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近代世界禁毒的先驱。1839~1840年间,他在广东收缴外国鸦片237万多斤,这是他一生中最具时代特征的光辉篇章,赢得了中外进步人士的广泛赞誉。可是,国外也有一些不同评论,如认为收缴鸦片只是一种“虚幻的胜利”、勒令烟贩缴出鸦片是中了义律的“圈套”、禁烟“引起”鸦片战争等。大量事实证明,无论从现状、历史以及世界全局来看,收缴鸦片都是一个伟大的成就。所谓“缴烟”中了义律的“圈套”,是一种倒果为因的谬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而且作了精心准备,决非禁烟引起。  相似文献   

2.
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开始,钦差大臣林则徐,根据道光皇帝“林则徐、邓廷桢、怡良,于(鸦片)收缴完竣后,即在该处督率文武员弁公同查覆,目击烧毁”的上谕,在广州虎门海滩,将从英、美等国鸦片商缴获非法输入的鸦片,“共有一万九千一百七十九箱,二千一百一十九袋,其斤两除去箱袋,实共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当众销化,至六月二十五日毁毕,历时二十三天.这就是震憾中外的虎门销烟壮举,是振奋整个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3.
清代伟大民族英雄林则徐1839年在广州查禁鸦片时,曾去澳门巡视,向澳葡官员“申明禁令,谕以安份守法”。澳门在那时是鸦片集散地。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也以澳门为推销鸦片的据点,奔走于澳门、广州之间。这是促使林则徐巡视澳门主要原因之一。林则徐当时任湖广总督,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在虎门销毁二百多万斤鸦片。林则徐在取得这场轰动中外的更大胜利之后,仍恐英国鸦片贩子和奸商利用澳门的藏匿鸦片,便下决心巡视澳门。  相似文献   

4.
18世纪70年代初期,英东印度公司获得鸦片出口的垄断权,开始向中国经营鸦片贸易。嘉庆元年(公元1796)鸦片输入达1007箱,“因嗜(烟)者日众”,“始禁其人口”,“裁其税额,自此入口之鸦片,率暗中偷售,而其价益增。”嘉庆五年,朝廷又重申烟禁。此后嘉庆皇帝还屡次诏申严禁烟毒之宗旨,但由于官场腐败,内外勾结,鸦片越禁,输入越烈。随着鸦片走私骤增,道光十八年,朝廷在上偷中指出“自鸦片流毒中国,纹银出洋之数,逐年加增,以致银贵钱践,地丁槽粮盐课因而交困”,使清政府经济上面临严重的压力。更由于鸦片走私猖狱,官奸“贿…  相似文献   

5.
论清代禁烟的举措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鸦片泛滥成灾,鸦片问题是清代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因此,清代政府一直主张禁烟。从禁烟的动机与效果看,清朝的禁烟经历了初禁、严禁、驰禁、渐禁四个不同时期。清朝建立伊始,吸食鸦片之风已经出现,特别是康熙年间,开放海禁,鸦片作为药材每斤纳税三分即准予输入,“其时沿海居民得南洋吸食法而益精思之,煮上成青,镶竹为管,就好吸食。其烟不数年流行各省,甚至开馆卖烟”。[1]到了雍正七年(1729年),每年鸦片输入量已达200箱。已远远超过国内药用的需要,这表明吸食之风开始蔓延,烟民人数正不断增加。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林则徐与澳门的关系,主要是在他受命钦差“使粤”时期和粤督任内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一方面,坚持行使中国对澳门主权,开展反击英国侵略者企图利用、控制、占领澳门的斗争;另方面,以澳门为窗口,组织翻译《澳门新闻纸》“探访夷情”,放眼世界,开始迈出走向“近代”的步伐。本文着重探讨他为捍卫中国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斗争。这场斗争,就其发展特点而论,大致可以划分为反利用、反控制、反占领3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反利用阶段。以反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企图利用澳门对抗林则徐收缴鸦片的斗争为主要内容。时间从林则徐使粤始,到1839年5月24日义律和所有英国人离开广州前往澳门  相似文献   

7.
道光帝个人对鸦片问题及整个鸦片战争的态度,对于鸦片之禁弛和鸦片战争之胜败的影响是巨大的。长期以来,人们大多认为道光帝妥协、求和、动摇、投降、卖国。也有学者作过新的探讨,或认为道光帝是抵抗派;或认为道光帝左右摇摆,在某一阶段主战,在某一阶段妥协;或认为道光帝是速胜论者,等等。本文认为,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的总体心态始终是主和的。 (一) 鸦片战争与鸦片问题紧密相联,因此首先应探讨道光帝对鸦片的态度。谈起禁烟,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林则徐。其实,在林则徐之前就早已开始禁烟了。据载,清朝最早的禁烟令发…  相似文献   

