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李建锋男26岁医生女强,我个人认为是指某些方面,比如,女性待人接物更周全,更有耐心。每个人的素质不同,女同事工作比我出色正常,我会虚心  相似文献   

2.
14年前,一个病弱的女弃婴有幸得到一对大义夫妇收养。不幸的是,这个女婴长到13岁时,患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生命危在旦夕。为了延长她的生命,善良的养父母不惜花光积蓄,变卖所有家产……  相似文献   

3.
正去丽江旅游。在古城逛了一天,大家都收获多多,除了古城浓郁的民族风情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外,几个女同事每个人都买了几件民族服饰。第二天,女同事都换上了新买来的民族服装或装饰品,特别是几个年轻女同事穿的花色长裙,绚烂、飘逸,真是美极了。平日,看惯了穿着正装的女同事们,突然都换了风格,让人感觉眼前骤然一亮。  相似文献   

4.
今日上午,我在新杰商场买了一件新外套,顺路进了如意缝纫店,想把那些容易脱线的地方重新加固一下。缝纫店里生意不错,已经有好几位顾客在等着做衣服。店主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师傅,带着三名年轻女子,正忙  相似文献   

5.
《人生与伴侣》2011,(8):48-48
职场中,确实有些男性上司利用自己的地位、权力或者魅力对女同事或者女部下动手动脚甚至性骚扰,这些都是不正常的现象。女人在公司里需要做的是如何辨别那些有性侵害倾向的男上司,提高自己的防卫能力,一般来说,对女同事有非分之想的男上司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6.
何泽慧走了,享年97岁。人们熟知的是,她是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18岁时,何泽慧考入清华大学,26岁时,她在德国柏林高等工  相似文献   

7.
梁琴 《社区》2013,(20):58-58
妹妹从台湾环岛游归来。向四散于天南地北的哥哥姐姐通报。听着电话那端她舒放欢愉的笑声,远在京城的我兀然被触动了。那一刻,斑驳而苦涩的童年记忆,那个绿色披风包裹着的瘦弱女婴,和另一个捧了烧饼在家门外抠芝麻的孩子。在记忆的转角.一瞬间全都走近了。  相似文献   

8.
现在商家在商场门口搞促销时大多喜欢拉巨幅冲气广告垫和广告伞进行宣传。武汉顶益食品有限公司在南昌市洪客隆铁路店商场门前搞促销时,现年70岁的胡梅(女)经过门前小广场时被广告伞砸成伤残。事故发生后,对赔偿问题经双方多次协商未果,胡梅运用法律武器,诉请法院处理。近日,经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调解,该公司一次性赔偿伤者4万元。  相似文献   

9.
煲电话粥     
景涛 《今日南国》2006,(7):64-64
大李面相老,比他实际年龄最起码大10岁,读初中的时候人家问他有没有结婚;读高中的时候人家问他孩子几岁了;读大学的时候,一进宿舍.其他舍友以为他是哪位同学的家长。最有意思的是有一年开展销会,大李跟他们单位一位女同事去买衣服。一个卖羊毛衫的柜台老板举着一件红色羊毛衫对他说:“老板来来来,这是百分之百羊毛,做工精细,价格公道,给你女儿买一件去?”一时成为笑谈。结婚  相似文献   

10.
从溺婴习俗看福建历史上的人口自然构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在历史上是一个流行溺婴习俗的地区,从唐宋延续至明清,一直到民国时期,溺婴习俗尚存在于福建一些地区。宋代闽人溺女婴,也溺男婴,但溺女婴多,溺男婴少。明清时期,闽人溺女婴而不溺男婴。闽人溺女婴的原因是害怕厚嫁破产。因此,造成明清福建社会男多女少的自然构成,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许多男子无法娶妻,家庭中女性掌权,童养媳习俗流行。  相似文献   

