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汪胜洋 《科学发展》2013,(11):26-38
当前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对改革的重点、方式、任务、动力以及实施路径提出了新的要求,上海必须根据当前改革发展的阶段特征,按照顶层设计的改革推进思路,着力围绕转型发展的目标要求,重点在民生改善、服务经济、内外开放、政府改革和改革机制完善等方面实现关键性突破,以带动上海改革的整体推进和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中,重点提出了上海新的城镇体系将按照“1966”规划进行建设的构想。其主要内容为,在上海未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镇体系主要由“1个中心城、9个新城、60个新市镇、600个左右中心村”四级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大幅提升了上海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动了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和城市功能提升,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建设。展望2011年,上海将迎来“十二五”与“世博后”的开局之年,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严峻挑战,国内宏观政策继续从紧,新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与风险不断涌现累积,上海加快社会发展的困难将更为突出。对此,迫切要求上海进一步放大世博效应,大力改善民生,努力加快社会建设步伐,为城市全面转型提供坚实社会支撑。  相似文献   

4.
上海改革顶层设计的关键是确立改革愿景的目标。上海顶层改革的愿景目标为: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文化与行政管理全面服务化相适应的体制与制度;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体制与制度;到2050年,基本建成与有中国特色全球城市相适应的体制与制度。“十二五”期间,上海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科学发展;推进社会文化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法治政府。重点在经济、社会文化与行政管理子系统的体制与制度上突破,突出制度创新,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改进城市管理为关键环节,建立以市场竞争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社会公平正义、政府高效廉洁、文化包容开放为特征的体制与制度。  相似文献   

5.
十几二十年前,上海人的优越感曾经让所有非上海人不敢恭维,“阿拉上海人”几乎成为上海人傲视全国人民的资本,弄得外地人在上海老有一种要饭和讨赏的感觉。时过境迁。谁都想不到如今倒了个儿。上海平均每天颁发40多张《上海市居住证》,每年要接纳1万多名海内外人才进上海。到上海工作和生活、取代单纯的“上海人”竟然变成“外地人”足以自豪的资本。当上海的人才制度开始不惟文凭,不惟学历地大力引进急需人才的时候,当每年数以万计的外地大学生纷纷考入上海的时候,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尤其是上海年轻人开始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阿拉上海人”这5个字几乎从上海年轻人的口中绝迹。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杨武星说,上海市25岁以下的失业青年,从1998年的6.91万人迅速攀升到2001年的10.2万人,失业率占39-40%,其中,毕业于职业高中,中专和技校的“三校生”占到42.8%  相似文献   

6.
上海有关部门推出《上海市民世博文明公约》,短短10句话、50个字,却包含了待客态度、衣着言语、观博游园、交通出行、维护环境五方面内容。其中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和“高难度动作”,市民只要留意自己的行为,就不难做到。  相似文献   

7.
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一轮发展要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按照“四个面向”“四个新”“四个第一”的工作要求,以“筑基、垒台、立柱、架梁”的战略思维,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创新基础培育、创新条件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和创新体系能力形成,加快构筑新阶段上海创新发展的战略优势,加快实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全面升级,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8.
2012年,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方针指引下,上海进一步加快社会建设步伐,坚持做优做强公共服务,探索创新社会管理,居民生活质量得到稳步提升,为“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支持。当前,上海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建设的机遇将更好、要求将更高、压力将更大。为此,根据“十八大”的战略部署,2013年上海的社会建设既要守住民生底线,确保社会稳定,又要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推进社会发展,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口、人力资源是上海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因素,其规模、质量、结构和趋势对上海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的影响。上海要积极推进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加快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进一步提高人口和人力资源的宏观管理能力和绩效,为上海经济发展转型创造有利的核心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三结合”就业方针在上海贯彻落实,许多待业青年自谋出路,以个体劳动和经营为职业,活跃在大街小巷,为“四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一,分担了国家安排青年就业的部分困难.到去年十月底,上海三十岁以下的个体劳动青年已发展到占上海个体劳动者的20%以上;其二,为国家增加了经济收入.全市共有七十五个集市、十五个  相似文献   

