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当代文化从其内容构成来看,可以分为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由高级知识分子承载与体现的精英文化,以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大众文化。当代文化建设应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并通过积极建构主流文化、不断拓展精英文化、努力提升大众文化来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是意识形态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性刺激了大众文化的形成,世俗化促进大众文化的流行。从意识形态维度上分析,大众文化既有先天不足和后天无序、盲目,也有先进文化的因子和符合时代的精神。意识形态要正视大众文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这一现象和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逐渐在我国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级。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引领、规范大众文化,使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这一现象和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逐渐在我国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级。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引领、规范大众文化,使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文化与官方文化因为其共同的利益出发点可以相通融合,而且大众文化的发展现状也需要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来引领。因此,作为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重要管道。大众文化可以从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从向传统文化、精英文化吸收资源等方式来践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的二重性及其价值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是低层次的文化 ,拥有最广大的受众 ,具有商业性、流行性、庞杂性的特点 ;其存在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的二重性 ;对大众文化的价值引导 ,一是需要精英文化介入其中 ,二是需要“唱响主旋律”,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驱力,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应当在正确认识先进文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正确处理文化的源于流、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文化的一元化与多样性、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在开展文化启蒙、培育市民社会、推进民主政治的同时,其强劲的扩张也造成当代大学生理性精神的缺失,表现为理想主义价值的失落和功利主义的泛化。必须加强先进文化对大众文化的价值引导,充分挖掘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的结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我国大众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论述在大众文化影响下的电视娱乐节目。在大众文化时代,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迎合了大众的口味,具有娱乐化、商业化和大众化等特点。同时,对大众文化时代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历史产物,中国大众文化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阐述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历史发展阶段,分析认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出场有着独特的历史语境,有着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笔下的大众文化的内涵,这为它的历史合理性和合法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分析界定,认为纳西族文化的本体实质是通俗文化。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媒介文化全球化,纳西族社会文化有部分呈高雅文化变化的倾向,在与大众文化的交汇中,纳西族高雅文化无力应对其侵袭。为了保持纳西族文化的持续发展,提出应当要创造出纳西族大众文化,与汉民族大众文化和西方大众文化进行同质谈判协商,最后达到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而要创造纳西族大众文化就必须回归本民族通俗文化内核,同时借鉴先进大众文化的形式和传播渠道建设,从而创造出有本民族特色的纳西族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化的崛起是伴随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消费娱乐要求的提高、现代大众传播手段的普及、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市场经济的实行引致的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而兴起的。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大众文化有其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大众文化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大众、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等问题的重新考量成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具体运用和真正尝试。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在1990年代初进入中国,曾一度受到追捧但旋即遭到冷落,这固然与国家关于文化工作的大政方针的重大转折有关,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作为剥离了具体语境的空洞抽象的一般理念移植过来,并不适用于中国的实际问题。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批判,往往是出于历史的惨痛记忆而作出的过激反应和过度阐释,妨碍了对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公允评价。这就导致其理论存在明显的盲点和缺环,也使得对其进行"症候解读"成为必要。从对其所作的"症候解读"可以得到感悟:对于当今中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正能量,我们理应给予充分的估量和积极的倡扬。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及其生成背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中国改革开放 ,尤其是 90年代以来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在城市里 ,大众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可以预料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进、城市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大众百姓闲暇时间的增加 ,社会对大众文化的需求将会有更大的增长。毫无疑问 ,大众文化的普遍流行 ,已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围绕大众文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生成背景、现实发展及其走向等问题 ,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西方大众文化辩护理论是大众文化批评史上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它执持民粹主义的价值立场,对确立大众文化的合理性及合法性地位功不可没。中国大众文化批评文本大多刻写着擦抹不去的西方文化理论的痕迹。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以及本雅明、费斯克等在大众文化的辩护上不谋而合。大众文化辩护理论与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之间存在着互补性,在关于大众文化的价值判断上避免了或肯定或否定的单极化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大众化虽具有大众性,但它不同于当代大众文化.它是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比较薄弱的商品经济和民主意识基础上,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断发展,经由中国共产党人和其他先进文化人的自觉推动,向着社会大众靠近和发展的文化.它的形成发展,它的思想理论对于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尤其是当代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在历史基础、原则立场、指导思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时代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是各种观念角逐的重要场所,具有肯定性与否定性的双面功能。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通过大众传播活动,使理论形态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制度构建的核心和灵魂,同时通过公共政策的贯彻执行,使其深入人民大众的观念形态,并转化为内在的信仰。大众文化传播的特点,能够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心话语。考察此理论的源流可以分为滥觞阶段和发展成熟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四大基本内容。结合中国大众文化现状来看,其理论从多角度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早期遵循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等人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这一主题展开对大众文化的讨论,然而两者结论却有重要差别。霍克海默的后现代倾向使得大众文化在其批判下沦为具有宰制意义的神话,哈贝马斯则回归批判的核心,重新赋予大众文化解放意识。对他而言,大众文化的娱乐化、消费化、浅薄化的危机形象只是表面现象,经由理性批判揭示其交往结构的缺失这个深层问题才能发现大众文化的演进逻辑。由此,大众文化可以经过重建程序而获得解放意识并继续发挥其拯救效能。  相似文献   

20.
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长军 《南都学坛》2002,22(2):104-108
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站在精英主义立场上对大众文化继而对其母体———资本主义社会持激进的批判态度的理论倾向 ,是一种从负面性上阐释大众文化的理论———批评范式。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可将其视为一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产物。奥尔特加、罗兰·巴特、女性主义理论、葛兰西、哈贝马斯、杰姆逊。法兰克福学派等共同书写了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规范和引导着西方大众文化实践的发展方向 ,至今仍然是权威性的大众文化理论话语资源 ,对建构中国大众文化理论框架也具有参照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