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静  王庆波  单丽 《职业时空》2008,4(6):33-34
教学、实践、实习一体化职业指导体系是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职业指导,提高其就业能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挖掘企业潜在就业能力,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专业对路的人才,以实现高校与实习单位双赢。一、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需要创新高校职业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功利性倾向严重,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课程与教材针对性不强,评估主体单一,从就业角度考虑应设置复合型专业,发展教师科研能力,与企业构建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最关注的焦点,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就当前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与走势,毕业生总量及初次就业率,个人期望值与现实,设计单位需求意愿等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艺术设计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企业用人误区,高等艺术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自身职业能力欠缺四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山东理工大学786名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对被调查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评判、就业意向和择业标准、专业满意度与重视度、就业影响因素、求助意向等进行了分析,发现被调查学生在就业单位意向、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择业时首选的地点以及对职业的月薪期望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利于顺利就业的倾向.建议就业指导人员引导大学生在择业时遵循主动择业原则、社会需要原则、发挥特长原则以及可行性原则,顺利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庭之  何曙芝 《职业时空》2008,4(10):167-167
实践就业一体化是指建立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核心价值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实践教学与学生就业目标相一致、全面服务于就业需求、强化学生与实践单位的就业联系,搭建实践教学、学生择业、单位择人相统一的优势就业平台。实现实践就业一体化,一方面能激励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和知识用于实践,提高学生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就业搭建优势平台,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成功就业。实践就业一体化已成为卫生高职校提高学生就业率、医院选拔优秀护理人员的一条捷径,对于医院、学校和学生而言是一个三赢的模式。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该校)护理专业在积极拓展学生就业途径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实践就业一体化的就业模式,多年的实践表明,该模式是提升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提升就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根本途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应该根据本专业对口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就业能力体系,打造就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必须摆正就业心态,以找准就业层次定位;掌握求职技巧,以把握好就业机会。由于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通过报考研究生来提高就业层次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职业》2008,(32):92-92
<正>《职业》(原《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创刊于1994年7月,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的职业指导、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人力资源类国家核心刊物,以"权威、独到、专业、实用"的特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在业  相似文献   

8.
《职业》2008,(29):77-77
<正>《职业》(原《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创刊于1994年7月,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的职业指导、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人力资源类国家核心刊物,以"权威、独到、专业、实用"的特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在业  相似文献   

9.
陈竹  周凯 《金色年华》2011,(1):10-11
文科生不选择与专业对口的职位,是兴趣使然,还是现实所迫?日前,复旦大学发布的《2010复旦就业行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显示,依据近几年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实际流向的统计分析数据,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越来越低,尤其在人文类基础学科如文史哲等专业上,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职业的学生甚至不到一半。  相似文献   

10.
高职毕业生首次就业选择时,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依据合理选择就业,不受企业大小、初始的薪资高低、地域等因素影响。以企业回访中高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实例,说明如何做好首次就业合理化选择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观点     
《现代交际》2009,(3):13-13
3月底,沪上的一些白领可能要面对集中裁员的现象。为了尽可能地鼓励吸纳就业,上海将补贴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各类单位。对本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用人单位(不包括劳务派遣类公司)吸纳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每年给予一定的补贴,并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相似文献   

12.
《职业》2010,(3)
《职业》(原《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创刊于1994年7月,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的职业指导、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人力资源类国家核心刊物,以权威、独到、专业、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姜玉芝 《职业》2008,(8):66-67
在技工学校的办学过程中,就业质量是检验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云南省综合技工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按市场需求育人,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适应能力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专业设置市场化,人才培养需求化。学校通过狠抓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按单位需求,结合学生数量及专业,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供需招聘会,创新就业推荐形式,开通就业绿色通道,帮助学生优质就业: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培养,使学生上学有补助,毕业有出路,实现“零距离”就业;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女工的职业流动性较大,影响其流动性的重要因素有:与就业单位关系、同事态度、工作稳定情况、婚姻状况和权益保障。与就业单位关系及同事关系良好的已婚外来女工职业流动性小,而与所在就业单位签定短期劳动合同的外来女工职业流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开展就业教育,主要措施有: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择业气质和职业能力;在职业教育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在职业教育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智能素质和身心素质;在职业教育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黄向龙 《职业时空》2008,4(8):120-120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近年来对我院控制工程系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觉得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择业中普遍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1.自卑心理。许多学生面对不可回避的职业选择,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主要表现在职业选择中畏首畏尾,不敢与招聘单位代表洽谈;在”双向选择“中未被看中就情绪一落千丈,  相似文献   

17.
瞿聪 《现代妇女》2014,(1):85-85,87
近年来,"低进入率"和"高流失率"现象频繁出现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行为当中,此状况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普通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困境。酒店业、旅行社等单位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正处于逐步上升阶段,然而通过多种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却并不愿意在对口单位就业。本文通过对重庆市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四学生的走访谈话及其问卷调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和三资企业深受毕业生青睐,而民营企业备受冷落,岗位期望以管理类为主,并提出一些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10,(8)
《职业》(原《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创刊于1994年7月,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的职业指导、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人力资源类国家核心刊物,以权威、独到、专业、实用的特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在业  相似文献   

19.
潘子彦 《职业时空》2012,(3):162-164
采用霍兰德职业兴趣倾向量表对442名工科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工科大学生总体的职业兴趣倾向为SEI,即社会型、经营型、研究型,这与专业发展要求有些偏离。其职业兴趣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存在显著的性别和专业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李金风 《职业》2013,(6):128-128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论取向正在各个学校扎实推进,其改革方法包括教育思想、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六个方面。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体系与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的对接为目的,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