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社会主义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先驱,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辉榜样。本文讲选择局部角度,汲取其中的优秀成果智慧,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相关参考。一、"社会主义自治模式"的先驱足迹南斯拉夫是最早突破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先驱。以铁托为代表的南共联盟领导人,在社会主义自治理论的指  相似文献   

2.
新视野     
当代中国改革的路径选择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背景下,改革的路径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坚持渐进改革原则,把渐进式改革与不失时机、有重点地突破结合起来。改革愈是深入,触及利益格局的力度愈大,遇到的阻力与风险愈大。如果我们不想以激烈的方式引起大的动荡,渐进式改革就是唯一选择。但是,在某些关节点上,需要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3.
重视"顶层设计",就是要求加强对改革的统筹力度,就是要求我们把已经进行或将要进行的改革、创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基本方向、基本目标、基本价值进行更具操作性的连接,就是要求我们把改革真正提升到制度、体制、机制建设的层面。简言之,就是要求全面设计,统筹规划。协调利益关系需要顶层  相似文献   

4.
吴艳  朱开君 《经营管理者》2012,(6X):357-357
毛泽东最先提出和制定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路线,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新形势下,研究和继承毛泽东思想,对于增强我党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实现新世纪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3,(24):128-129
《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萧冬连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本书以简明清晰的文字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作了逻辑梳理。作者认为,从执政党的建国方略、发展模式和基本政策角度考察.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经历了从实行新民主主义开始,途经效仿苏联模式、追寻赶超之路、继续革命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抓住并着力解决党的建设这个事关战略全局的关键性课题,科学阐述了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党的领导与国家管理、党的领导与人民的利益诉求的关系,深刻揭示了治党和治国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内在关系,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艰辛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游劝荣 《领导文萃》2012,(24):15-17
在这次关于消极腐败问题的问卷调查中,在被问到"您认为当前解决消极腐败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时,有40.1%的官员和31.9%的民众选择了"法制建设"。通过法制建设来解决消极腐败问题,成为官民的高度共识。在笔者看来,这个"高度共识"的形成,既契合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方针贯彻落实的新形势的要求,也说明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路径选择的认识和判断更趋理性和建设性。抛弃"运动式"的反腐方法,改变对通过教育和个人修养的方法进行反腐的依赖,转而更多地认同和选择"制度反腐"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于辉 《决策探索》2002,(3):12-13
社会主义在当代的现实命运,促使邓小平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几十年之后,又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重新提到了人们的面前,并于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对此作了新的回答,从而对社会主义的质作出了新的界定,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时代的变化,使得当代的教师的思想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在自我认同方面,产生了困惑,对于教师的身份具有不确定性,丧失了教师的存在感,沦落为打工仔。建构民办职业院校的合理教育体制,真正赋予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提升教师的生存境界是让教师走出认同危机,重新建立教师自我认同的可能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李煜 《经营管理者》2015,(3):218-2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都是我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要方面。然而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探索阶段,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没有太多的借鉴经验,难免导致我国在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道德失范现象,这些现象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道德建设的问题,需要正确把握"经济人"和"道德人"的辩证关系。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只有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完成法治与德治的整合,才能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秦德君 《决策》2012,(12):14
从反腐败的整个社会条件看,推行包括财产申报制度在内的反腐败法律规制的社会认知已趋于一致,各种"条件"已趋成熟。每届党代会报告,是中国政治发展晴雨表式的文献,记录着中国社会进步的足迹: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十二大提出了全面改革的纲领;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十五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是提出  相似文献   

12.
政党是推进民主政治的工具,这是由现代政党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在民众与公共权力之间,政党始终处于中间位置,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民众就是通过政党,通过选举自己的代理人与国家政权产生双向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政党又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因此,民主化是政党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对政党建设的要求。在中国,党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领导力量,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艰巨任务。因此加强政党民主化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张晓宇 《办公室业务》2020,(6):185-186,19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开始日渐加快,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新的时期社会政治参与的高涨是必然现象,并且政治参与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有序稳定发展。本文立足于民主政治参与理论,结合湖州市政治参与路径建设的实际,分析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发展,并针对制度建设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个基本方面,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发展的政治前提,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高形态和根本目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2008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促进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近几年,各地围绕这一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逐步显现出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融  相似文献   

15.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丰富完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建设这样的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利益多元化、共同富裕、以人为本,应是基本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6.
普法依法治理在劳教工作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坚持普法依法治理是劳教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改造社会、改造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尤其是预防犯罪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客观要求。根植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劳动教养制度,  相似文献   

17.
胡鸣绎 《领导之友》2008,(6):27-29,47
一社会建设是我党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之后提出的又一个关系中国未来走向的重大战略,进一步拓展了对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五个统筹"的原则"协调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强大思想动力。“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精辟概括,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站在中国改革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