8.
鸦片的包装     
鸦片战争前,中国烟毒泛滥。英国不法商人对华走私的鸦片,产自印度。印度酷热多雨。载有鸦片的商船经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入南海,在热带洋面上得航行数十天,为保存、运输好鸦片,鸦片制造商精心包装鸦片,“把鸦片装入为便于偷运而特制的箱子”。产于印度东部孟加拉地区的鸦片名为“公斑土”(按;有些史书写成“公班土”),装放的“箱子是用芒果木制成的,分两层,每层有二十格,每箱共四十格。浓缩烟浆制成实体圆球之后,包以罂粟花瓣(按:鸦片的原料为罂粟果汁)和劣质烟浆制成的硬壳,垫以干罂粟叶,然后放入格内,每箱放满四十个烟球。为  相似文献   

9.
一 18世纪初,葡萄牙人为了挽回澳门海外贸易的衰颓形势,开始往中国贩运鸦片,从1729至1772年的几十年间,是葡萄牙人独操走私鸦片进中国的时期。他们以澳门为据点,从印度西北海岸的葡属租借地果亚和达曼源源不断地贩运鸦片至澳门,再由澳门走私进入大陆内地,初时每年约200箱之数,供中国人吸食之用。《大英百科全书·中国条》记载:“吸食鸦片当在吸食烟草之后……,而第一次关于此种嗜好的记录,则始于一七二九年,尔时输入之鸦片,纯由葡萄牙人供给。其出口年约二百箱。”1729年以后,中国吸鸦片的人不断增加,葡萄牙人运往中国的鸦片也随着逐年以20箱的速度递增,至1767年,入口的鸦片数目已达每年1000多箱。“则运一千箱,这样的数额持续了好多年,皆由葡萄牙人经营。”可见,澳门在18世纪初、中叶已成为鸦片输入中国的贸易市场、鸦片走私的基地了。  相似文献   

10.
论林则徐的货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林则徐的货币思想.文章共分三部分:一是论述了林则徐主张对外国银元实行市场管理,规范其流通轨迹,毋须对之实行"抑价"或禁止流通,并按市价收缴小钱的思想.二是论述了林则徐主张自铸银元以取代外国银元和维持钱票流通的思想.三是论述了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以塞漏厄,防止白银外流,挽回货币和财政危机的思想,及其禁烟的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11.
英国统治者发动的对我国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距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举行纪念鸦片战争发生150周年学术讨论会,重温历史,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努力奋斗。 第一,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充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侵略罪行。鸦片战争,这是英国要在中国大量倾销鸦片而引起的侵略战争。英国侵略者置中国人民的死活于不顾,支持将大量鸦片倾销到中国,毒害中国,掠夺中国的大量白银。1800年倾销了2000箱,1821年增加到5000箱,1831年增加到一万箱,1838年则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所以林则徐当时曾沉痛地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到广州禁毒不禁商,他要查禁的只是鸦片,并非盲目排外。1839年3月林则徐直接给美商经回信,区分良莠,为全面禁烟的大局服务。林则徐下令恢复中外贸易后,美国领事吐哪向林则徐保证嗣后本国各商遵例不敢贩卖鸦片。6月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准令外人观看,接见美国商人并与之进行会谈。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对外商区别对待,恩威并施,努力做好善后工作,将对外贸易纳入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7月在广州的美国商人在权衡利弊得失后决定按照林则徐的要求出具甘结,留在当地,几乎包揽广州的进出口贸易,获得客观的经济效益。不久美国商人拒绝与英商共同撤离广州,在客观上减轻了对林则徐禁烟工作的压力与阻力。林则徐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尊严,敢于、善于与外国人直接接触,正确处置好对外关系,实非易事。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和整顿海防期间,为了解西方事务和准备制驭之方,组织一批翻译人员翻译了大量的外文书籍和西方报刊,开国人现代翻译之先河。林译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所译出的材料后来成为国人第一批"开眼看世界"书籍的重要蓝本,而且,林则徐对待翻译谦虚、务实的态度,和采取回译务求翻译忠实、准确的做法,也是近代翻译史上值得一提的尝试。尽管很多学者都提到林则徐组织翻译西书西刊一事,但关于林则徐的译员、所译外文书刊、林则徐参与译事的动机及其与当时在华西人交游的关系等,则仍然有待进一步辨析。  相似文献   

