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主张从文学创作活动中的审美关系来界定文学创作的客体对象。具体就表现为“形”与“质”的双重规定。着重从“形”——审美感性直观方式分析了创作客体对象具体的存在方式。从“形”与“质”的不可分割性分析了文学创作客体对的人学蕴涵问题,认为它表现为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艺术中的再现与表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问题,在文艺理论体系中,无论是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质、审美特征,还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以及作品的构成和文学鉴赏等都和再现与表现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艺术形象是文艺理论的核心问题,它既体现了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又是文学创作的直接目的和成果,也是文学鉴赏的对象和起点。把握艺术中再现与表现同形象生成的内在联系,可以作为进一步认识和确立再现与表现在艺术中的客观地位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书法艺术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作为创作主体的个人根据在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理想,选择或创造一种物质形式,通过相应的感官知觉引起审美主体特定的心理感受,这种主体感情抒发和观照的过程,就是表现。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都具有表现性,二者是密切相关的;有些艺术是再现的,有些则不然,这使二者又有所区别。二者相较,表现更强调自我感受和主  相似文献   

4.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日渐突出,同时影视作品的文学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喜爱。在大众文化语境下,影视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主要表现为美的逼真性、美的时空性、美的重构性,而这些特性对影视文学创作提供了审美依据。  相似文献   

5.
“心动”说与“摹仿”说是中西古代文学创作论的最为重要的学说,它们对中西文论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这两种学说立足于不同的文学和文化土壤,因而其所倡导的文学观念和价值标准便是根本对立的;但作为文学创作论,它们也包含某种同一性。它们的对立延续于现代文论,便体现为表现论与再现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而它们的同一则体现为对创作过程中主客体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强调。所以可以肯定,随着人类文学实践和审美情趣的日益丰富多样,这两种学说必将在新的文学经验中得以不断整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油画处在一个多元审美的创作体系之中,其形式观念变得越来越突出并成为一种亚风格化的审美倾向.长期以来,中国的油画家们不喜欢谈论形式,人们普遍认为创作形式是一种内容组构方式,属于技法范畴而非表现语言,忽视了其作为创作观念与思想的表现形态.系统分析中国油画的形式构成,必将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与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萧乾作为三十年代现身文坛的“文学奇才”,一开始创作就表现出一种可贵的艺术自觉,即特别关注到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创作的内在规律.这突出表现在他对小说叙述视角的精心选择上,通过这种匠心独运的叙述视角来保持作家在表现生活时所必须的审美心理距离,以求能够全面、真切地再现生活.这种创作追求使其小说与当时文坛盛行的浪漫主义的生情创作区别开来,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8.
一、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艺术反映与艺术再现文学创作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它除了反映现实外,还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反映了原作者在创作中对被反映现实所持的态度和感情,以及对现实所作的评价。文学翻译是文学创作的另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同样反映现实生活,但这种现实不是未经加工的生活现实,而是对原作者创作作品的艺术再现。作为译者,不允许在译文中表现自己对原作这一现实艺术反映的主观态度,或根据自己的好恶对原作者的观点、情感进行评价或修改,而应该如实地向读者艺术再现原作者的立场与情感。文学创作用形象这种方式艺…  相似文献   

9.
以往我们在谈到文学的基本特征时,往往采用的是“形象说”。然而艺术创造是一种能动的创造,绝不是单纯地对形象的再现,而是在客观事物和思想感情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的意象。“意象”从主观与客观、具体与抽象、创作与欣赏统一的角度,对文学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基本方式作了准确的表述。比兴性、承袭性、多义性是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罗中立从<父亲>到<吹灯>的创作历程中,表现出艺术创作诸多的变与不变的因素.变的是人物造型、笔触语言、色彩等形式因素和由此体现出的画家的审美趣味与审美追求;不变的是作品的表现对象和深层的情感因素与价值肯定.了解艺术创作中变的必然性与不变的相对性、变与不变的关系、求变须持的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明确艺术不可变的道德底线,可以为我们当下的美术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