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义  昌浩 《新天地》2011,(6):1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曾经生活着一批被人们称之为"老克拉"的群族。他们大多出身于豪门富室,在新中国诞生前接受过"洋化"教育,他们目睹或亲历过十里洋场上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生活方式。解放后,他们并不工作,依靠丰厚的"家底"依然过着富足  相似文献   

2.
谢芳汀 《社区》2005,(2):30-32
乞丐:大都市的一道风景尽管在国内早被灌输美国“贫富差别大”的说法,但我到了纽约,对一边钟鸣鼎食、另一边冻死街头的强烈反差还是会感到震撼。乞丐就像长在路边的电线杆,在纽约市随处可见:有的醉卧街头,有的独行公园,有的见人乞讨,有的自得其乐……在美国,我见过形形色色的乞丐,有年老、残疾的乞丐,也有靠劳动谋生的乞丐——他们无非是想过“另一种生活”。比如装扮成“雕塑”人的乞丐、颇有水准的街头艺术家,甚至见过一位会吹“义勇军进行曲”的小号演奏者。当然也有“强行要饭的”。纽约市警察局曾经在一些场合逮捕“强行要饭的”,不听…  相似文献   

3.
在几千公里外的山西长冶,居住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都辛勤地奔波在工作的第一战线,但依然热爱着生活;他们大多都已步入成家立业之年,但依然留恋青葱岁月;他们有的喜欢足球,有的喜欢韩剧,但都一样执着地厚爱着许愿草。他们就是——山西省长冶市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可爱员工们!  相似文献   

4.
1980年,美国《新难民法案》通过。纽约水牛城收容所里的512名难民,因此成了美国合法公民。25年过去了,法学博士霍华德·休斯对512人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他发现,这群人经过自己的努力,将近一半的人成为美国的中产阶级。但是他们普遍感到并不幸福,有的人从来没有感到过快乐。调查中发现,一位在迈阿密的水产商,他的产业由开始的一间店铺发展到了连锁店。为了与对手竞争,20年他没有休息过一天,更没有一次外出度假。  相似文献   

5.
遇到卡米拉     
他和她在一起五年了。时间不算短。她在他落寞的时候陪伴着他,在他青涩的时候守望着他。期待有一天能与他建造共同的红墙绿屋,再书写他们的青白故事。后来,像所有历经中长跑的恋人一样,他们结婚了,过着再正常不过的生活。如果没有一条从天而降的短信,也许他们会平淡地牵手走下去。有的时候,意外总是突如其来。  相似文献   

6.
13年前,一对风华正茂的法国伉俪原本可以选择留在西方,过着衣食无忧的优裕生活,不料朋友无意中的一句话,却使他们来到北京,创建了目前中国唯一一家针对盲童孤儿的慈善机构"济慈之家"。这里仿佛是一个大庄园,有菜地、牧场、别墅、健身中心和学校。盲童们可以学习盲文、电脑操作、手艺,并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或法语,有的被送到美国留学后,又回来执教;有的甚至可以做翻译、软件设计师。"奇迹"背后,有着令人震撼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半个多世纪前,一对美国恋人受《西行漫记》的影响先后来到中国延安,在那里开始了他们的放牛生活。从此,他们的经历便和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从陕北的窑洞到大草原再到京郊农场;从解放战争到大跃进再到改革开放。他们离不开牛;离不开中国百姓,离不开中国。 半个多世纪前,斯诺的一部《西行漫记》让世界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认识了中国黄土高原上的红色延安。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一对美国恋人先后来到延安。他们和亿万中国人一起,用另一种肤色的双手,在陕北高原泥泞的道路上推动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车轮。后来,中国革命的车轮驶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他们依然没有离去,继续以中国普通百姓的身份生活在中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有成千上万的穷人因为居无定所而露宿街头,成为了无家可归的人。他们有的自得其乐,有的见人乞讨,有的醉卧街头,有的深受毒害,有的孤苦伶仃,有的甚至在广场聚集露  相似文献   

