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散文的理趣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德纯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22(1):37-39
天地人心,精理为文.理趣美是散文的一种最高境界.它是情感美、画幅美和气韵美的大融和,大升华.其表现形态可以归纳为思接千载,探求常理;内省外视,揭示奥秘;定格瞬间,显示永恒等.这种理趣美的形成,源于作者对世界外物的整体性感悟,对人生意义的普遍性揭示和哲理性思考.而且还与作者借以承载这种思考而展示的景、事、物、场面所呈现出的审美特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陈冰白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陶渊明淳朴自然恬淡的诗风,学术界多有论及,而其既富于情韵,又能启迪人们思维的理趣诗却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他的理趣诗,神韵情态交融在一起,具有一种“韵外之致”,有着独特的成就。不仅在六朝独一无二,就是在整个中国诗史上也罕有所及 相似文献
3.
汪星明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卞之琳是个独特的存在,他的诗歌风格,其基本特征是冷静、距离、理趣。由于经“冷”处理,他的诗很难感动人,却能通过启迪人来实现其美学价值。同他注意感情克制关联,卞之琳总是小心地拉开诗和读者的距离,因此,读他的诗,常常没有沉浸其诗情中的感觉,而是超脱其外,隔着一段距离在审视、在体味其诗中传达出来的情绪。他的诗还追求一种理趣美,他往往把从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一种单纯、简练的意象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4.
张文利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01-105
理趣诗是指既蕴涵哲理性,又具备诗的审美趣味的诗歌作品,理趣诗的创作在宋代出现全面兴盛局面.宋代理趣诗的繁盛,植根于宋代社会独特的文化环境.文章梳理了理趣、理趣诗及相关的几个概念,对宋代理趣诗做了分类研究,并辨析了文学家理趣诗与理学家理趣诗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伍微微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67-72
唐诗与宋诗因社会环境、时代特征以及诗人性情等差异,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面貌.唐诗尚情,在绚烂华彩中见自然含蓄,情韵悠长;宋诗尚理,在平淡理智中见清癯精巧,理趣深远. 相似文献
6.
7.
王江丽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8):132-134
“理趣”这个说法是宋人首先提出来的。“理趣”,顾名思义,是要说理而有趣。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和宋诗的特点有密切关系的。唐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顶峰是后人很难超越的,宋诗只得另辟蹊径,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诗坛。比起激情澎湃的唐诗,宋诗显得理性而冷静,“诗主理”也便成为宋诗的一大特点。苏轼是宋代伟大的诗人,宋诗的特点在他的诗歌中... 相似文献
8.
曾君之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34-135
庾信体与杜工部体在写作手法与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着紧密联系,具体表现为语言风格多样且以清新和老成为主;语句精炼,笔力苍劲,叙事传情达意极具表现力;内涵深厚,情感低沉,风格悲凉慷慨与凄清冷寂;体裁形式工稳,对古今体诗的形势发展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程海涛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6):52-55
《宣和遗事》是一部现存较为完整并具有代表性的讲史话本小说,其中叙述的宋江等36人故事更是对后世《水浒传》的成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发掘作品思想性的角度对《宣和遗事》进行分析,可以较为清晰地展现作者贯穿始终的思想主旨和复杂的心理变化,一方面是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另一方面是对宋徽宗从痛恨到扼腕再到怜悯的复杂心情。 相似文献
10.
刘天利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5):72-74
宋代理学诗人的说理诗大多是枯燥乏味的语录讲义体,朱熹的说理诗也多为此体.不过作为理学诗人中的杰出代表,朱熹自有其不同凡响的地方,那就是他创作了不少富有理趣的小诗.本文以朱熹的理趣诗为论题,从作品的具体分析出发,辅之以确凿的材料,提出了以下观点:"朱熹的理趣诗是在禅宗以诗说禅方式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示道'之作." 相似文献
11.
苏轼文人集团是一个以苏轼为中心,“苏门六君子”及李公麟、米芾等书画艺术家为主体的文士集团.他们的艺术思想直接影响到北宋元祐以后的书画风气和艺术批评.其“士人画”的艺术思想,“以诗为画”的艺术追求甚至突破士人书画的界限影响到院体绘画,《宣和画谱》作为北宋宫廷主持修撰的重要艺术批评资料,虽然因政治因素没有直接收录苏轼等人,其艺术观点却深受苏轼文人集团艺术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牛月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在中国传统的诗论中,言志和缘情是两个重要的取舍尺度,但这并不能成为另一类独具诗美特性的作品的评价标准,于是以“理趣”论诗便应运而生。钱钟书先生对此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关注,从 30年代的《谈艺录》到 70年代的《管锥编》及其以后的补订中,对此作了许多精采的论述,本文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梳理,力图见其析辩之心并窥见其治学方法之一斑。 相似文献
14.
15.
阮堂明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8,(4):52-58
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他的“后山体”诗,经历过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就内涵而言,“后山体”所体现出的诗人主体的特征,是以儒家固穷守节的文化人格去克服、排遣身世失意之悲,转悲为健,忧乐圆融。与此相应,“后山体”所体现出的诗体特征,则是既律法精严,又放逸自如。二者互为表里,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既生新瘦硬而又不失摇曳宕逸之致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后山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堂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4):52-58
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他的后山体诗,经历过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就内涵而言,后山体所体现出的诗人主体的特征,是以儒家固穷守节的文化人格去克服、排遣身世失意之悲,转悲为健,忧乐圆融。与此相应,后山体所体现出的诗体特征,则是既律法精严,又放逸自如。二者互为表里,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既生新瘦硬而又不失摇曳宕逸之致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西冀同志的《故作多情》一书,不乏情趣、理趣或意趣的自然而然流露。在其作品中,情趣和理趣常常是互相生发、相互包容,而情趣和理趣又常常一起与意趣相互生发、相互包容。 相似文献
18.
麻相漫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181-185
如何处理山水诗中情韵、理趣和山水景物的关系是山水诗演变的关键课题,是山水自然审美意识的是否成熟的标志。作为山水诗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谢灵运和王维搭建了山水诗艺术的整体框架和格局,完成了山水诗从产生到成熟的演进历程,展现了山水诗融入情韵与理趣的逻辑进路。这是对魏晋以来的山水诗传统的关键课题的辨证解决,即以一种最坦然的风度体现了曲尽物态与妙写心境兼得而美的诗学美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林英德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93-95
当“巧构形似”由一种艺术表现方法变成一种艺术风尚而被人们所追奉,也就意味着一种成熟的艺术风格即将形成,“形似体”正是这一风格特点的理论概说,与“元嘉体”这一表述相比较,用它来指称元嘉诗歌的时代特点似乎更为切实和准确,因为它抓住了元嘉三大家诗歌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巧构形似”。“形似体”基本的美学特点是:对自然景物外形的高度逼真的模仿和描绘。 相似文献
20.
叶宽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85-87
"杜荀鹤体"代表着杜荀鹤诗歌自成一家的成就,其内涵要从其诗歌的艺术渊源与艺术表现手法入手进行分析。杜荀鹤精于律体,其诗歌一方面以律体写时事,以通俗明白见长;另一方面延续律体的传统题材,多表现出清丽流婉之风。杜荀鹤律诗两方面的成就可以视为晚唐诗风的代表,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