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将新世纪文坛的“狗图腾”及其制造者“狗小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运用比较法对研究对象的内涵进行探索性归纳,同时将《藏獒》、《太平狗》、《黑焰》等具有一定代表性,在新世纪文坛产生一定影响的“狗小说”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的外延和论述支撑,力求紧密联系文本展开论述,对新世纪文坛“狗图腾”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行考察,对“狗图腾”出现的社会文化土壤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2.
胡展奋 《可乐》2010,(2):78-78
去友人家做客,我被狗咬了一口。狗名“松狮犬”,殊为可爱,棕色,高大,头大如狮,威武中透出浓浓的憨厚,肉里眼,黑舌头。和它熟了,我便“过于自信”地掷给它一块排骨。刚想和它搭讪,不料彼暴起,闪电一口,正中食指。我急忙一扯,已然一个大口子矣。主人大骇,急送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相似文献   

3.
狗的忠告     
一只原来十分本分的猴子,近来却每天晚上都偷偷地到农夫的庄稼地里刨花生吃。 狗发现了,堵住它说:“偷盗可耻,你不该这样做!”  相似文献   

4.
所有动物里,狗受到人类的褒贬最多,是最具争议性的动物之一。一则,它象征了忠诚、善良、报恩,是人类的朋友;另一方面,它又是愚昧、残忍、奸诈的化身,让人恐惧。这些特性在语言文字、民风民俗和文学艺术等领域里都有所反映。由于东西文化昨差异,狗文化符号又变得丰富多彩。解读这些文化符号,旨在唤起人们尊重生命,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利用北大CCL语料库丰富的语料对“狗”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了重新分析,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动物词“狗”漏收了“低下、低贱”;“坏”;“坏人,骂人的话”;“奉承,巴结”;“中国的十二生肖之一”等5个义项。  相似文献   

6.
狗的星球     
《阅读与作文》2008,(2):58-58
2070年,我同助手余露乘坐微型飞船去探测一个被称为N星的星球,企望有所收获。N星向来被地球人传说得如世外桃源般美丽,且藏有大量的珍珠、金刚石、石油、天然气等丰富的物产。不过几十年来,到那儿研究或寻“宝”的人全部杳无音讯,仅有John博士回来过,但他的大脑部分已被切除,基本丧失记忆,只会断断续续地蹦出几个字“狗……狗……”  相似文献   

7.
我们上岛的时候看见一条狗,一条毛色黑得像闪电的年轻的狗。它躲着我们走,紧紧地缩着身子往山墙上靠,眼睛里满是惊慌。走了很远停下来回望,发现它眼里的惊恐更多了,这条年轻的狗好像恨不能变成一个影子沾在石墙上。  相似文献   

8.
“亲亲相隐”的讨论在哲学领域和法学领域有所不同。哲学上 ,它与终极关怀意义上的完备德性原则相悖 ;而法学中 ,司法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到“亲亲相隐”的现实性。“亲亲相隐”的基础是“亲亲为大”的“亲亲”原则 ,这种原则只是人生的初级的必然和偶然原则 ,应该在反思后 ,进行超越。以情感为基础的仁、义、礼、智、信的儒家道德序列 ,现在 ,应该颠倒过来 ,建立以信和智为基础的新道德。  相似文献   

9.
以往研究认为汉语中"狗"的负面涵义是汉文化民族性的体现,但比较汉、法、西等十五种语言可以发现,"狗"在语言中普遍有负面义,且都集中在相似的范畴小类,具有词义衍生类型学意义。从汉语含"狗"词串负面义的发展情况来看,狗的负面涵义非原生,它的生成符合人类文化史发展的总规律,其具体激发因素复杂,是文化发展共性和不同民族、阶层的社会斗争差异性表现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英汉两种语言中以“狗”设喻的成语很多,而其意义又不尽相同。本文分析比较了“Dog”在汉译英或英译汉的成语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两个流浪汉正沿着一条僻静的街道走着。一条狗一直跟在他们身后,可怜巴巴的。 “今天真是倒霉,乔。”第一位流浪汉说道,“咱们身无分文,什么吃的也买不了。”第二位流浪汉乐观地说道:“我们会弄到吃的。”  相似文献   

12.
娱乐世界     
一个男人拉着一条狗气势汹汹地冲进宠物店,指着老板说:“我买了你这条狗看门,可昨天小偷偷了我家300块钱,它却不吭一声。” “先生,”老板慢条斯理地回答道:“很遗憾,这条狗以前的主人是个百万富翁,所以这么点钱它根本不看在  相似文献   

