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历代多从比兴、用典分析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文章认为不论是比兴还是用典,都离不开意象的运用,意象在《咏怀》诗中是非常典型的。文章将《咏怀》诗中的意象分为六大体系:日意象、鸟意象、植物意象、道路意象、神仙意象、自创人物意象,由此分析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群,形成了《咏怀》诗广阔的审美潜能,也是其诗歌魅力的真正所在。  相似文献   

2.
杨洋 《南都学坛》2004,24(4):72-75
刘勰的《文心雕龙》处于中国古代意象说到意境说的转变过渡时期。《文心雕龙》是意象说的集大成者,《文心雕龙》意象说是中国古代文论第一个系统的理论学说。在《文心雕龙》中"意象"首次被运用于文艺美学领域,《文心雕龙》围绕着"意象"展开了一系列文艺美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范畴,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如何营构融合审美意象,并完美地传达审美意象,是《文心雕龙》意象说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张清祥 《南都学坛》2002,22(6):82-84
《女神》不仅充满着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和粗粝狂暴的格调 ,而且注意意象的营造。《女神》的意象可归纳为神话意象、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和文化意象。《女神》的意象创造通常采用变形和变形变意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诗》之桑     
《诗经》中的"桑"具有多种意象,它所蕴含的比喻意义内容非常丰富。对《诗经》所有包含有"桑"这一意象的诗篇,即情爱诗和讽喻诗中"桑"的具体意象进行分析,认为"桑文化"不仅与女性化人文意象有关,还具有它独特的文学意义。《诗经》中这么多与桑有关的诗篇,表明"桑文化"是商周社会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5.
《易》之"象"与《诗》之"比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易传》的阐释下,按照《易》之所成及所指,《易》之"象"有以下三类含义:一、卦、爻以及其征象;二、象征,模拟;三、物象,意象.《易》之"象"与《诗》之"比兴"相类.《诗》之"比兴"离不开意象,某些意象具有原型的意味,内涵丰富.《易》以"象"认识自然和社会,《诗》以"象"表情达意,它们以取象思维为基础,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诗经》意象群中鸟意象运用广泛鲜明,且意蕴深厚。鸟意象运用源起于原始宗教观,图腾崇拜与原始巫术决定鸟意象与始祖怀念间潜在关联。鸟类对生产劳作的帮助与功用丰富《诗经》鸟意象内涵,使其在田园生活诗篇中成为物候象征。另外,其与人类情感互通处引发触景生情之联想,成为鸟类比兴审美艺术方式产生前提。  相似文献   

7.
东门意象在《诗经》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对东门意象的文化根源进行了探析 ,在《诗经》中的多重体现进行了解读。东门意象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和独特的地缘根源。同时东门意象多重体现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古老的诗集《诗经》中多次出现 ,反映出了它的历史作用和文化地位。东门意象的文化蕴含丰富而又独特 ,是这一时期传统文化习俗的具体展现  相似文献   

8.
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庄》、《列》最近诗.”其实,不仅可以把《庄子》看作具有丰富的意象的散文诗或哲理诗,我们还发现《庄子》中有意象小说的肇始之作.宏观地观照《庄子》中的意象,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发现其中凝聚着文学艺术、哲学、思维科学等方面发展创造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莎乐美》——反戏剧式意象叙述的始作俑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尔德唯美主义的重要代表作《莎乐美》作为反戏剧式意象叙述的始作俑者,代表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戏剧的学术分界。主要依据在于:一、《莎乐美》的写作和演出时间都早于象征主义戏剧的重要代表作品《沉钟》和《青鸟》。二、《莎乐美》充分地具备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基本叙述方式——反戏剧式意象叙述的两个基本特征:反叙事结构和分裂性意象。三、毕希纳的《沃伊采克》不能看作反戏剧式意象叙述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呐喊》、《彷徨》中"路"的意象群为背景,在界定了"意象"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了"路"的类型并对其作了意象诠释;阐释了"路"在作品中的多重表达与建构;在理解"路"意象深层文化意蕴前提下,探寻了其意象生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1.
梧桐的象征意蕴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梧桐作为文学中的意象 ,文化中的事象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蕴 ,是既定的话语工具。从自然物象到象征意蕴是一个历史积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诗中意象是诗人内在心理要素 ,特别是艺术想象的产物。大跨度的完全式创造想象 ;思绪万千、联类无穷、饱含童趣的幻想是闻一多诗歌创作中艺术想象特性最突出最主要的构成。  相似文献   

