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增强企业活力的主要理论依据则是实行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问题,实质上是生产资料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的关系问题,通常把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叫做经营权,因此,四权的相互关系也就变为两权的相互关系。从历史上来看,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苏绍智同志曾在1962年第6期的(《学术月刊》上发表过一篇题为《试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的文章。他在那篇文章中提出下列几个观点:(一)考察生产资料所有制,既不应该把它的外延不适当地扩大到全部社会生产关系,也不应该窄到仅仅归结为一个归谁所有的问题,而应该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来综合加以考察。(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是相互联系的,但又不是不可分割的。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几个“权”可以分属于不同的阶级或个人,在公有制的条件下,可以分属于不同的单位或个人。(三)在“四权”中,所有权是最根本的,其他几个“权”都是由所有权决定的。而不论起决定作用的所有权或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最终都要体现在产品分配权上。苏绍智同志提出的上述观点,我认为是基本上正确的,也是很重要的。苏绍智同志的文  相似文献   

3.
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了增强企业活力,人们普遍认为应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也将此写入了决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展开,“两权”分离之后,不少企业增加了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这就说明,从选择改革的突破口来看,“两权”分离的第一步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仅限于此,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改革的目前状况看,各种各样的问题又都集中在“两权”问题上,特别是所有权问题上。改革实践提出的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两权”分离,认识它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有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清晰和落实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是解决当前国有企业资产代理人实际“缺位”问题的关键.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主体,就必须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有序分离.国有企业享有代理占有权、收益现实使用权、部分处分权和完全使用权,可定义为“企业现实所有权”.因此,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就是企业法人财产现实所有权.  相似文献   

5.
在“两权分离”的方向上进行国家所有制经济关系的改革,现在的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在形式上发生了这种分离,而在于在实质性的内容上是否发生了分离,是否使企业真正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在于是否找到了“两权分离”的具体形式及与其相应的国家所有制的实现机制,即如何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所有制关系中的权、责、利得到统一,既使企业成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营主体,又使国家充分行使调控权,把  相似文献   

6.
列宁从所有制的内部结构出发,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包括“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参见《列宁全集》第13卷第314页)。马克思对“四权”虽没有集中的论述,但在分析“生息资本”的时候,多次使用过“四权”的概念(参见《资本论》第8卷第384页、第389页、第393页)。所有权,指的是生产资料为谁所有,获得的经济利益由谁支配的问题,如地租、股息,上交利润等都是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获得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7.
蒋巍  张昊 《社会科学家》2005,(3):116-118
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所有权是两个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权利,也是目前困扰民法学界的一大难题。在我国不动产立法过程中,围绕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所有权及其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笔者试从两者法律设置的历史和现状作一分析,建议未来的物权法应按照“二元主义”的原则,采取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所有权相互分离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民集体所有权立法,应明晰农民集体所有权的客体和权能、农民集体的组织形式、农民集体成员权的得丧变更和权利行使与救济,同时依法认肯农民集体统一经营的法律地位。集体所有权的完整权能赋予、农地流转导致的规模经营、"三权分置"下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的分离,是构建新型土地承包经营权时必须面对的现实内容。宅基地使用权的立法改革,亦当以宅基地使用权的得丧变更为逻辑进路,立法重点是对宅基地租赁使用权予以体系化之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城镇集体工业企业要进一步搞活,就要加快工业管理体制改革。要使这一改革有重大的突破,就必须还所有权和经营权于集体企业。集体企业“两权统一”的理论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后三权通常称为经营权)四方面内容。所有权和经营权在不同的经济形式中结合的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一般说所有权和经营权  相似文献   

