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市南岸区规定,从今年开始所有机关干部,每人都要下乡种地,每年累计时间1个月。据悉,下乡种地情况会纳入年终考核。相关负责人称,这样做一是让干部多和群众接触,二是可以体验生活、磨练意志。这一消息引发网上舆论热议,有人反对,有人赞同。一些网友认为,此举难以落到实处,是作秀。还有网友认为,流汗出力式的作秀百姓喜欢。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南岸区规定,从今年开始所有机关干部,每人都要下乡种地,每年累计时间1个月。据悉,下乡种地情况会纳入年终考核。相关负责人称,这样做一是让干部多和群众接触,二是可以体验生活、磨练意志。这一消息引发网上舆论热议,有人反对,有人赞同。一些网友认为,此举难以落到实处,是作秀。还有网友认为,流汗出力式的作秀百姓喜欢:  相似文献   

3.
党国英 《领导文萃》2012,(17):23-24
近日,一些重要媒体对官员要不要"作秀"以及如何"作秀"有不少讨论,其中某些有代表性的意见值得商榷。"作秀"一词来自对英文"make show"的音意结合的翻译,本身没有严格的含义,更不是一个科学用语,但从大众使用这一用语的习惯来看,大体将它等同于"表演"。对于政治家或官员的"作秀",公众会有很不相同的评价。除一些特殊情形外,如果一位官员的某个行为被认为是"作秀",恐  相似文献   

4.
<正>官员"亲民秀"作为一种传播政治理念、表达施政思路、展现政治情怀的政治行为方式,不一定都是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负面行为,在制度健全的社会,合理适当且符合民意期待的"秀"也可能产生正效应,传递正能量。如何辩证看待"亲民秀",如何引导中国官员"亲民秀"走向,如何完善制度顶层设计以根除各种"伪秀""劣秀",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本文拟从剧场政治的视角探讨官员"亲民秀"的利弊及其合理化运用。一、政治理念的进步与对民意期盼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正>剧场政治,顾名思义,指的是特定场合的政治表演。近年来,我国党政领导干部的"亲民活动"屡见报端,官员坐地铁、挤公交、扫马路、参加环卫体验日活动等行为为公众所熟知,这些现象被称为"官员秀"。当前,对"官员秀"的关注和探讨主要集中于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以及"怎么秀、秀什么"的技术指导层面,本文试图运用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剧场政治理论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和模式,丰富对"官员秀"实践要求的理性认知,期望能为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6.
<正>"作秀"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show,通常是指个别干部为了积累个人的"形象资源",创造个人的"政绩声誉",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有"唱功"、没"做功",有"演技"、没"实绩",带有一定的贬义。近年来,"政绩秀""亲民秀""廉政秀"等各种"官场秀"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响。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进步,政治生态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社会管理日趋多元化、社会化,领导干部逐渐被推至面对群众的最前沿。对此,笔者认为,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微政"时代,领导干部要"应声而动",主动顺应潮流,提高执政能力,善于适度"作秀"。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段时间,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促进国家公务员廉政、勤政,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地纷纷出台措施.创新考核办法.取得了新的进展。日前,有消息称,深圳将建廉政公积金制,不出问题的公务员有望在退休时拿到100万元至200万元的廉政公积金。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认为推行“廉政金”是制度创新:有人认为是在“作秀”摆花架子.违反法律精神;也有人认为在我国目前特定的国情下可以探索.总结完善。但不管怎样,热评之下.我们仍然需要对此进行理性和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从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字来看,中国的GDP将在今年超过日本而居世界二位,已在国际上引起热议.而GDP目前在国内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看法.政府官员认为GDP是经济发展工作的目标和检验标准,也提出了问题;学术界有两种意见,部分人对GDP提出批评;公众也十分关心,受到影响后对GDP认识模糊.因此,有学习科学发展观,对GDP正确认识、利用和创新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官员"秀"是官员和政府展示自我、宣传政策的一种新方式,"秀"是个中性词,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判断其性质,重要的是要看官员"秀"的动机以及造成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官场是一个严肃的场合,容不得半点活泼,加之中国人传统上喜欢含蓄的表达方式,所以对"秀"多少抱有排斥的心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民众又期待政府官员采用更加灵活、形式多样的沟通交流方式.因此,官员"秀"不只是个人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官员"秀"的出现折射出官员个体对传统形象的思变,折射出民众对执政方式的思变.简单地对官员"秀"加以肯定或否定,都未免过于草率.对于官员"秀"问题,需要我们认清其本质,深入剖析其原因,分析其利弊,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任武  石慧 《领导文萃》2014,(12):77-79
正公众欢迎官员们show出来,愿意秀,说明为官者在乎民意,连《人民日报》都说,"秀"应该成为官员必修课。只不过,中国官员秀的身段还有点僵硬,没能摆脱"米面油慰问困难户"的老套路。流行美剧《纸牌屋》把白宫权斗编排得淋漓尽致,虽显浮夸,但挡不住好看,尤其是对美国政治细节的展示,让中国人开了眼,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都向朋友推荐。主角弗兰克推动的《教育法案》,引来教师大罢工,一名无学可上的学生出了事故,弗兰克趁机大做文章,在镜头前搂着悲痛  相似文献   

