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玉峰 《社区》2009,(28):26-27
在深圳市南山区,有松坪山、蔚蓝海岸、文竹园、雷岭、四海、海湾等68个社区“爱心驿站”,这些爱心驿站有效整合了社区慈善资源,搭建起了一个联系邻里友谊、关爱互助的平台。“爱心驿站”消除了邻里间的“陌生”和“冷淡”,并且使帮困助弱成为居民的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2.
添加“润滑剂”,减少“摩擦力”,邻里相处有“十宜”。这“十宜”是:一宜乐于助人,当左邻右舍遇到困难时,应尽力给予帮助;二宜适当走动,以增进邻里间的相互了解;三宜礼貌用语;四宜来点幽默,当邻里间有小矛盾时,讲几句不伤和气的俏皮话,可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五宜善打招呼,热情寒暄,减少不必要的隔阂;六宜当好“二传手”,诸如顺带信报,邻居家有人来访未晤时,代为传言或保管物件等;七宜举手之劳,如邻居外出,突遇下雨时代为收取衣衫等;八宜礼尚往来,邻里间有喜庆,类事,可量力而行待以礼遇;九宜主动谦让,邻里发生矛盾时,主动伸出“橄榄枝”,寻求…  相似文献   

3.
如今,在我们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里,邻里之间真成了“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陌路人。不往来倒罢了,邻里之间常因堵塞管道、房屋滴水等小事发生纠纷,一些人动辄恶语相加,甚至大打出手。我们常常收到一些老同志来信诉说苦衷。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本期特将《如何与邻里相处》一稿奉献给老年读者,希望对大家处理邻里关系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徐进 《社区》2009,(25):33-34
江苏省连云港市浦东街道位于老城区,很多居民在此居住了几十年,邻居之间的感情甚至超过了亲情。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社区不少老住宅陆续被拆迁,有很深感情的老邻居们也各奔东西,但是这份邻里情他们忘不了,于是有些社区便经常组织一些邻里活动,让老邻居们见面,重温邻里情。“老伙计,你还好吗,真想你啊。”  相似文献   

5.
汉代统治阶级对于邻里关系重视有加。其表现方式既有邻里间的相互帮助、相互理解,还有在危难之时的慷慨解囊、扶危济困。邻里之间亦有相互侮辱、彼此争斗甚而兵刃相见的现象,更有一些人因种种原因而不愿意与邻居往来。邻里关系较多地反映了传统的小农意识。  相似文献   

6.
胥子 《社区》2010,(12):7-8
邻里间也会发生“好心不得好报”的事吗?当然会。邻里关系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因此。与《社区》一起来看看,邻里间的那些善始却未善终的事吧——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的城乡转移无疑会对家庭的外部关系产生影响,不同的流动形式对外部关系的选择有其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不管是生活重心在农村的“半漂式流动家庭”还是生活重心在城市的“全漂式流动家庭”,其对亲属关系都同样倚重。不同的是,在农村的“半漂式流动家庭”除了对亲属关系的倚重外,邻里之间的关系在其日常生活中也显现出重要性,而在城市中的“全漂式流动家庭”则更多的是依靠业缘关系、乡缘关系、社缘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当经济大潮的旋风刮遍每一个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在“风袭”中发生了微妙变化,邻里间似乎多了一堵心墙,仿佛挡住了照射人们心灵深处的阳光,“心结”便“应运而生”。传统的邻里团结、和睦的现象在逐渐褪去,仿佛它已跟不上社会飞速发展的脚步,成为一种古老,或者说当今表面的物质繁华遮盖了人们传统美德所散发的光辉,于是热情在一点一点褪去,冷漠在逐渐滋长。邻舍失火,我们不是先去救火,而是忙着保护自家财产,唯恐引火入室,甚至庆幸自家没有失火。邻舍被盗,邻居好心询问我们是否也被盗,我们却认为他们是想打听我们是否同样倒霉,为寻求心理…  相似文献   

