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年代末至冷战初期美国人对斯大林主义和苏联对外政策的四种主要看法是:民族布尔什维克主义观点、“热月”观点、“进化”观点和极权主义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时,在美国占支配地位的是“热月”和“进化”观点,认为苏联的对外政策主要是自卫性质的,从而为同苏联结盟提供了理论依据。战后民族布尔什维克主义和极权主义观点逐渐占了上风,它们特别强调苏联对外政策的扩张主义性质,从而为“遏制”政策的形成制造了舆论。不论哪一种解释,都是为特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相似文献   

2.
拿破仑二十多年的政治生涯几乎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关于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众说不一。有的说拿破仑是战争的“疯子”,到处杀人放火,拿破仑对外战争是侵略扩张掠夺性的;有的说拿破仑领导的对外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他是超自然、超智慧的天才军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近代史上,拿破仑·波拿巴是一个赫赫有名的重要人物。他15岁就读于巴黎军官学校,26岁便升任少将,担任法国内防军司令,次年就任意大利军团总司令,28岁为英吉利军团总司令,29岁为东方远东军总司令,次年发动雾月政变,30岁被选为法国第一执政,33岁被任命为终身执政。  相似文献   

4.
著名批评家詹姆逊在谈到20世纪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创作时指出:"第三世界的文本,甚至那些看起来好像是关于个人和利比多趋力的文本,总是以民族寓言的形式来投射一种政治."的确,在整个20世纪,第三世界国家普遍遇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等一系列政治问题.于是,政治便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些国家的文学首先关注的主题.由此观点考察19世纪前后的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1789年大革命之后至20世纪中叶的法国文学,政治也在相当大程度上成为作家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之后法国作家的政治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批评家詹姆逊在谈到20世纪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创作时指出:“第三世界的文本,甚至那些看起来好像是关于个人和利比多趋力的文本,总是以民族寓言的形式来投射一种政治。”的确,在整个20世纪,第三世界国家普遍遇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等一系列政治问题。于是,政治便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些国家的文学首先关注的主题。由此观点考察19世纪前后的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1789年大革命之后至20世纪中叶的法国文学,政治也在相当大程度上成为作家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人们说法兰西是一个热情而浪漫的民族。法国人的这种热情与浪漫在革命和战…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对现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忧虑便普遍存在———这一点在德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德国、法国、英国及美国的历史学家都在期望战后的世界不要完全不同于战前的秩序。战前的迹象表明,人们同时也在作一些缓和紧张局势的尝试,在历史学家中,这种情况就更为显著。德国学界的国际交往在继续,并且呈扩大的趋势。然而,随着战争的爆发,友谊变成了仇恨,不仅针对敌对国家,也针对它们的历史学家。战争双方都认为,这是一场两种文化间的战争。一战期间,两大阵营的历史学家立场和行为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即不论战前他们在政治问题上分歧多么大,一旦战争爆发,他们都几乎无条件地支持战争,尽管这些分歧只是被暂时搁置在一边,这种情形在德国尤为突出。然而,毫无疑问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在支持与反对战争的双方之间,分歧与一致同时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国,战争对历史编纂学的影响很小,历史学家都不愿接受战争带来的新的现实。一战后,德国的历史学家很少再与其他国家,特别是法国和美国历史研究的新潮流发生联系;由于抵制变迁,德国历史学变得越来越和国际学术界无关。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阿尔丰斯·都德(1840——1897)的短篇小说《柏林之围》,直接取材于普法战争。 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法时,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是拿破仑三世。政治阴谋家,军事冒险家拿破仑三世代表了当时法国金融贵族和工业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实行军事独裁;对外实行沙文扩张主义。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法国出现的相对稳定,资产阶级迅速发展的虚幻景象,更助长了拿破仑三世的嚣张气焰。  相似文献   

8.
1851年12月2日(雾月十八日)凌晨,法国一个才能平庸的人物路易·波拿巴,依靠国家机器、军队和警察进行了蓄谋已久的政变。政变给资产阶级苦心经营起来的立法会议以沉重的打击,整个法国软弱无力地跪倒在军队的枪托之前。这一历史性的事变,使轰轰烈烈的1848年欧洲革命偏离了它原有轨道,最后陷于一个可笑的结局——复辟帝制。恩格斯对此曾说过:“这个事变象晴天霹雳一样震惊了整个政治界,有的人出于道义的愤怒大声诅咒它,  相似文献   

9.
<正> 拿破仑的历史地位问题是人们颇感兴趣的问题,其原因在于:首先,他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其次,他是一个复杂且有争议的人物;第三,研究拿破仑的著作汗牛充栋,认真讨论这个问题,可以检验各种历史理论或历史方法的科学价值。近年来,我国历史学家在讨论拿破仑的历史地位时,把重点放在下列四个问题上: 一、雾月十八日政变的性质。这次政变历来被看作波拿巴建立军事专政的一个步骤,  相似文献   