11.
一天,妈妈带我去逛商场。商场里人山人海。我和妈妈跑去看衣服,突然,我看见一个男人站着一动不动。我问妈妈:“他为什么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还不穿鞋呢?”妈妈说:“那是假模特,是用来让你看这身衣服好不好看的。”我点了点头,明白了。我盯着那个假模特看了很长时间,他还是毫无反应。于是我就去摸了摸模特的手,他还是不动,这下我就放心了。妈妈买完了一件衣服,去看另一件。这时,我转过身,又见着一个假模特。她也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这个假模特长头发,是个女的。我就大模大样地走到了她跟前,上去就拽她的长头发。没想到,这个“假模特”却一扭…  相似文献   

12.
中年味道     
甄玮 《社区》2012,(22):50-51
刚上班不久,偶然听见一个年轻女同事闲聊时说,她最烦见到这样没出息的男人:年过四十,骑辆破旧自行车,手上飘着一股葱姜蒜的味道,漫无目的地满街乱窜。我那时年轻气盛,心里对人生还存有这样那样光明的幻想,深觉女同事说得正确。就是嘛,人生都混过去一大半了,仍然要钱没钱,要派没派。回家被老婆吆喝着下厨,出门扎堆闲聊凑趣。  相似文献   

13.
微波 《百姓生活》2011,(9):35-36
罗朝敏和王登仙是一对下岗夫妇,2004年2月为养家糊口,接手一个刚满月的女婴当保姆。不料,狠心的雇主送来孩子后就遗弃了亲生的女儿。7年来,这对善良的下岗夫妇视孩子为己出,靠打工含辛茹苦地养育着这个女弃婴……  相似文献   

14.
溺婴在中国主要表现为溺弃女婴,也称作溺女。这一陋俗在中国由来已久,直到民国时期,"溺女"现象在民间依然以各种形式存在。近代以降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人"的意识逐渐觉醒,知识分子更进一步有了对于"女人非人"的历史的新的审视、批判和考量,"溺女"这一现象也才进入不少现代作家的创作视野,成为被呈现的对象之一。现代作家们用他们的笔记录下了女婴们可悲的命运和短暂的生命,并在思想不同、风格各异的文学作品中对这一陋俗予进行了深刻的书写,这对于当代社会现象的思考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刚刚参加工作,我不免有些紧张,最怕看那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这时,有一位30岁左右的女同事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她是这里第一个向我微笑的人。看到她那张清秀的挂着微笑的脸,这一天我的心情就格外的  相似文献   

16.
近代华北地区的溺女习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溺女习俗是封建社会的一项陋俗,此项习俗盛行于近代华北地区,从其盛行地区、被溺女婴数量来说都令人惊叹!这种行为发展成为一种风俗,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而且溺女习俗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反思,从而为今天的社会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11,(5):20-20
1.2010年7月,在英国伦敦东部的伍尔维奇,一对尼日利亚黑人夫妇喜得他们的第三个孩子。让所有人意外的是,这个新生女婴居然是典型的白种人,长着漂亮的蓝眼睛和卷发。父亲本特别强调:“我和妻子很相爱,她一定会忠于我的。就算她没有忠于我,孩子也不会长成白种人。”遗传学专家表示,这个孩子很健康。这个女婴的出生真是“太不寻常”了。基因突变是一个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湘南东安县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大坳工区第3组村民谢红军是个残疾人,他在海拔1200米的高山密林里,含辛茹苦养育两名女弃婴,在当地被传为佳话。17岁时不幸失去双手,29岁和30岁时捡回两个女弃婴收养作女儿  相似文献   

19.
阿凤 《新天地》2015,(3):34-35
95岁的老母亲70年的操持,也没能换来两个智障儿子喊她一声“妈”。但她从无怨言,她说,自己过得很幸福……在许多人看来,95岁的麦容欢生活可谓苦不堪言。她7岁时父母双亡,20岁时嫁给年长17岁的丈夫,婚后生了两儿一女,两个儿子都是弱智,唯一健康的女儿壮年早逝。可是麦容欢觉得,她终于熬过了  相似文献   

20.
阎锡山轶事     
1939年农历九月初八,是阎锡山55岁寿辰。当时第二战区司令部驻地在陕西宜川县秋林镇。虽说是战时,庆祝活动依然很热闹,送礼贺寿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有一位远客带着一份用红布包裹着的礼物,自称是冯玉祥将军派他给长官拜寿来的,说着便取出一封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