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史是20世纪60年代历史学一个新兴的学科分支。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种类迥异。城市起源和种类的多样性给城市史研究造成一定困难。空间融合了城市的所有重要因素,其中就包括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城市是由空间网络构成,然后是政治的,城市是权利和宣誓的共同体。这两个特点构成了城市的公共空间,这个空间的特性构成了欧洲建设民族国家的一个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2.
城市历史社会学是历史社会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其理论主要来源于城市科学、历史学和社会学,其中历史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和城市历史学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学、城市规划学和综合性的城市学构成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城市历史社会学的方法论侧重于城市功能、城市历史和城市社会三方面,具有较强的历史透视作用,已经成为寻求历史学与其它学科融合、历史资源与当前发展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低碳观念的深入,低碳城市建设逐渐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尽管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地域空间结构、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低碳发展政策和实践为我国提供了重要参考。如何将国外城市低碳发展的经验融入到国内城市化的进程中,以中国特色的城市低碳发展战略推动城市转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现实问题。结合温哥华市在绿色低碳城市方面的政策措施,从城市绿地规划、低碳建筑、低碳交通规划与设计、社区能源规划等方面对温哥华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剖析;结合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低碳城市顶层设计、差别化的低碳理念、公众参与、土地功能区的适度混合与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等方面提出未来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4.
城市治理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抓手。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意义的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为新时代城市治理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紧密把握中国城市发展现实,不断创新发展了城市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范式。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是揭示现代城市形成发展和治理深层机理的理论,以此为视角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范式,不仅有助于深化把握城市治理的核心议题、现实挑战和实践进路,而且有助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现实创新发展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从核心议题层面看,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提供了全球化、城市化和生态化议题。全球化是洞悉中国城市治理本质的历史境遇,城市化是把握城市治理机理的现实进程,生态化是城市治理的战略议题,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范式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实现了与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的理论关联。从现实挑战层面看,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面临...  相似文献   

5.
城市发展是一个国家迈向文明发达的必经之路,其中体育和体育精神更是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精神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体育运动是真善美的统一,因此体育精神有利于构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和谐社会,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更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城市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览目前城市研究的现状,城市伦理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不论是从历史的角度、现实的角度还是从学理的角度,作为人类的聚集形式的城市内在地具有伦理属性。而从城市的产生、发展、城市社会生活方式及其交往结构、城市化以及城市文化建设等角度来看,城市伦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整体背景下,作为一个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鲜明个性的城市,武汉所积淀的深厚的城市文化记忆资源亟待挖掘。武汉城市记忆具有历史态、现实态和未来态三个堆度。只有通过对武汉城市记忆的不懈持守和不断创新,才能为武汉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以及在全国再度辉煌提供文化助力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8.
城市史研究述评:意义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史的研究以西方学术界为早 ,其理论核心是基于欧洲经验的城市发展观。城市史作为解读中国史 ,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种新方法新视野 ,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模式 ,可行的基本的研究方法是一方面用欧洲的经验来评价在中国发生的历史现象 ,另一方面则用中国的经验来评价欧洲 ,通过互为主体 ,构建城市发展的理论模式和价值标准。城市化理论作为分析和研究城市发展的基本核心概念 ,支撑了城市研究的方方面面 ,城市化是城市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城市性质的演变。以城市史研究的角度来解读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 ,重构历史 ,必将为历史学科的发展投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中共发布"五一口号"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中共历史、统战史和民主党派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从历史过程看,应该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来进行这一进程的历史分期.从历史经验看,确立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国情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现实发展的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必须始终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必须坚持的原则.