10.
1 当前,我国经济理论界面对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新生事物”,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产权理论”或“产权制度”改革上,研究角度选在“企业法人财产权”上(如厉以宁教授的观点),选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上(以唐丰义、韩志国、刘国光等人为代表的观点)。围绕着“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的问题展开的争论,形成了四种观点:(1)法人所行使的权利不是所有权,而是经营权;(2)确立法人所有权不符合“一物不得二主”的所有权立法规定,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不能成立;(3)法人行使的权力本质上是一种他物权或他物自主经营权,因而不能构成所有权的范畴;(4)国有企业法人一般不具有收益权,其处置权也是不完整的,必须依法处置,非经出资人同意,法人一般不得随意处置财产。从上述争论的焦点上可以看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被确定在“两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的范围上。那么,果真确立了两权分离,实现了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后,我们就抓住和奠定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与基础了吗?我不敢同意这种观点。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法治历史悠久,法治基础较好,在这个基础上,其企业的两权分离,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制度才能显示得出比较突出的和具有显著的地位。而我国则不具备西方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1.
刘大可 《东岳论丛》2005,26(3):192-194
在股份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天然分离的企业特征下,股份公司所有权如何安排才能保证企业具有理想的绩效表现,一直是现代企业理论争论的焦点。本文以国内外已有文献为基础,对“股东控制权淡出”理论、“股东占有绝对支配权”理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以及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四种主要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评析。  相似文献   

12.
“两权分离”理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流行的“两权分离”理论,割裂了所有权内涵的统一性,将经营权实际上等同于控制权,从而使“两权分离”实质上变为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这不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权利结构应由四要素即所有权、控制权、治理权和经营权所组成。其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所有权与控制权相统一。国有企业应按这一原则实施改革,既有利于经营者自主、灵活地开展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又能保证所有者对企业运营过程和绩效进行控制和监督。  相似文献   

13.
浅谈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是指区分所有人依据法律、合同以及区分所有人之间的规约,对建筑物的共用部分、基地使用权、小区的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等所共同享有的财产权利。近几年来,因共有权问题引发的纠纷不断显现,对共有权的性质、客体和共有人的权利义务也存在一些争议。因此,应加强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保护所有权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论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产权是以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系列关于城市土地的财产权利,其产权关系之复杂绝不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权”分离可以解释的。城市土地产权安排的“双轨制”无益于地产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要发挥国家所有权垄断的优势,界定土地使用者的土地财产权利,推动存量土地的流转,并对土地财产权利运用的时效和使用期间地产增殖收益分配做出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5.
处分权受一定限制的按份共有是区分所有共有所有权的性质.区分所有共有权人得依其共有持份对共有部分行使使用收益、管理处分的权利.区分所有权人可直接行使该所有权,也可通过一定方式设定专用使用权由特定的区分所有权人或特定第三人行使该项所有权的部分权能.共有权之专用使用权的性质应当视情况而定,专用使用权人一般不享有成员权,但应赋予其成员权以外的特别权利,以保障其利益.屋顶、外墙等的专用使用权不得对抗同一标的物上存在的具有相同内容的他物权.  相似文献   

16.
关于股份制问题研究观点概述□陆云彬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因此,关于这个问题,近期已成为理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产承包制以来,土地制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权模糊,承包权不稳,使用权不活”。这是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谈如下粗浅的看法。 明确所有权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 农村经营方式的变化,通过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下同)的分离,有效地改变了人民公社旧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克服了生产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的严重弊端,使农村  相似文献   

18.
解读宅基地"三权分置",真正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需要对集体经济组织按照特别法人的主体地位进行改造。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应包括宅基地分配资格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两种权利,是一种兼具身份权和财产权的复合性权利;农户行使并实际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后,宅基地资格权就等同于既有实定法中的宅基地使用权。社会主体享有的宅基地使用权应分为债权性宅基地使用权和物权性宅基地使用权。在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推进中,应解决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术语与法律术语的衔接,未来修法应体现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前些年的努力,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贯彻,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要实现“两权”分离、政企分开,使企业的经营机制转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上来,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距离还相当大。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触及理顺产权关系这个根本问题,尤其需要立足现实,研究探讨企业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实现形式,找出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突破口和实际操作措施。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产权问题的提出与对所有权的重新理解按照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建立的我国国营企业,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拥有所有权,企业作为政府机关的附属,接受国家计划指令,完成国家一下达的任务,所获利润上缴,所需资金由国家下拨,职工工资列入预算,谈不上企业产权。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让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经济实体,享有经济权益,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作为这种“两极分离”的实际操作措施,先后推行了企业承包和租赁。经营权的出现,企业产权问题就必然地摆在人们的面前了。如何理解产权?这是对我国现有企业制度进行分析的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