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关注从“语用论辩术”到“规范语用学”的术语使用变化,分别考察当代论证理论中两大研究流派的理论范式。首先,澄清语用论辩学派如何从合理性基础的确定、程序性模型的提出和论证性语篇的重构等方面引入说服效用、制度性语境和策略操控等因素,进而从论证评价和论证分析角度扩展其规范性研究。其次,通过分析主体间协商确认的论证性讯息意义,展示语用语言学派如何基于“目标—途径”框架,从言语交际的角度进行一种更符合自然主义原则的描述性研究。最后,通过考察术语共享与学派融合的发展脉络,揭示西方论证研究的修辞化趋势,并从广义论证视角指出更彻底的语用学研究对提取自然语言论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泽洪  兰庆庆 《天府新论》2013,(3):80-84,113
理性论辩是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具体体现。西方政治具有论辩式民主的历史传统,到现代社会逐渐应用到行政决策中,并使其规则化、制度化,菲利普.佩迪特的论述将其价值进一步发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相比之下,我国行政决策却存在着论辩缺位和价值迷失的问题,这容易导致决策民主化流于形式。可从理性论辩的价值、程序、规则、过程等四个方面探讨理性论辩在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论辩和诡辩的概念界定 ,分析论辩与诡辩的本质区别以及在法庭论辩中如何揭露、反驳诡辩。  相似文献   

4.
5.
孙华娟 《云梦学刊》2003,24(6):23-26
辛弃疾词是20世纪词学研究的重镇,争论纷纭,主要的焦点包括:生平经历之争,其中又主要是关于其对北伐的态度;与苏轼词之异同,二人的词究竟是不是同属于豪放风格;辛弃疾对于陶渊明、屈原、庄子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接受历程;以及辛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影响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6.
当代文化批评的修辞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精神殖民化”现象存在,他者话语进入言语结构,当代文化批判往往呈现乌托邦特征。阐释只能达到公共含义层,意图的私有化令阐释无法彻底。本文认为修辞批评是当代文化批评的取向,当代文化批评的修辞策略正在于促成文本、作者、阐释者的多元对话。对话性修辞批评要求批评与文本的意义内核交锋,是双向言说、异声同啸而不是自说自话的独语,这样批评才能显示其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善辩是孟子散文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他针对不同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论辩方式,善设机巧,先纵后擒;详细剖折,娓娓不倦。或开导诱发,或冷嘲热讽。又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说理,使论辩富于形象性。孟子的比喻与庄子相比,具有实用性和通俗性的特点。又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煽动性。  相似文献   

8.
朱熹与胡宏的门人和子弟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学术论辩。他们的辩论主要围绕着性之善恶、以觉训仁、涵养与察识、观过知仁等问题而进行。朱熹认为胡宏是"性无善恶"者,胡宏的从弟胡实提出不与动对之静等观点来证明胡宏不与恶对之性论,遭到朱熹的批驳。胡宏门人和子弟推崇以觉训仁以及观过知仁等观点,亦为朱熹反对。在察识与涵养问题上,朱熹主张涵养和察识并进,而以涵养为本,胡宏的门人子弟等湖湘学者则只主张先察识后涵养。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出现的文化批评是一种开放的,适应当代多元范式的时代要求的批评方式。它在当代西方独特语境下产生并为着解决当代西方社会问题而获得发展。文化批评与文化研究一样,其关键是反映了西方现代以来思维模式的转变,并形成了以反逻格斯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传统思想模式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0.
理性论辩是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具体体现.西方政治具有论辩式民主的历史传统,到现代社会逐渐应用到行政决策中,并使其规则化、制度化,菲利普·佩迪特的论述将其价值进一步发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相比之下,我国行政决策却存在着论辩缺位和价值迷失的问题,这容易导致决策民主化流于形式.可从理性论辩的价值、程序、规则、过程等四个方面探讨理性论辩在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看似纷繁杂乱,但只要加以梳理,也能化零为整.其中,围绕小说功能与价值的"依经"论辩,即可自成谱系.一方面,针对某些道学家关于小说"淫邪""低俗"等"不经"之论,小说批评者常依据"皆以情教"的《六经》,辩护小说写男女之情属于"正经""雅道".另一方面,针对某些按照史学家"信实"原则对小说"虚妄诞幻"的指责,小说批评者常"依经"予以辩驳,强调小说叙事写人合乎情理.最终,为调节相持不下的"经"与"不经"之辩,古代小说批评者常依据《周易》以来的"阴阳双构""相反相成"等经学思维,推演出以"奇正相生"为主调的"雅俗共赏""庄谐相映"等系列辩证话语.  相似文献   