9.
城市住区邻里交往日趋弱化已经成为危及我国城市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城市的主要的障碍之一。分析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弱化的历史和现实的缘由,讨论邻里交往是社会、历史和规划建设的综合产物,客观的交往刺激和主观的交往意愿才是解决邻里交往弱化的根本所在,并以理性思辨的角度考察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弱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的居住条件也大大改善。可是,一座座钢筋水泥的高楼却阻隔了邻里间的交流,拉开了人与人的距离。为拉近邻里关系,促进社区和谐,2012年5月20日,重庆市渝中区“幸福社区,邻里如亲”首届邻居节正式启动。全区12条街道、76个社区的居民们以社区为单位,相聚在一起,通过趣味运动会、厨艺大比拼、才艺展示等方式,拉近彼此距离。今后,每年的5月20日,他们都会过邻居节。  相似文献   

11.
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逐渐拉开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已司空见惯。笔者在广西首府南宁市却发现,各社区通过“邻里守望”、“百家宴”等活动,架起了人们之间沟通和互助的桥梁,绿城处处充满着“和”的暖意。  相似文献   

12.
农民流动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已是不争之事实。当前 ,由于城市对移民的限制还很强 ,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城镇便成为农民“离土又离乡”的乐土。进入城镇之后 ,农民家庭必然与居所周围的邻里发生互动 ,这种互动的过程和结果取决于农民家庭与城镇邻里之间的关系基础 ;同时 ,又对城镇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随着“小城镇道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农民家庭必然进入城镇 ,从而使得城镇社区规模不断增大。处理好农民家庭与城镇家庭邻里之间的关系 ,对于加强城镇社区整合已日臻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个体独立意识的增强、社区居住环境的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社区资源与利益的交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社会邻里关系,邻里间呈现出邻里关注窄化、邻里互动不畅、邻里交往次级、邻里纠纷频发的交往困境,新邻里关系亟需建立。文章援引社会工作中的有益成分,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建议通过弘扬传统睦邻文化、盘活社区活力资源地、搭建邻里圈社区信息平台、参与第三方社区矛盾调解、挖掘并培育社区居民的方式为社区加温,以期改善社区邻里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吴君霞 《社区》2014,(16):29-29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力开展以“微笑邻里、欢乐社区”为主题的居民“最喜爱的邻里节”和“最佳创意邻里节”活动项目评选,并且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奖励社区,着力把社区“邻里节”办成群众喜爱的节日。莲都区创新“邻里节”活动主要围绕“三个结合”展开:  相似文献   

15.
北魏中央政府规范邻里关系的政策为三长制,“三长”在邻里关系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邻里之间既有和睦相处、彼此照应的关系,也有仗势欺人的现象,而品德高尚的人对社会基层的稳定起了积极的作用。北魏特殊的社会风俗,使邻里之间在丧葬、婚姻等方面也呈现出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杨璐 《社区》2009,(33):27-28
俗话说“是瓢盆总要碰锅沿”。在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楼上放音乐、搓麻将影响楼下休息;楼上装修造成渗漏,楼下遭殃;一楼开餐馆,人声嘈杂、油烟熏炝影响邻居生活;随意搭建违章建筑、楼道堆放杂物,影响他人采光、安全、出行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邻里和睦、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城市拆迁改造对邻里等初级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的拆迁与改造是一个必然趋势。在城市面貌因此而发生变化的同时,城市改造给城市居民的邻里初级群体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产生了许多社会成本。城市房屋拆迁作为一种土地资源再配置的方式、手段,在实施过程中也将意味着居民们会弱化原来邻里之间的互动关系、情感联系和相互建立已久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社会中,"邻里相扶,守望相助"是人们对社区共同生活的一种美好描述和期待。那么,在现代的城市社区生活中,邻里之间的交往情况怎样?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如何?邻里之间是否能够实现互帮互助?下面笔者利用在新疆某市开展的问卷调查中的有关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郭佳宁 《社区》2009,(24):11-11
在日本,“宠物噪音”、“大小便的难闻气味”以及“不卫生饲养”被称为邻里之间三大宠物纠纷。近几年,很多饲主把宠物当成家庭的一员养在室内,后两种纠纷也就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20.
宋兰云 《社区》2011,(10):22-23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街道板仓社区位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北麓,是“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社区”,然而这个和谐邻里的社区却在去年纷争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