13.
采用"镶嵌图形测试"和"空间想象力测验"对某师范大学新生进行测试,可探讨大学新生认知风格的类型和空间想象力,探索认知风格与空间想象力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性别学生在这两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大学新生整体倾向于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空间想象力欠缺;认知风格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更倾向于场独立性,女生更倾向于场依存性;不同认知风格大学新生的空间想象力存在显著差异,场独立性者空间想象力更好。  相似文献   

14.
音乐创作的想象 ,是作曲家带有自发性的富有创造性的想象 ;音乐教学中的想象是有意无意沿着作者的创造思想轨迹 ,尽管每位教师在教学中的的想象空间不尽相同 ,但都遵守再造性想象原理。  相似文献   

15.
武侠想像是对现代性焦虑作出的反应。随着现代性的发生,传统社会的解体,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和身份认同危机,一部分人通过文学之侠的想像,来回应现代性和寻找身份认同。在现代性条件下,金庸武侠小说通过对侠的现代阐释和想像,使自身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呈现出并不寻常的意义:金庸武侠小说由对江湖世界的美化转向对江湖黑暗的批判,表现出现代知识分子社会认同的解构;由对民族大义的歌颂转向对民族主义的破除,表现出对现代政治认同的超越;由对武林义气的肯定转向否定,批判江湖文化,表现出对传统文化认同的超越。金庸的现代武侠小说最终完成了对传统社会认同(江湖世界)、国家(民族主义)、文化(武林义气)的超越和解构。金庸小说的侠之想像是现代性条件下中国知识分子以虚构的方式解决身份认同危机,追寻自我认同的一种文化形式,在更深的层次上,它是一种对抗“存在被遗忘”的拯救性力量,一种想像性的自救力量。  相似文献   

16.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导言中曾经提出了“感性与知性的共同根”这一重要问题,但长期被忽视。实际上,感性和知性的共同根并非如康德所言“不为我们所知”,而是清楚明白地存在于我们心中,它就是先验想象力。先验想象力和生产性想象力、纯粹想象力是同一的,但与再生性想象力和先验统觉有显著区别,因为先验想象力是纯粹的自发性,不仅是感性接受性的自发性的根,而且是知性自发性的根,它在康德知识论中,甚至在他的整个哲学中都具有奠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区别法规竞合与想象竞合 ,关键应从法益的角度来把握 ,即在法规竞合的情况下 ,除补充关系的法规竞合外 ,根据法规竞合的适用规则选择适用的刑法规范能对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法益作出全面的评价 ,反之 ,不被适用的法条不能作出全面的评价。而在想像竞合的情况下 ,一行为所触犯的数罪名均不能对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法益作出全面的刑法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诗文中,对女性容貌美的描写方法多样、生动。而想象是其中重要的手法之一。想象使人们可以根据他人提供的形象化描述—包括语言或以其他物质手段所作的描述—在自己意识中构成新的形象。在欣赏优秀的艺术品时,也需要调动欣赏者的创造性想象,使之能对原有形象的意蕴作新的开掘和补充。欣赏文学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也需要审美主体展开想象的翅膀,再创造一个美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维柯《新科学》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据着特殊地位。维柯在《新科学》中提出一套关于创造的学说:(一)创造活动与摹仿、想象、记忆等功能密不可分,它们的整体构成"诗性智慧"。(二)以想象力为标准,可划分出两种创造:隐喻的想象与"重聚的"想象,后一种创造活动完全据有并呈显创造的本质。维柯创造说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的摹仿说,正确揭示出摹仿与想象在创造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从知觉转换为想象的心理机制来看,想象尤其是艺术想象具有情感涌动性、境界开拓性、意向综合性、趣味生发性四方面的特征。想象的情感涌动性,即因想象而生发的深广的情感反应作用;想象的境界创生性指的是源自知觉意识假定性和想象意识假定性的想象性意象假定性所具有的审美境界创构和生成作用;想象的意向综合性,即任何想象性意象都是意向性综合的结果;想象的趣味生发性,则指的是想象所开拓的自由灵动的艺术时空能给人以趣味盎然的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