12.
试论司法过程中法律论辩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理论界》2008,(10):91-92
法律论辩是通过交互对话或商谈为法律行为提供合法性、正当性理由的证明活动。它是寻求法治合法性的一种理论追求,它承载着一项重要的使命,即寻求达致司法公正实现社会正义之方法。通过运用辩论方法,实现个案裁判之公正,彰显法治之目标。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在后行为主义革命、理性选择主义革命和新制度主义革命的推动下,研究范式完成了自19世纪中后期便已开始的重要转型,研究方法呈现出一系列与传统方法根本不同的特征,并由此催生了当代西方(主要是美国)政治学发展的三大流派。比较研究显示,当代西方政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新译著<批评性论辩论辩的语用辩证法>,这本来是我国论辩研究、非形式逻辑和谬误分析领域的一件幸事,可惜该译著存在不少翻译问题,特别对一些关键术语的误译,令人吃惊.此译著的问题表明,移译学术名著,仅有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全面精到的学科知识和认真雕琢的态度,是保证译作不至沦为下品的基本条件.应该提倡译校并重.  相似文献   

15.
罗媛 《理论界》2013,(12):147-149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学批评界出现的“伦理转向”进行述评,追溯该“转向”的背景并综述“伦理转向”后的主要伦理批评流派。文章指出,西方文学批评界出现“伦理转向”(ethicalturn)后,无论是关注道德自我成长的新人文主义伦理批评,还是以他者为尊的解构主义伦理批评,都强调人的主体性,是对后现代主义时期主体性解构热潮的反驳;探究自我与他人之间的道德生活、伦理关系成为伦理批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空间批评是近三十年来西方学界兴起的重要的批评理论与批评方法.在西方传统中,空间被认为是没有生命的、固定的、无辩证的、静止的.随着人们对空间认识的深化和成熟,20世纪80年代前后,西方学界发生了一次引人注目的“空间转向”运动.对“空间转向”过程中出现的代表性人物米歇尔·福柯、亨利·勒菲弗尔、爱德华·索亚和大卫·哈维等学者具有代表性的空间批评理论作简要的讨论和阐述,揭示空间批评理论对文学批评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当代语言哲学是西方哲学家力求通过语言研究而解决哲学问题所产生的哲学研究流派。语言哲学的研究路线主要以逻辑实证主义、生成语言学、言语行为理论来开展的,语言是建构人的行为含义及社会现实含义的重要工具,哲学本质的探索理所应当在语言的大环境中寻找。但在随后的进程中,思维范式的转换迅速启动,这种范式的转换主要表现为一种由个体自我的基点向交互主体的互动关系、由意识哲学范式向语言哲学范式的过渡。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但只有经历了20世纪80、90年代之交的诸多社会文化历史事件之后,知识精英的文化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故,宏大叙事归于了沉寂,故有的激情和理想逐渐降落在了学术场域之中,此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切实发生才有了可能。就此而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生是在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甫一发生,就推动了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语言学转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表征了文学理论与批评已然不是文学的理论与批评,而毋宁说是一种与文学性有关的文化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20.
“译介学”的范畴比“比较文学中的翻译研究”范畴要大得多,它不仅包括翻译文学的研究、文学翻译的研究以及相关译论的研究,还应该包括对外国作家、作品的介绍和评论的研究,涉及具体的操作层面。介绍和评论外国作品的重要文学期刊,以及译本中的序言和跋,该时期的新闻媒体发展状况都应当在研究范围之内,比如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刊物《新青年》对外国文学的译介。《新青年》在译介外国文学的时候最先采用了白话形式,促使当时的译介跳出了时下流行的林译小说的窠臼,推动了中国新文化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