11.
(一) 转变作风是老课题,虽然屡被提及,但也屡试屡败.自古以来,每当吏治腐败、世风浇薄之际,明智之士总会登高一呼,整肃吏治,政教并举,移风易俗,以求"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然而,"作风"与"作秀",虽有一字之差,却不乏相近之实.官员们身在官场,久经风雨考验,政治感觉灵敏,善察风向,长于应变.如果认为"转变作风"只是一阵风,那就要么暂避风头稍作收敛,要么随风起舞大肆作秀,待风平浪静之后,一切恢复常态.因此,鉴于权力格局未变,即便自上而下强力推行,也只能转变风气于一时,而无法优化整体政治生态,最终只能重陷"治乱循环"之困局.回首历史,秦汉唐宋明清,乃至近现代,都不乏其例.  相似文献   

12.
黄洪旺 《领导文萃》2008,(17):27-29
年初,新任发改委主任张平的中专学历意外地成为大新闻和热议点。关于这个话题,不少文章都很有见地,发人深思。但应当指出的是.一些人炒作低文凭的所谓“诚信指数”。并因此质疑其他高学历的官员;将干部中假文凭的泛滥归结于把文凭作为选拨干部的一个条件,甚至否认否定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这不仅不客观,而且非常有害。  相似文献   

13.
正雍正皇帝的选官用人策略和官员监察制度是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形成的,是社会客观因素与个人特殊的政治智慧结合的产物,值得参考借鉴。独具一格的选官用人策略(一)任用贤才、不因旧例在我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过程中,出生的贵贱在很长时间内是一个重要的标准,而雍正皇帝在官员选拔上却对此并不看重。他曾说:"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他的这一用人艺术  相似文献   

14.
两种政治秀     
张鸣 《领导文萃》2011,(4):68-70
在现代社会,政治多少都意味着作秀。选举政治,每当没有重大事件作为背景,比如9·11这种恐怖主义的强烈刺激,竞选双方政见和施政措施又大同小异的时候,哪一方秀的。  相似文献   

15.
经过两年实践,陕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已经逐步成为陕西独有的“考核模式”,被媒体形象地称之为“陕西官员大考”,同时,引发了社会热议。有人拍手称好,也有人提出质疑,当地首创的这种“三位一体”考核能走多远?到最后是不是仍会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6.
从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字来看,中国的GDP将在今年超过日本而居世界二位,已在国际上引起热议。而GDP目前在国内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看法。政府官员认为GDP是经济发展工作的目标和检验标准,也提出了问题;学术界有两种意见,部分人对GDP提出批评;公众也十分关心,受到影响后对GDP认识模糊。因此,有学习科学发展观,对GDP正确认识、利用和创新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党国英 《领导文萃》2009,(17):28-29
这几个月,关于解放思想的话题不少,但依我观察,各个领域的人讲的解放思想似乎不是一回事。地方官员讲解放思想似乎更多地是讲开拓工作思路,学术界的朋友则似乎在讲自由思考。而我理解高层政治家是把解放思想看作一个政治行为,是要政治精英们转变政治理念,完成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思想变革领域没有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3,(45):16-17
——日前,安徽宿州市委书记、市长等34名市级领导干部带头签订“杜绝红包现象,纯洁人际关系”承诺书,11月14日,集体签字的承诺书刊登在了宿州市委机关报《拂晓报》上。有人认为这反映了地方干部贯彻中央要求“行动快、决心大、态度诚”,也有人质疑这种做法浮于表面,有作秀嫌疑。  相似文献   

19.
梁胜  傅翔 《决策探索》2003,(10):31-32
提起腐败,社会各界人士都切齿痛恨,即使一些腐败官员自己,在谈到腐败时也会拍案而起,慷慨陈辞,把腐败骂得一无是处,体无完肤.近几年来的全国性的反腐败大行动,确实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官场腐败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遏制并非根绝,仍有少数官员在顶风作案,不过他们变换了手法,使腐败变得更为狡猾和贪婪,让人不易觉察,甚至从"幕后走向了台前",由掩掩藏藏、偷偷摸摸到合法化、公开化、大众化,由个人行为、小团体行为到政府行为、组织行为、集体行为,应该说,这是在反腐败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的腐败形式.  相似文献   

20.
<正>问责官员复出是近来公众热议的一个话题,公众在对于符合条件的问责官员复出表示认可的同时,也对那些"闪电复出"、"悄悄复出"的问责官员表示了很大的怀疑和担心。如何使问责官员复出这项工作既有利于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