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振忠1964年10月生于福州。1982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曾被评为具有学术发展潜力的“优秀学生”,1986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考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硕士生,1989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9年免试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春季毕业,留校任教,当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讲师。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  相似文献   

2.
李学勤先生的经历简单,我们很容易在他的著作封皮上找到,如前几个月出版的《夏商周年代学札记》说,他“1933年生于北京,读书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至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1954年到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他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现在的名片上印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和李学勤先生日常接触,很少听他谈自己的过去…  相似文献   

3.
顾颉刚先生与西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12月25日,是古史研究大家顾颉刚先生逝世周年。作者着重介绍了顾颉刚先生对西北地区历史研究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文史哲》1998,(1)
李德征教授与中国近代史研究李德征教授,山东章丘人。1938年生,195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61年师从陈旭麓、夏东元、钱实甫先生,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在山东历史研究所,1972年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曾任系主任,获得过“山东大学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5.
《新疆社科论坛》2009,(1):F0003-F0003
苗普生,男,汉族,1948年11月生,山东省茌平县人,中共党员。1986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并分配到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室副主任,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现任新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兼任中国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维吾尔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新疆历史学会会长、新疆国史学会副会长、新疆地方志学会副会长等。  相似文献   

6.
栾成显1941年6月生于辽宁盖州市。1964年8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历史研究所研究生。此后一直在历史研究所工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史研究》编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徽学研究中心顾问、中国明史学会理事。2001年起任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任日本东洋文库外国人研究员。1994至1995年任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人物名片:李学勤先生,1933年生,北京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务。曾担任的主要学术和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等。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李学勤先生在历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成就卓著,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8.
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台湾历史文化渊源》(约34万字),是友人姚同发先生历经近四年辛勤耕耘的成果。在这部著作里,他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朴实生动的语言,从多学科视野、大文化格局,阐述了台湾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勾勒其来龙去脉,厘清了台湾历史与祖国大陆历史、台湾文化与整个中华文化的源流关系,从而达到为台湾历史文化定位的目的。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发表的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中提出了中华文化“纽带”论,1998年在钱其琛副总理倡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在此背景下撰著的《台湾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9.
吕实强先生,山东福山县人(今属烟台市),1927年6月16日生,现年59岁,是台湾当代史学名流。1953年,吕先生毕业于台湾省立师范大学史地系,1955年2月进入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研究,以迄于今,凡三十余年。其间,1962年至1964年,曾赴美国哈佛大学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两年。1969年起,吕先生先后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与历史研究所兼任教授,讲授《中国近代史》与《中国社会史》等课程。  相似文献   

10.
杨向奎先生     
《文史哲》1999,(4)
杨向奎先生,字拱辰,1911年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先生于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历上系,毕业后不久,遭遇"七·七"抗日事变发生,经由长沙展转子兰州甘肃师院和西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1946年受聘至青岛任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青岛解放后,改任新成立的历史系主任和文学院长等职。1956年调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至今。先生在北大历山系学习时,最早选修厂顾颉刚先生开设的《尚书研究》课程,开始步入厂研究经学和中国先秦立、古代地理学的治学道路、随后又受傅斯年先生的影响扩人厂研究领域。1993年,傅先生在课堂上宣讲《夷夏东西说》时,发…  相似文献   

11.
百岁寿星刘绪贻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在武汉大学,我与刘先生虽不在一个系,又是晚辈,但多年来亦常有来往,并拜读过先生一些文章,深为先生对当代社会敏锐深邃的历史眼光而叹服;且结合自己平时的思考,从中悟出一点道理来。值此先生百岁华诞之际,我想将自己所思考的道理整理出来,作为向刘先生的一份感谢和祝贺。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是浙江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成立于2006年5月。中心设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依托对浙江历史文化研究有深厚基础的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文化研究所和省方志编纂办公室,现有科研人员31人,其中研究员16人,副研究员9人,助理研究员3人,行政秘书1人。主任:张伟斌。中心以浙学研究、浙江名人研究、浙江地方史研究、浙江清代民国文学研究为科研主攻  相似文献   

13.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是杜赞奇先生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在书中,杜赞奇力图解构“线性史观”中民族国家的叙事垄断,并通过撰写“复线历史”来拯救民族国家之外失语的“他者”。在他看来,“拯救历史”的尝试并非要还原历史之真,而是要为人们呈现一个更加丰富、多元化的历史,其意义在于提供一种解读历史的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新疆社科论坛》2011,(1):97-F0003
纪大椿,男,中共党员,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1935年2月生干浙江杭州,1937年全家迁居上海,1951年入同济中学;1953年就读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历史研究室,系新疆社会科学院最早的一批专业研究人员,历任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任新疆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延聘至1999年底退休。  相似文献   

15.
“早期启蒙说”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的中国史学界,侯外庐先生以其不肯曲学阿世的崇高人格和独树一帜的理论建树,凸显了以追求真理为最高目的的学术研究所具有的非凡价值。其“早期启蒙说”,通过社会史与思想史的统合研究和对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的精微辨析,突破西方学者对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的传统偏见,超越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对立,论证了中国有其内发原生的现代性思想文化的历史性根芽,以此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接着侯外庐先生往下讲,文章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启蒙反思”的思潮作了具体的分析评说,深入探讨了“早期启蒙说”对于突破体用两橛、中西对峙、传统与现代截然二分的思维方式,探索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所具有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5):F0003-F0003
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承办,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协办的黑龙江省历史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7月20日在哈尔滨市召开。学会常务副会长、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王军主持开幕式,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纪委书记战继发代表承办单位致辞。  相似文献   

17.
雷海宗先生的理论史学和实践史学思想基本体现在《历史过去的释义》一文里,他在文中主要谈及或论述三个问题,一、区分“历史”的两种含义,即现实中的历史和史学中的历史;二、分析史学中历史的特性,即主观性、流变性和时代性;三、强调研究历史的现实性及其未来指向性,告诫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不仅要重构过去的旧历史,更要努力创造现在和将来的新历史。  相似文献   

18.
当今的历史研究,在继续加强考证、编纂的同时,更应该努力做好对历史的解释。将大战略理论运用到历史研究中来,将关注点放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各个政治集团的决策机制和决策过程,以及各自决策水准的高下,因此能够更加深入地解析那些促成历史发展演化的动力因素,全面总结历史经验,从而为解释历史开辟了一条新路。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兆仁先生,长期从事史学理论、中国古典韬略思想和西方大战略理论的研究,著述颇丰。近期,他推出了《大战略决定命运:清代兴盛衰亡历史解释》一书。此书酝酿多年,会通中西古今,首次运用大战略理论来解释从晚明到清末的历史演化,得出很多新见,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在口述历史方面,唐德刚先生堪称权威。他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顾维钧回忆录》《李宗仁回忆录》和《胡适口述自传》。可以说,这位哥伦比亚大学的史学家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即从历史亲历者的视角,为读者展示了一幅近现代中国生动而鲜活的画卷,为挽救宝贵的历史资源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校华侨研究所名誉所长、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杰勤先生,因患心肌梗塞,不幸于1990年5月9日逝世,享年77岁。朱杰勤先生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院。以后一直在高校或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历任国立东方语言专科学校教授,南洋研究所研究员兼史地研究室主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亚洲史教研室主任,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