11.
"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是上海产业发展应遵循的总方针。行业比重处于扩张期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大于社会平均水平的行业属于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和发展的行业。上海未来产业发展要关注: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的能级;进一步做强上海高端制造业品牌;提升金融、贸易、航运、信息等服务业水平;发挥旅游业对上海经济的带动作用;调整、转型,发挥重化工业在上海经济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建筑业、房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石薇  芦佳丽 《科学发展》2013,(11):95-100
为确保房地产调控效果长期化,上海应在坚决贯彻中央房地产调控框架的同时,因地制宜地积极创新政策工具,制定符合实际的区域性调控指标,相机抉择,精确制导。短期,上海可采取“市场”与“保障”双管齐下,强化以“保供应、抑投资”为主要思路的供需总量调节手段;中期,培育以“疏导投资、引导消费”为主要思路的供需结构调节机制;长期,培育以金融创新为载体、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房地产业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王洪卫 《科学发展》2012,(9):96-103
当前,中国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表现为先导产业。从长期看,上海住房市场有较大的房价上升空间;从短期看,仍需警视诸多房价下跌因素。当前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重点应放在“短期防跌,中长期防涨”,构建一套长远的、可持续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同时,大规模建造经济适用房将难以持续,上海保障房建设应以公租房为主体,通过多样化房源筹集机制和公租房REITS创新,为公租房发展扫清瓶颈障碍。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商业地产拥有无限商机。结合上海商业地产的发展及上海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上海商业地产发展现状,特别是上海商业地产整体规模现状;以上海经济人口承载力为基础,运用预测模型测算上海商业地产的市场容量,以推算最佳规模,结合商业地产市场规模发展现状分析判断其规模的合理性,为上海商业地产持续有序发展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趋势及其对上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振 《科学发展》2010,(4):101-109
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趋势必将对上海的很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对此必须客观把握,顺应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放大同城效应,大力促进结构调整,为加快建成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增添更加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融资租赁是连接金融资本、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纽带,是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的三大融资工具之一,在当前经济趋于下行的经济环境下,上海建立融资租赁交易平台,将有助于在融资租赁行业大发展的浪潮中抢占先机,形成上海产业转型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加快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上海构建全国性的融资租赁交易平台,在资金、机构、人才、物流、平台等方面具有综合资源优势。上海融资租赁交易平台应具有提供市场信息、撮合市场交易、登记公示物权、提供配套服务、规范市场行为、制定交易规则等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上海房地产业在面临"史上最强的调控政策"后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房地产开发投资建设及住宅销售情况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国家宏观调控已取得一定的成效,达到了限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的。但鉴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在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的同时,对房地产业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其健康、稳定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据此,在详细分析上海当前房地产的市场形势后,提出制定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一些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上海的人口总量和结构一直与其独特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工业化带动人口发展,人口发展推动城市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正处于第四波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较快。在人口结构上,户籍人口老龄化,而外来人口具有就近流动、城城流动、定居化特点,且教育水平逐年提高。从承载力上看,上海人口总量合理,但人口分布的不合理影响了人口结构的发展、城市社会的融合,带来了核心区人口过密、产城融合不畅的问题,以及偏好"人脑"、排斥"人手"的问题。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可能的人口逆流,上海应稳定人口总量,建设整体推进的多中心发展人口分布格局,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破解"新二元结构",推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结合政府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房地产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加之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因此有效地解决该行业的融资问题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国内房地产业融资现状入手,分析当前单一融资模式形成的原因及影响,考察了国内外房地产业除银行贷款外的主要融资渠道:房地产信托、房地产产业基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涵义和特征,并将三种融资方式进行对比,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阶段融资方案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城市住宅房地产发展与管治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上海房地产的发展态势、存在问题以及住宅房地产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分析基础上,本文剖析了世界主要国家的住宅房地产政策,并提出了中国大城市住宅房地产治理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