14.
林则徐与澳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分赴广东查禁鸦片期间 ,为严厉打击英国侵略分子 ,积极争取了澳葡当局的合作 ,充分利用了澳门在了解世界中的窗口作用。因此 ,澳门在林则徐禁烟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卷一八六上《侯思止传》:“(思止)尝按中丞魏元忠,曰:‘急认白司马,不然,即吃孟青。’……元忠日:很思止,汝今为国家御史,须报利数较重。……奈何水风眠朱紫,亲行天命。不行正直之事,乃言白司马、孟青,是何言也!非魏元忠,无人抑教。’思止惊起惊作,曰:‘思止死罪,幸获中丞教。’引上床坐而问之,元忠徐就坐自若,思止言竟不正。时人效之,以为谈谑之资。”(4845页)按:“抑教”不词,当作“仰教”。《大唐新语》卷一二亦载此事,文字略同,“抑教”正作“仰教”。又《太平广记》卷二五八“侯思正”户正”盖“止”之误)…  相似文献   

16.
林则徐(1785-185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封建地主阶级的官场上度过的,在漫长的官场生活中,林则徐是一位廉洁的封建官员。他的廉洁思想和作风,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欲刚则无在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官场上,林则徐无论是在整顿河工、兴修水利、救灾放赈;还是在查禁鸦片、改革财政、开发资源等等方面,不仅表现了他的施政才干,使他所主持政务的地方,经济生活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且还表现他的廉洁思想——有欲刚则无,从而被当地人民群众称为“好官员”、“林青…  相似文献   

17.
清道光十八年冬,林则徐受命赴粤查禁鸦片,龚自珍为此写了《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赠行。龚集於此序后附入林则徐的复函。这两封往返函件都注有写作日期,但都需加以考订。龚的赠序,诸本皆于题下注“戊戌十一月”,据说是原函所注,但无日期。考龚序有林则徐“既陛”之事,序题又有“送”字,而林复函中又说是在都时收到龚的“惠赠鸿文”,可证龚序当作于林则徐陛辞以后出都以前。这是一封写来送行的信。按林则徐《戊戌年日记》记他十一月十八日陛辞,二十三日出都。由此推知龚的赠序当写于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前后。  相似文献   

18.
一林则徐任钦差大臣赴粤禁鸦片,抵穗后注重调查研究,曾集粤秀、越华、羊城三书院肄业生数百人,借学政考棚开四事问为观风试.关于观风试的日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册写为:"1839年3月",即与林则徐"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烟土全部交出,听候处理"一事发生在同一个月份.牟安世新作《鸦片战争》则写为:"三月十八日"(道光十九年二月四日).其他史著如鲍正浩的《鸦片战争》(新知识出版社出版)、俞沛铭的《鸦片战争》(中华书局出版)、刘培华的《鸦片战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等也都持是说.笔者以为诸说均误.  相似文献   

19.
道光三十年(1850)九月,清廷决定起用当时已致仕回原籍养病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驰赴广西剿办天地会起义军和洪秀全领导的正在酝酿起义的拜上帝会众。农历十月初二日,林公由福州抱病起程,途中于十月十九日逝于广东潮州普宁县行馆,临终时有“星斗南”一语。“星斗南”三字作何解释?此语因涉及分析研究林公死因,究系病逝还是被奸徒暗害,因而诸家考证,众说纷坛。比较权威的有两释;一释认为“星斗南”实系福州方言“新豆栏”讹音”。“新豆拦”是广州一条街名,其附近系十三行洋商聚居区,因林公在广东严禁鸦片,深受洋商及其代理人(…  相似文献   

20.
谱牒之学,魏晋以来已受重视,清代学者尤好此学。历代名宦学人多有年谱,一代伟人林则徐独付阙如。来新夏教授以中国近代史见长,兼攻谱牒之学,曾以所著《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为学林推重,几为治清史与近代史者案头必备工具书,另有《林则徐年谱》及其增订本先后面世,补近代名人谱传之缺陷。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近代以来民族耻辱得以彻底湔雪。在这样的历史氛围下,人们对在鸦片战争中坚决抵抗外侮,历尽艰辛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格外怀念。《林则徐年谱新编》(以下简作《年谱》)的出版适逢其时。该书以丰富可靠的资料,谨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