这三点是最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空间的三维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面对来自自身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和挑战,无法回避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悖论,从城市空间架构的文化维度来审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城市传统文化的历史空间、城市现实文化的多元化格局以及城市未来文化的伸展空间等方面出发,阐释了城市空间的文化的绵延性、空间展开的多样性及其超时空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文学史意义在于,从空间视角重新认识和研究古代文学,充分发掘和利用长期以来被忽略的城市文学资源。有助于建构起时空并置、更加完整和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此外,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文学还可以为当代文学史研究提供一个广阔的历史视野与意蕴深厚的历史文本。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朝代,而城市史则是近20年才逐渐发展起来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唐代城市是近几年来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但至今还尚未见到对唐代城市发展原因全面论及的文章.历史上看,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转移、农村社会结构的破坏、工商业互动及市民阶层社会生活的影响五个方面成为唐代城市发展的推动因素,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历史学本质上应该就是“现实批判”,即历史研究要从自身的独立的学术立场出发,对现实和社会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它不是要求历史学家都研究现代史,而只是要求他们研究历史时对现实关注的思想性和意向性———历史研究要满足人的现实需要。历史本身是历史学的意识对象,这使历史研究有了一个全新的思想基础,从而历史研究总是在现实的意识中进行,这就是批判意识。因而,现实批判在逻辑上优先于历史研究,在空间上同步于历史研究。现实批判构成了由旧史学向新史学革命性转换的动力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化城市的语言服务环境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城市的国际化进程中,多语服务环境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软指标之一.国内城市在语言服务环境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可以以"城市语言服务体系"为核心构筑良好的多语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文化史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理论和历史研究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史学形态,它的兴起拓宽了历史研究和文化史研究的范畴和领域,使历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推动了跨学科的历史研究的发展.教育史学作为教育学与历史学的一门交叉学科,与历史学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应该也需要从历史学中汲取营养,获得自身新的发展.近些年来在教育史学界悄然兴起的教育活动史研究可以从新文化史当中获取一些新的启示.新文化史视域下的教育活动史研究需要实现“三个转向”:研究视角应从上层转向民众,将人重新放回到历史当中;研究重心应从宏大转向微观,注重具体描写;历史撰述应从分析转向叙事,注重平实生动.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的社会科学研究门类中,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可以说是一个与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相交叉的、具有多重身份的跨学科领域。从历史学的眼光看,人文意义上的历史无非是由人的活动以及人活动于其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构成的,故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就成为理解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门径;就政治学的立场而言,政治制度乃是政治现象中最具稳定性和规范性、也最容易把握的部分,因此制度研究就成为政治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只有经过制度研究阶段,才能谈得上向政治行为研究阶段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政治制度史又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要想全面深刻地分析社会,当然不能回避这部分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学界对梁启超的研究硕果不少,对其历史学方面的研究也日渐深入.但是,他的历史观很少人研究.流行的观点都认为他是历史唯心主义者.然而,细读梁启超文论,会得出很不相同的结论.他无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也就不会衍生出唯心主义历史观.此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准绳,将梁启超的史论规出绳墨之外,既不学术,也不利于历史学的发展.其实,把梁启超的历史观与唯物史观作一个比照,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学科史的发展进程中,历史社会学与社会史学科内部处境相似,既作为分支学科推进,也作为学科整体范式的追求,在社会学与历史学的交叉互动中扩展各自的学科视域.《社会学研究》和《社会》两本社会学代表期刊在近十年中共有46篇文章与历史维度或历史事件相关,可划分为明清之前中国传统社会研究、明清史研究、近现代史研究三个维度,前两类较多偏向于社会史路径,后一类则多选择历史社会学路径,范式的倾向与研究关注的历史时段及材料息息相关.历史/时间维度与社会/关系维度共同加深了学科自身对学科间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全球文明史》与"世界史"概念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皮特.斯特恩斯等所著《全球文明史》中体现出来的世界史方法论和体系思想,笔者认为,“世界史”与中国史不应是对应关系,中国以外国家、地区史不是世界史,只有从总体把握世界历史宏观进程的研究才是世界史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历史学内部学科分支类目重新斟酌的建议,并结合《全球文明史》就具有整体观念的世界史的编纂学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城市发展的三要素分别为神圣、安全与繁荣.它们在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历史语义.其中最重要的是约束条件的变化.在现代社会,城市发展的安全要素容易得到满足,而城市发展中不容易跟上时代变化的因素除了由经济繁荣所决定的繁忙,更在于城市的神圣价值难以找到实际载体.认为大力发展规模收益递增的创意经济既有利于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也有助于形成一个新的制度性公共议题,构筑现代城市精神.从根本上说.发展创意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