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世博效应、世博经验进一步放大和深化之年,上海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线,积极探索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社会建设新路,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展望2012年,宏观经济日趋复杂,城市转型日益加快,社会阶层不断分化,人口格局深刻调整,既有社会矛盾和潜在风险因子互错交织,上海新一轮社会建设将面临更大压力和挑战。对此,迫切要求上海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上海社会转型平稳、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大幅提升了上海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动了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和城市功能提升,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建设。展望2011年,上海将迎来“十二五”与“世博后”的开局之年,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严峻挑战,国内宏观政策继续从紧,新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与风险不断涌现累积,上海加快社会发展的困难将更为突出。对此,迫切要求上海进一步放大世博效应,大力改善民生,努力加快社会建设步伐,为城市全面转型提供坚实社会支撑。  相似文献   

3.
2012年,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方针指引下,上海进一步加快社会建设步伐,坚持做优做强公共服务,探索创新社会管理,居民生活质量得到稳步提升,为“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支持。当前,上海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建设的机遇将更好、要求将更高、压力将更大。为此,根据“十八大”的战略部署,2013年上海的社会建设既要守住民生底线,确保社会稳定,又要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推进社会发展,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蒋蕊  张文 《科学发展》2010,(12):112-114
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十二五”时期上海的社会发展,应当按既定体系框架继续深化完善,落实“十一五”时期提出的工作原则和目标,逐步夯实未来长远发展的基础。特别要注意处理好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率先探索与衔接国家政策体系的关系。建议“十二五”时期上海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重点落实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公益性和产业性相分离以及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上海改革顶层设计的关键是确立改革愿景的目标。上海顶层改革的愿景目标为: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文化与行政管理全面服务化相适应的体制与制度;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体制与制度;到2050年,基本建成与有中国特色全球城市相适应的体制与制度。“十二五”期间,上海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科学发展;推进社会文化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法治政府。重点在经济、社会文化与行政管理子系统的体制与制度上突破,突出制度创新,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改进城市管理为关键环节,建立以市场竞争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社会公平正义、政府高效廉洁、文化包容开放为特征的体制与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了强烈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信号。2011年,"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就业、住房、养老、医疗等民生领域将有什么具体举措?有望提供就业岗位1200万个2010年,我国就业稳定向好。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31万人,提前实现全年900万人的目标任务;就业  相似文献   

7.
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本质上是社会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冲突论流派"认为,社会冲突主要源于社会中财富、权利、地位等不平等和社会异质性的增加;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利益和结构的调整引发了许多问题: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非政府组织不发达;社会沟通、宣泄渠道不畅及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都可能导致社会问题激化,从而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8.
陈建林 《职业》2011,(6):80-81
2010年7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明确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各省一些地区先后又出现的“民工荒”“技工荒”,充分暴露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上海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方针指引下,进一步加快社会建设步伐,社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社会领域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有力支撑了“十二五”主要目标的实现和全球城市的建设.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经济下行压力的挑战和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开放的重担,迫切要求上海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加快社会领域改革创新,为“十三五”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刘中起 《城市观察》2013,(6):145-152
近年来,大量来沪人员进入上海,一方面延缓了上海老龄化进程,推动了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来沪人员的持续快速涌入也使得上海公共资源的投入始终跟不上人口迅速膨胀的需求。特别是来沪人员聚集区域,公共服务资源紧张、城市管理压力巨大、社会治安形势严峻以及群体性矛盾风险积聚等问题较为突出,成为影响上海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隐患。由此,如何加强新形势下上海外来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应对"新二元结构"带来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已成为上海新时期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上海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快速城市化和大规模人口流动使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空间布局出现失衡;城市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使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多样化供给压力增大;利益格局急剧变革导致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长期存在;社会急剧分化和人口高度异质性使社会再组织化和社会体制创新的任务更加繁重。上海社区建设必须立足城市发展全局,有效回应城市人口重新分布和复杂社会结构中蕴含的多重矛盾和问题,顺应健全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基本要求。在承继上海社区建设传统和借鉴国内外经验基础上,从破解城郊社区建设难题、满足多样化社区需求、适应差异性社区类型等方面提升能力,寻求体制创新和活力激发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既要依法合情保护,更要依法顺势发展。青少年在身心健康、个人发展、公共参与和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实现,将有力地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当前,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思想状况和利益诉求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少年权益保护和发展亦出现很多新情况,必须要更新观念,提出新的应对措施。上海城市发展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青少年对权益维护需求的差异度较大,同时,来沪青少年绝对数量的相对比重不断上升,他们的权益维护需求和现状应得到更多关注。青少年权益维护面临多重风险与压力,生活高成本已成为上海青少年权益受损的重要原因。培育青少年公共参与意识,引导青少年有序政治参与,都需要在公共政策层面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逐步构建上海特色的青少年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形势下上海引进外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对上海投资环境、定位和区位的具体分析,建立上海吸引高端外资的系统框架,并提出上海在市场开放方面,应扩大外资进入领域,鼓励外资投向"上海制造"、"上海服务"、"上海创造"的高端产业,依次引导外资的产业结构升级;在投资环境方面,应建立统一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以此维护市场的竞争秩序;在市场准入方面,应放宽行业限制,不断调整和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上海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总方针,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力度,社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有力地支撑了城市创新转型和全球城市建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大幕,展望2014年,上海经济增长仍将保持中速水平,社会改革和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与困难仍然较多。为此,迫切要求上海更加重视社会建设,既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又要强化社会治理,更要锐意改革,完善基本制度体系,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上海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必须通过健全促进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企业与劳动力的合力,以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持续扩大就业总量。深入推进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有效加快郊区新城建设步伐,充分发挥郊区新城分流人口、扩大就业与推动增长的作用。继续完善创业环境,构建鼓励创业的城市文化与社会氛围,深入促进新兴业态发展,切实发挥创业促就业的作用。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维护劳动者权益,适时制订、修改、完善劳动政策法规,推进劳动合同签订与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就业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上海外来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在流入地长期居住的特征日益明显,要求融入上海的诉求也比以往更为强烈。同时,上海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充足、稳定的普通劳动力供给。相对于高学历、高资产、高收入的"外来人才",目前上海在人口融入制度设计中,对"外来普通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关注度不够,存在公平性的瑕疵。通过调查研究与对政策梳理分析,提出完善融入机制、公平对待长期在沪定居外来普通劳动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朋 《科学发展》2013,(2):34-44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网络虚拟社会正以其信息多元性、交互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使社区治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基于上海市6区15个街道(镇)39个社区(居委会)的实证调研表明,虚拟社会在丰富上海社区治理资源的同时,也给社区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这主要表现在:虚拟社会的"参与式社区自治"难敌现实社会的"任务型社区自治";虚拟社会呼唤社区治理"崇尚自由"与现实社区治理强调"建构秩序"难以实现有机均衡;虚拟社会期待社区治理实现"多元共治"却遭遇了现实社区推行"自上而下"的治理。为此,网络虚拟社会背景下的上海社区治理创新需要明确的思路是:坚定一个模式——协商合作而不是"独自打保龄球";明确一个原则——强化政府对社区的有效治权而不是无原则的屈从"民意";正视一个态度:积极正视而不是有意回避网络社会给社区治理带来的风险。要做好"顶层设计",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尊重居民情感和地位,畅通网络民意渠道,保障居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形成自觉、自主、自治的网络舆论平台;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完善社区网络预警及保障体系;重心下沉,努力探索社区公共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