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艳晖 《兰州学刊》2012,(4):141-145
社会保障行政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部分组成。逐一评述我国台湾地区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其中重点阐述社会保险制度,并与我国大陆的相关制度加以对比。在此基础上,探求台湾地区的社会保障行政制度可资借鉴的经验,具体而言,包括:社会保障行政制度"立法先行";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履行保障人权的国际义务;社会保险从"综合性"逐步向"单一性"转变;提高社会保障领域立法的层次和适时调整社会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2.
郭丰 《云梦学刊》2014,(4):78-83
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追求创造财富的效率,社会保障的功能则是辅助市场追求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加快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维系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框架可进行二维划分:一是横向的社会保障项目,二是纵向的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过程,只有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及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不断改进、充实和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架构,才能使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服务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进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和推进,中国和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双方经贸规模逐年扩大,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愈发频繁,由此衍生出跨国劳动力的社会保障问题,迫切需要中国和东盟在社会保障领域开展合作以保障跨国劳工社会保障权益,促进劳动力在区域间自由流动,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纵深发展。当前,中国和东盟跨境劳工社会保障需求强烈,各国已有社会保障的制度基础,中国—东盟社会保障国际合作也具备实践基础,但中国—东盟社会保障合作仍面临着劳动力跨国就业的非正规性和社会保障的非便携性、中国—东盟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较大、受利益壁垒阻隔、东盟组织机构的协调能力有限等制约因素。对此,可与国际惯例接轨,积极构建完善的中国—东盟社会保障协定,建立多种渠道的社会保障区域协调机制,健全劳动力跨境流动的合作机制及配套服务,从而构建中国—东盟社会保障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面对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困境,认为关键问题源于社会保障的体制性障碍:长期重视社会保障建设轻视社会工作发展;社会保障的服务性保障职能缺位;社会保障缺乏与社会工作在教育及实践领域的互补与融合等.因此,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与中国社会保障政策改革应走协调发展与相互融合之路,共同成为传递社会福利事业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面对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困境,认为关键问题源于社会保障的体制性障碍:长期重视社会保障建设轻视社会工作发展;社会保障的服务性保障职能缺位;社会保障缺乏与社会工作在教育及实践领域的互补与融合等。因此,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与中国社会保障政策改革应走协调发展与相互融合之路.共同成为传递社会福利事业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立法刍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保障立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研究具有学科建设的开拓性意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保障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而且社会保障立法基础也将不断雄厚。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社会保障政策模式具有国家主义取向下的浓厚工业成就特质.这种政策模式特质通过政策的非商品化程度、社会分层效应以及国家、家庭与市场的关系三个角度反映出来.具体表现为:社会保障政策的非商品化程度总体上不高:它将社会各阶层固化在各自的适当位置,使阶层间的界限清晰且不断拉大,维持并深化了原有社会分层;在国家、家庭和市场的关系上,国家力量十分强大,中央与地方政府分级负责,家庭传统保障功能不可动摇,社会保障的市场力量软弱,急需培育.  相似文献   

8.
全球危机以来,欧美各国都出现了削减社会保障浪潮,西方媒体也大肆渲染是社会保障支出造成了债务负担。而美国竭力向全球推广的削减社会保障改革,不是客观的财政困难,而是美国不希望世界各国继续推行战后实施的社会改良政策,并企图通过私有化、放纵金融投机和削减社会保障等政策,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利益及遏制世界各国经济的崛起。实例表明削减社会保障不能解决财政困难,相反会频繁引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并促使实体经济解体。对此,中国应高度警醒,在未来一段时间,国家也应承担更多的社会保障责任。  相似文献   