13.
徐一健 《社区》2014,(18):26-26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狗的人多了,宠物狗的待遇也自然提高了。在我们社区,随~.-j-见给宠物狗穿衣服的,把宠物狗叫亲爱的,把宠物狗当儿子的……不过有些狗主人的行为也怪怪的,在朋友的婚宴上,笔者有好几次看到宴席还没有结束时,便有赴宴的狗主人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要给自己家的“贝贝”“小黑”“花花”带些菜走,让人看了心里别扭。有位居民养了两只大狗,体形像绵羊,主人说不怕不怕只嗅嗅不咬人,要知道,这么大的狗,当然会让人害怕。还有宠物狗在楼道、院子里随地大小便,经常看到路中间一堆一堆的狗屎。虽然人人想走个“狗屎远’,可没人想走“狗屎路”啊。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亲亲相隐”制度的产生及发展有经济、伦理、社会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根源。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对“亲亲相隐”制度的价值进行理性分析,“亲亲相隐”制度在当代仍然具有其独特的刑事立法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有必要也有可能在刑事法制中适当引入“亲亲相隐”制度,这既是继承我国法制传统中相隐制度的合理成分,也符合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狗年说狗     
脚下撤梅花, 天天守着家, 见熟人摇尾, 遇生人酸牙。 这是狗。 小动物,我最喜欢狗。(学狗 叫)“汪汪汪!”(学狗摆屁股 摇尾巴)真可爱! 我最不喜欢狗。(学狗故牙, 瞪眼,狂叫)“汪I汪犷汪!” 咬人!一 咬谁了? 有一天,我看见一条狗,逗 它玩,它咬我! 你怎么逗狗玩儿? (学)臭!臭!臭!我拿小棍, 捅它屁股! (学)汪!汪!汪!招猫惹狗, 不咬你那是呆狗! 上来就一口,你瞧礁,屁股 给咬两瓣了! 不分瓣那是馒头! 他们都说我不爱护小动物! 要有爱心!狗最忠诚,是人 乙甲 甲乙 甲乙甲乙 甲乙甲 妈我怕!”(学婴儿)“啊,啊, 啊!” 要吃顺儿呀! …  相似文献   

16.
何如平 《社区》2005,(20):57-57
我们小区不少业主都养了宠物狗,大家没事的时候就在一起遛狗,偶尔也交流一下养狗经验,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养狗一族”。我家楼下的阿成无业、不养狗,却爱遛弯儿,总是和养狗的邻居碰到一起。阿成有个毛病,就爱对事情品头论足,小区里的狗们自然成了他评论的对象,但他极少夸别人的狗,却总爱给人家挑个毛病,并由狗及人,常把养狗的邻居说得灰头土脸、面红耳赤……有时邻居们被说得上火了,也常反唇相讥“:阿成,别天天给我们念狗经,你也弄条狗来给我们开开眼。”阿成也不含糊,没几天就牵来一条,却让狗友们抓到了“把柄”。这是一只普通的宠…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8,(12):61-61
德国人养狗很理性,他们爱狗,也承担着对狗进行教育的义务。狗也不能随便养,经过考察认为合格的狗才能办理领养手续。尔后主人就要和宠物狗共同进行三个月的培训。除了培养人狗情外,还得专门教狗认红绿灯,认各种标志,在街上不但有专门让狗大小便的绿地,上面还有可以排泄的标志,还有禁止狗喧哗的标志等。德国人的理念是:既然狗是人类的忠实朋友,是家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8.
虞默 《市民》2006,(2):48-49
一年有一半时间一个人住,一半时间和妈妈住的Angela养了三条狗,和我聊她的狗狗时,总用“他们三个人……”的句式。  相似文献   

19.
杰克·伦敦“狗的小说”的创作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倾向。他在塑造狗形象 ,揭示狗之性格形成和发展方面 ,明白无误地遵从了左拉倡导的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本文以《野性的呼唤》、《白牙》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中篇为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1970年9月-10月:新南威尔士,悉尼 一天晚上,有一个人看见他家附近有红色或口红色的光亮。他领着狗想去看个究竟。当他靠近时,他看见有一个发光的东西照亮了整个区域。他的狗激动起来,冲进了树林。然后,他的身体和情感反应似乎中断了一下,显然就是时滞。然后,他看见一只猫头鹰从他身边飞过,他能听见自己心里在想:“有些东西我应该记住才对。”奇怪的是,这样一想他感觉舒服一些,对发光的东西失去了兴趣,转身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