研究者对利润率上升或下降的各种证明都犯了原因与结果倒置的错误,因为利润率下降规律的重点不在于利润率有没有下降,而在于生产率有没有提高,在于利润如何对象化为新的资本价值。这一规律的秘密在于,它是价值增殖出发点上的一种动力机制,它驱动单个资本不断对象化,从而推动资本积累和社会生产力提高。  相似文献   

7.
转形问题是马克思《资本论》中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问题 ,在西方经济学界存在广泛争论。争论的内容主要包括 :不变性假定是否必需、一般利润率与生产价格是否同时决定、生产投入是否需要转形、逆转形问题是否存在等。本文试图说明这些争论之所在 ,并指出 :在马克思的转形理论中 ,不变性假定不是必需的 ,一般利润率与生产价格不是同时决定的 ,生产投入不需要转形 ,逆转形问题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又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只有把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纳入他的整个剩余价值理论体系中,透彻地研究马克思规定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探讨马克思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论,才能克服简单化地理解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问题,纠正在生产劳动范畴上“宽”和“窄”两种极端的认识倾向,从而正确地解决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别,建立起科学的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理论。一、研究马克思生产劳动的逻辑起点及其最初规定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学界正在讨论要不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生产价格的问题。生产价格问题实际上就是平均利润问题。杨坚白、何建章同志说,在价格问题上,“争论的焦点,在于剩余劳动如何分配”,而“生产价格就是以按照平均利润率分配剩余产品为根本特征的”。他们认为,资金平均利润率是评价社会主义经济活动效果的综合指标,是衡量各部  相似文献   

10.
抽象劳动是一个适用于一切历史时代的范畴,还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特有的历史范畴?这在学术界还有争论,也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上不能回避的问题。一、抽象劳动具有一般和特殊两种含义对抽象劳动,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抽象劳动就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的生产耗费,是适用于一切时代的范畴。另一种相反的看法认为,抽象劳动是商品交换、商品生产所特有的历史范畴,它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种社会属性,只有“劳动一般”才适用于一切历史时代。其实,抽象劳动既具有适用一切时代的含义,又具有生产价值而属于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含义。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说:“一般人类劳动这个抽象存在于平均劳动中,这是一定社会中每个平常人所能完成的劳动,是人的筋肉、神经、脑等的一定的生产消耗。这是每个平常人都能学会的而且是他必须以某种形式完成的简单劳动。”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既是当前经济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改革的方向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深度,本文意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参加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探索。 一、社会经济系统矛盾统一体具有层次性 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讨论,绝不仅仅是纯粹的概念、范畴之争,它们直接涉及到对两个重大问题的基本认识:第一,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二,如果把握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向。但是,为了正确地展开问题的讨论,我们又不能不先从概念的范畴层属和概念双方的对称性谈起,然后旁及其它,由于计划与市场关系总是涉及某种社会经济活动或行为的,为此,首先需要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或行为的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12.
相对与绝对是哲学中比较难以把握的一对范畴。关于这对范畴的理解,不仅在历史上众说纷纭,就是现在也可以这样说,这对范畴应用在什么问题上,什么问题就经常出现歧议,不断发生争论,例如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对立面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等等问题。这些争论首先是由于对内容本身的不同理解所引起的,但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如何理解相对与绝对的范畴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去研究一下这对范畴的含义,弄清这一点对于解决当前在一些理论问题上的争论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经济基础范畴的含义是什么?它是否包括生产力?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理论界自五十年代以来就一直有争论。但多数同志都持斯大林的观点,即认方经济基础中不包括生产力。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和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研究的深入,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利润范畴在《资本论》中据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整个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重要的中间环节。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利润范畴在《资本论》中的地位。 利润范畴是马克思分析社会资本总体的始点 在《资本论》第一、二卷中,马克思是以产业资本为典型展开分析的,一些经济范畴都是围绕着产业资本的运动规律而一个个展现在读者眼前的,这时,马克思抽象掉现实存在的各种具体资本形式是理论分析上所必须的。但是,作为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仅仅停留在抽象阶段是不够的,还必须由抽象走向现实的具体,所以,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说:“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第29页)马克思在进行社会资本运动的整体考察时,为什么首先从利润范畴的分析着手? 我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即社会资本总运动过程,既是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又是各种不同形式的资本(除产业资本以外,还有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农业资本等)在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各种具体运动过程的统一。马克思在分析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总体资本运动系统时,始终抓住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一实质。马克思指出,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决定价值量的作用上有不同看法,有的还认为只有到流通领域在实现过程中才能决定价值。这关系到如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更有成效地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这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关系甚大,决非纯理论的争论,因此,经济理论界和经济实际工作者都非常关注。我在这里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同志们商讨。一、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各自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中的一些经济范畴,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也存在于社会主义经济中。我们不应该轻易抛弃这些范畴。这是《资本论》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曾经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中不少的真理,但是,他对《资本论》中某些范畴和某些原理所作的论断,是值得讨论的。例如,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必须抛弃剩余价值、平均利润率范畴,“也必须抛弃从马克思专门分析资本主义的《资本论》中取来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我国理论界,人们对马克思关于“重新建立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论点又展开了热烈的争论,并且对恩格斯的权威解释提出了质疑。如果这种争论和质疑只是被限定在进一步弄清马克思这一论点的内涵的范围内,那么,对马克思这一论点的讨论本可以不必给予特殊的注视,也不必强求人们在认识上的完全统一。但是,现在人们提出这个问题,不  相似文献   

18.
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学界对成本范畴本身这一理论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思想。对成本问题作进一步的理论上的探讨,在当前是理论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近来我重新研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对成本范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提出以就教于学术界。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没有对成本一般作专门分析。但是,他在对这一范畴的具体历史形式之一即资本主义“成本价格”的分析中,却包含着成本一般的丰富思想。撇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的具体历史性质,仅从最抽象、最一般的意义上考察  相似文献   

19.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有着深刻的新认识 ,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含义及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集体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的认识上都有重大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20.
是否存在劳动力所有制,是我国学术界长期争论至今尚未取得一致认识的问题。我仅就近期王保庆、李光远、倪学鑫等同志的文章,谈点自己的认识。一王保庆同志认为,在马克思的思想里,所有制应该是生产条件的所有制。他引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作为依据,肯定了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