10.
评戊戌变法后的康有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著名学者雷蒙德·阿朗在《历史哲学导论》一书中说过:后人论史得力于“后知之明”。意思是说,后人可以根据已知之“果”,推见未现之“因”。但是,“后见之明”也往往容易被后来累积的成见或偏见所蒙蔽或歪曲,以致不能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果从近代中国革命的视角来观察戊戌政变后的康有为,他既是思想上的异端(维新对革命),又是政治上的敌人(立宪对共和),自然会产生“反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戊戌政变后,清廷顽固派为了彻底打击维新派,策划废黜已经被剥夺亲政权力的光绪帝.1899年初,顽固派宣布为光绪帝立储.此举是为己亥建储.民间社会对顽固派立储活动做出了强烈的反应,一些地方督抚也持暧昧不明的态度.列强也通过外交途径介入立储事务,直接触及这一极为敏感的政治问题.围绕着立储问题,顽固派陷入了政治孤立的窘境,对列强产生极度仇视的情绪,为义和团运动时期外交政策的严重失序设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1983年第8期登载了张家哲同志《究竟该如何评价范文程》一文。对范文程的评价不单是评价范文程个人的问题,还涉及到对明清之际很多历史人物的评价,涉及到民族关系和清代前期的历史地位,值得探讨。兹对张文的观点,谈谈我的看法。 一、关于范文程进入后金社会 张文认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政权后,便频繁地向其他民族进行掠夺性的战争”,“萨尔浒战役后努尔哈赤进行的战争,很明显已越  相似文献   

13.
北齐后期发生的琅琊王政变根源于武成帝生前所布置下的政治格局中隐含的权力、利益不均衡,在政变过程中,恩亻幸、宗室、勋贵人物都有参与,体现了北齐内部错综复杂的政治矛盾。政变不仅导致了高俨及其亲信的被杀,也为随后的北齐内部政治斗争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4.
乾隆统治时期,清中央政府彻底平定准噶尔部,是清代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重要事件,也是乾隆全部政治活动中的一件大事。研究和正确评价这次战争,对于清代前期史的研究和乾隆其人的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乾隆对这次战争的指导这个侧面,对上述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这次战争,大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清军两路出  相似文献   

15.
<正> 北宋王朝(960—1127),从它建立开始,便面临着复杂的民族关系问题。北方的辽(有时称契丹),西北的夏(习惯上称西夏),经常侵扰边境,不断发生战争。在这些战争中,北宋虽然有上百万的正规军,又是当时最富庶的国家,但却不能取胜。它不仅不能打败辽国,就是对仅占有数州之地的西夏也招架不住,一败再败。在以往有关北宋对外战争的  相似文献   

16.
从路易·波拿巴的政变谈起 一八五一年十二月,法国发生了路易·波拿巴的政变。波拿巴政变之后,解散议会,实行军事独裁,并于第二年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从此,资产阶级的反动独裁专制代替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议会制。 为什么波拿巴这样一个流氓、骗子、野心家会在一八四八年选举大总统时,以绝对多数的选票登上宝座?为什么他又会顺利地实现了称帝独裁的野心呢?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波拿巴利用了法国广大农民的个人崇拜思想。  相似文献   

17.
日本侵华时期,其大众传媒积极参与法西斯当局的侵略战争,一方面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功能对国民进行战争动员,在社会上形成了支持法西斯战争政策的意见气候,有力地推进了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战争.另一方面,媒体积极从事对外宣传战,粉饰法西斯的侵略罪行,从而沦为了法西斯扩大侵华战争的吹鼓手与帮凶.  相似文献   

18.
唐雯 《中国社会科学》2012,(3):182-204,208
先天二年政变是玄宗最终掌握最高权力的惊险一跃,而这一事件牵涉到玄宗与睿宗父子间激烈的权力争夺,因此唐代史官在国史中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讳饰。然而以张说所作的郭元振《行状》为切入点,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则可展示玄宗与睿宗及太平公主在政变之前激烈的政治较量、七月三日政变当天的整个过程,同时揭示政变后玄宗通过削弱政变功臣郭元振的权柄、最终掌握所有权力的真相。对于这场政变全方位的探索,显示唐代国史的书写通过遮蔽政治事件的关键性细节、重塑参与其中的政治人物,从而使史书记载最终符合其"政治正确"的逻辑。  相似文献   

19.
陈颖 《北方论丛》2002,(2):89-100,104
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是在近代反侵略战争背景和近代小说革命的浪潮中发端的,并义无返顾地担当起为社会政治服务的使命;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20年代末"反战"小说曾昙花一现;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的第一个创作热潮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和国统区各涌现了众多风貌各异的抗战小说,解放区战争小说则题材新颖、风格独特;50年代掀起了战争小说创作的第二个热潮;80年代中期之后战争小说创作逐渐摆脱了政治的单一影响而走向了多元.  相似文献   

20.
甲申政变,亦称“甲中易枢”,是发生于1884年4月8日的清军机处大改组事件。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五大臣,全部被罢黜。随之推出个新军机班子。这次政变震惊了朝野,有人将它与辛酉政变并议,视为“二十三年中两大变局”。刘厚生先生在《张謇传记》中提出,“罢斥恭王”是“那拉氏、醇王及李鸿章三人合作的”,认为李鸿章参与了甲中政变(以下简称“刘说”)。笔者对此实难苟同,试以管见相辩。 一 甲申政变是慈禧和醇亲王奕譞合谋的产物。权力转换,是其易枢的根本动机:一方面为慈禧和奕訢之间,围绕着谁控制皇权问题,明争暗斗长达20余年,以后者被彻底剥夺了政治权力而了结;一方面为奕譞受慈禧拉拢怂恿,自恃父以子贵,与奕訢的分歧激变成谁掌握枢权的同根相煎,结局是奕譞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