9.
资产社会政策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重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近二十年来取得很大成就,其改革走向与世界趋势大体吻合。我们改革了过去国家承担一切责任的“高福利”制度,重新强调个人责任,例如引入个人缴费,建立养老金个人账户,医疗个人账户,住房公积金等等。“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成为中国社会保险的基本模式。这些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其实也是围绕着个人资产进行的。不过,多年来我们并没有从资产社会政策角度对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进行过研究。因此,吸收国际社科界处于前沿的学术成果,从资产社会政策的视角考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蔡笑腾 《河北学刊》2007,27(5):205-208
笔者从事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网络经济的发展已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而社会保障工作在中国尚属朝阳事业,如何让两者结合一起,充分发挥网络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优势作用,是社会保障工作新的方略选择和改革探索的新领域。结合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工作实践,本文从网络化经济时代的需求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战略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按城乡属性进行分类的社会保障制度 ,即二元社会保障制度 ,使农民一直处于中国社会保障的边缘。在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上 ,农民根本无法与其他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按照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公平原则 ,我国现行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无论从过去的形成、政策的影响 ,还是农村的现实需要都表现出一种公平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完善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汇总数据,可以对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主要分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状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作出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在制度建设上,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当务之急是根据社会现阶段所能提供的各种实际条件,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过渡模式.在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政策选择上,一是全面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险的覆盖水平;二是加大对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实施力度;三是重点关注社会保险水平较低的残疾类型及青年和高龄残疾人;四是推动各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险均衡发展;五是加快农村地区社会保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梁木 《理论界》2007,(8):62-63
自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来,我国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构建社会保障制度,走的是一条“政策之治”的道路。“政策之治”的存在原因是: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期;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社会保障负担畸轻畸重;社会保障领域诸多问题没有得到理清;社会保障“立法先行”在中国实现的条件不足等。文章最后提出“政策之治”是暂时的,“法治之治”才是必由之路,走向“法治之治”要具备以下基础条件:市场经济、政治民主和理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道路,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重点,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建立以社会保障为主体、集体保障和家庭保障以及社会救济、社会救助等并存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上,要进行多种制度创新;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规范性;积极探索非正式保险制度与正式保险制度相结合的农村社会保障的积极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下非正规就业者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与非正规部门的困境有关,非正规就业者社会保障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渠道,是经济景气时的劳动力和技能蓄水池,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迫切要求,也是金融危机下政府的社会责任.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非正规就业者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机会窗口出现,我国应该顺势而为,在制定适度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同时,加快构建融合了非正规就业者市场和经济特征的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多层次、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的社会功能与失地农民的利益补偿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中国正在进行着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使失地农民数量急剧增加。当前 ,对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不仅货币补偿标准低、数额少 ,而且缺失有力的就业扶持措施和基本的社会保障 ;很多失地农民陷入了“失地又失业”的境地 ,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急剧下降。但中国农村土地的性质有其复杂的特殊性 ,更附着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等特殊的社会功能 ,征地补偿方式也难以直接沿用国际经验。因此 ,征地补偿政策调整的重点应当置于长期的就业补偿和社会保障补偿 ,针对不同年龄段失地农民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探索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货币补偿、就业培训与安置、创业扶持和社会保障相结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制度战略升级与构建中国特色福利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社会发展正处于结构转型、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制度创新和制度典范战略升级的历史转折关头,社会保障制度典范向社会福利制度典范战略升级是重要组成部分。首次全面、系统探讨制度典范概念,制度典范升级的条件与环境,制度典范升级类型与途径,重点阐述社会保障制度"压迫"社会福利制度的诸多不利后果,社会保障制度向社会福利制度战略升级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和诸多优越之处,最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政策框架与"积极性"社会福利政策时代已经来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的形成和实践上。这种理论同剩余型模式与制度型模式的区别在于,它促进了“生产性的”、有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干预。发展型社会政策结合经济议题,力图通过协调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改善所有人的福利。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若干实际的社会投资策略和资产建设策略,实现社会政策从以消费和再分配为导向的服务转向提高受助者能力、扩大经济参与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干预方法,这使发展型社会政策明显有别于福利领域的其他方法。中国正力图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处于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改革的反思时期,社会政策的作用凸现。怎样在“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双重叠加的背景下,发挥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正的功能,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点政策议题。发展型社会政策对中国的启示意义是:(1)要重新重视和确立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主导角色;(2)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安排上要具备长远性、战略性眼光。  相似文献   

19.
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主导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强力带动下,当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有了很大进步和提高.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同时期政策的不同取向,农村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需要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宏观而深入的审视,对其弊端和不足加以揭示,在政策取向方面应更加注意发挥政府在农村社保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这既是现代政府治理的要求,也是对历史偏差的纠正.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强力带动下,当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有了很大进步和提高.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同时期政策的不同取向,农村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需要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宏观而深入的审视,对其弊端和不足加以揭示,在政策取向方面应更加注意发挥政府在农村社保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这既是现代政府治理的要求,也是对历史偏差的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