9.
刘瑜 《市民》2006,(5):68-70
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人,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些身影:他们个子矮小粗壮,长着一张印第安人的脸孔,表情谦恭平和,眼神恭顺而茫然,出现在各类餐馆拥挤的餐桌前负责端茶倒水,或者在超市冰柜附近负责搬运冷冻食品——这是一个典型墨西哥非法移民的形象。他们忙忙碌碌,然而沉默寡言,勤劳俭朴,然而停留在社会最底层。他们无处不在,却又似乎根本不存在,像影子一样飘忽在人们的视线里。然而,就是这样一些“影子”,从今年年初开始,突然走出阴影,在美国的政界、主流媒体发出他们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在很多人眼里,富豪们总是一群光鲜明亮的人,住在金壁辉煌的高楼里,过着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他们中的一些人并没有肆意挥霍巨额的财富,依然保持着简朴、节俭、低调的平民生活。在某些方面,他们甚至达到抠门、吝啬的程度。前段时间,有媒体评出了十大最"抠门"的华人富豪。  相似文献   

11.
他为城市忧     
董月玲 《社区》2004,(22):38-41
当西方人在炸掉他们的人工河渠,埋掉高架桥时,我们却在花大把大把的钱,重复着100年前美国人犯过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与苗族有过接触的美国人常常意识到这些新移民自从在美国定居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然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早在上一代或更早,苗族的文化与生活在老挝和泰国就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3.
朽木 《社区》2002,(24):59-60
毫无疑问,今天的社会,某种程度上已是个时尚社会。时尚,无孔不入地进入了这个社会各个阶层人的眼帘,你不能永远闭上眼睛视而不见,也不能永远游离其外,每个人都在这个时尚时代中生活着;你的家是装修过的,你穿的是“鳄鱼”,有的还只是一只伪鳄,如此等等。时尚,正渗透并濡染着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我到美国探亲,接触了一些美国老人,其中也包括居住在美国的华裔老者。在他们之中,有几位已在80岁上下,有的已年过九  相似文献   

15.
平凡之人     
我们每天都做着同样的噩梦,那就是睁开眼睛之后开始一天的生活。这是我近日发现的一个小段子,看时嘴角微微上扬,看完时发现这是讽刺,后来越想越觉得这句话有意思,有味儿。这句话正是印证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之人,每天都做着近乎相同事情过着相同的生活。金字塔尖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每天过着你梦中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正2003年12月20日,在美国反恐部队的攻击下,萨达姆被抓,美国军队入驻伊拉克。在我们的印象中,伊拉克从此进入民主时代,人们告别独裁暴君,走向光明坦途,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中,伊拉克百姓死伤无数,据统计,死的人数超过了10万人,还有数十万人受伤。他们本来只是个小老百姓,平淡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谁知一场所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在小说《米尼》中,通过对人物细腻的刻画和深刻的心理描写,揭示出一群生活在20世纪80年代,正处于上海转型期的一群小人物的生活状态。这里,有的人因为现实的挤压变得刻薄、古怪;有的人因为承受不住生活或精神方面的压力发生变态;亦有的人因为诱惑走上人生的不归路。然而,在他们当中,最让人铭刻,也最能扎入人心脏的还是那些变异以后,在阴暗面里前行的角色,他们或者堕落,或者破坏,也或者急迫。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美国电影制片人玛丽安·马金斯基来到迈阿密海滩的一家退休者社区,采访了那里居民的生活状况。马金斯基还和几个退休者交上了朋友,就他们的理想、他们的爱好以及他们的奋斗目标提了几个问题。从这些退休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中,马金斯基发现他们依然沉湎于往昔的岁月,有些人对自己事业兴旺的那几年总是念念不忘。在为加拿大公共广播公司拍摄纪录片《我的退休梦想》(My RetirementDreams )时,马金斯基对这些退休者作了更为深入的观察。他发现退休者中有的人百无聊赖,有的人则活泼好动;一少部分人头脑活络,很会打理自己的生活;而大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一、自豪心理。老同志有的接受过国内革命战争的考验;有的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有的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过殊死搏斗;有的经历过解放战争的战斗洗礼……。他们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抚今思昔,他们对自己当初选择的人生目标,对自己走过的这段光辉道路,应当感到无比的自豪。 二、自慰心理。老同志是人民的勤务员,手中有权为人民服务,没权也为人民做事。这一生为人民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想到这些心里应感到安慰。 三、自足心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出现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离退休人员收入偏低的情况。但许多老同志依然坚信党所领导的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少人现在的生活虽比不上那些富裕户,但比以前要强多了。这当然就要知足。  相似文献   

20.
追梦人     
人生可以有许多选择,我选择努力去追逐、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有的人希望能过着高品质的生活,有的人则希望能改造这个社会,我的梦想是能有一个自己的动画工作室,创造自己的动画世界,然而生活中充满着诱惑、挫折和琐事,让梦想逐渐缩水,甚至就此遗忘。人生可以有许多选择,我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