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功能的实现或法律的实现是法律通过指导人的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实际影响。法律的实现是法律运行成功的结果,是对法律的正面评价。法律规范预先通过划分权利义务设定行为模式指引人的行为为生活带来便利,所以法律功能实现的基本途径是法律要求人们按照法律规范预先设定好的行为模式正确地行使权利,承担义务,将法律规范中的权利义务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权利义务,在社会中形成法律秩序。从法律功能实现的基本途径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功能的实现在立法层面要有制定良好的法律,执法层面政府要严格执法,守法层面公民形成法律的信仰,最后还要有必要的法律监督。法律是规范人行为的规范,每个人只要按法律预先设定好的行为规范行为,不对他人造成伤害,社会就会呈现一种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无论人与自然、人与人还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都离不开法律的调整,并经法律调整成为法律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人治与法治优劣问题的讨论,不仅标志着沉寂了几十年的中国法学开始复兴,也标志着中国的法律人对法律在中国现实社会中地位的认识不断深入.但笔者注意到,这次讨论基本上是围绕人治与法治的社会功能而展开,或者说讨论的焦点是人治与法治两者哪个更适合现代中国,很少触及人治与法治的价值追求.而笔者认为,人治与法冶的价值追求才是人治与法治最本质的区别,也是比较二者优劣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4.
一、"督导精细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学校现代化的关键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实现社会现代化.只有加速实现现代化,中国才能走进世界前列.而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或者说实质,则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靠什么?当然靠教育.因此教育的现代化就不仅成了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了社会现代化的先导.  相似文献   

5.
就像传统的中国人生活在家族,农村的中国人生活于村落之中一样,在当代中国.几乎每一个城市人是生活于特定的“单位”之中的。在社会学意义上,单位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样式和生活空间,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公共空间,因而单位构成了中国人生活的原点。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单位的政治意义在于,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和社会调控形式,单位是中国社会在制度和结构两个层面上超越传统社会的重要体现。它与国家之间关系紧密,作为国家调控体系的基本单元,单位既是国家政策的最终落实者,又是整个政治体系的支撑者和资源的最终分配者。 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是一个“单位时代”。改革告别了“单位时代”,中国社会进入了“后单位社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单位”作为一种组织已不再存在,只不过存在的方式、形式、功能、内容、意义等有了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实际上体现了中国现代化战略 和模式的变化,体现了市场化过程中社会调控体系的再造。这种再造要取得成功,依赖于三重因素:单位组织的创新;单位外社会体系的丰满;确立多元化的新型权威结构。  相似文献   

6.
法律是理性的,同时它更是一种实践的理性。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法律观把法律的实践理性解释为对话和沟通,从而提出了交往理性法律观,这让我们对法律的实践理性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对法律的实施与适用开辟了一个新的路径,这无疑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不确定性是中国古代立法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的产生部分是源于中国古代"实用理,陛"的思想只重法律的工具性作用,而忽视对法律的价值和体系的认识;部分是源于中国古代是一个专制集权的社会,完全不存在"明确的法律"产生的条件,相反,"模糊的法律更有利于权力集团对社会的统治.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提出依法治国方略,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历经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江莹 《科学咨询》2005,(15):12-13
一,纠纷解决制度的多样化 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由于经济上的利害关系,价值观的不同,以及思想、名誉、地位的差异,难免导致冲突与纠纷.现代法治社会为避免人类在无休止的纷争中毁灭,设立或承认了多种处理、解决纷争的程序制度(如诉讼制度、仲裁制度、调解制度……),以和平解决纷争.在跨世纪之今日,纠纷之质与量都不同于往昔,在内容上、类型上更趋复杂化、多样化,从而现代法律发展中出现了一种新倾向,当人们卷入一项法律争议时,不愿意把它提交法院这个一般认为本来就是解决争议的自然场所去解决.许多申诉人更喜欢通过某些司法外的程序解决他们的争议,越是发达国家,这种趋向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领导文萃》2007,(8):12-17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有的美好理想,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永恒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现代和谐社会存在复杂的社会分工,更需要运用法律规范来组织、调节社会关系和调整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并明确要坚持法治国宦、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法洽中国建设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同样要以法律为依据,按照法洽建设的要求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法建为基础在法洽社会,一切行动都要以法律为基础,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通过影响人的意识而发挥作用的一种行为,同样需要以法律为准绳。绝不能从上位者的心态出发,以强制性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做出违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科学咨询》2002,(9):21-26
一、多元社会背景下中国弱势群体的发现 ■有"强势"必有"弱势",这是多元社会背景下一种必然的对应.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社会的分层是客观存在的,国家可以通过市场的法律的等诸多手段调节其利益关系,缩小各阶层之间差距,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不当得利制度作为债的发生原因,旨在调整无法律上原因而发生的财产变动,历经各个国家和地区私法的继受与发展,已构成民法上的基本制度.本文从不当得利的概念、性质、法律构成、法律效力等角度,作一些探讨,以期能将这一制度更加明确,使之更充分地发挥调整社会生活的法律功能.  相似文献   

14.
法律职业道德是身为一个法律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条件,一个法律职业者,缺失了法律道德,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品质和灵魂,这样的人是不配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职业者的。在当今社会,由于法律职业者职业道德的缺失,特别是司法裁判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导致的显失公平与公正的案件数不胜数,引发了对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周非 《科学咨询》2005,(17):21-22
法律援助制度是中国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诉讼程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法律援助制度弥补了有偿法律服务机制的缺陷.对完善法律体系,实现社会平等,促进司法公正,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法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物证作为一种科学证据在诉讼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国内物证技术的教学仅在个别大学的法学院开展.这远远不能满足诉讼实践的需要.时代发展要求现代法律人才必须具备基本的物证技术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司法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7.
家庭保姆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在法律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家庭保姆的合法权益却往往不能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本文以中国现有立法为基础,浅析家庭保姆与雇请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以期明确其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宪法和法律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相结合的道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很多法律仍然停留在书本上,尚未转化为我们共同的生活准则,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即法律实施问题成为法治建设中最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刘灿 《领导文萃》2011,(11):16-17
法律权威是法律得以存在和运行的基本力量,没有了法律权威,法律存在也就毫无意义。“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世未有无法之国而长治久安者也。”无论一部法律制定的程式是如何完美,内容是如何与社会实际相适应,体系的设计是如何精巧,规范是如何完备.  相似文献   

20.
朱世陆 《决策》2001,(6):43-44
新华社5月8日电发了<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与以往的历次整治相比,这次整治有两点不同,一是这次整治市场经济秩序是全面出击,是依据相关法律全面规范生产行为、市场交易行为、政府经济行为与政府和企业间行为,而以前是针对某行业、某种市场、某一政府部门的专项斗争.二是目的有明显的高低之分.以前单项斗争整治目的在于扭转某一经济现象,因而基本是一种纯经济行为,而本次整治是社会经济的系统整治,因而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