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民俗特性与广州经济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代民俗学从乡村民俗到都市民俗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出发 ,探讨作为物质民俗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经济民俗的基本功能 ,并在此基础上 ,从历史的客观规律和现状的演变形态分析了广州经济民俗的特点。本文认为 ,广州特有的经济活动与民俗的互为作用 ,形成了广州的民俗文化 ,其中 ,经济民俗是最具有广州地域特色的 ,是广州民俗文化的主体。原因在于两方面 :一是广州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港口城市 ,经济活动频繁 ,形成了重商轻仕的传统 ;二是广州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民俗传承悠久 ,富有强固的生命力 ,足以保存原有的传统意识。民俗文化与经济活动互动 ,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一体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民俗”,指民间的风俗与习惯。它的英文原字是FOLKLORE,意为“民众智识”。这一概念,本由英国学者汤姆斯氏于一八四六年所归纳,是用来代替旧名“民间旧俗”的。民俗的分类有数种,但主要的可分为“传袭的”与“心理的”两种。传袭的民俗较多,如习惯,仪式,信仰等。所谓传袭,主要是指继承祖先的行事。这是由于人们对于文明和新知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 ,鲁迅世界是神奇多彩的 ,要真正认识鲁迅 ,就必须进行立体的全面考察 ,在深入鲁迅的同时 ,还要跳出鲁迅 ,只有选好方位 ,站得越高 ,才能看得越清越透。  相似文献   

4.
安溪是闽南山区。李光地的故乡湖头,在清代属感化里。这里,“上达汀、漳,下连兴、泉,商旅毕至,舟车可通,居民环绕,绣壤相错,其间市肆,倍于邑内。土风文物,非别里所得而班也”,有“小泉州”之称,商业、交通都较发达。在这样的环境中,“光地少无声色之好,衣食载取粗给,经年不奏丝竹,门馆寂寥,无有私谒。自释褐至登宰辅,不改其素。潜心探索性命之旨,至于图象之秘,声气之元,历法西算之微,无不精究洞彻”(《安溪县志》卷之七《人物上·李簸光地》)。他不好声色,粗衣淡食,不奏丝行,不多交往,故能全心研究理学等,著作甚丰。李光地曾为《安溪县志》作序,题为“邑人李光地序”,序中提到地方志书可“知民生  相似文献   

5.
民俗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很大。只有对民俗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批判地继承,才能更好地吸取其中闪耀光彩、可资借鉴的良俗,根除那些禁锢和毒害人们的陈规陋俗,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地发展。 民俗的社会性决定了它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民俗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普遍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目连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晓平 《晋阳学刊》2001,6(3):71-77
鲁迅对目连戏的认识及目连戏对鲁迅创作的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柯仲平,原名柯维翰,曾用名冬山。1902年1月25日出生在云南省广南县城内一个没落的小地主家底。早年参加过学生运动,肄业于北平法政大学法律系,曾在狂飙社出版部,创造社出版部工作。大革命时期,参加过党领导的上海工人秘密斗争,组织过秘密工会。1924年前后开始写抒情诗,多发表在当时的《语丝》、《洪水》、《狂飙》和《草原》等杂志。还出版过抒情长诗《海夜歌声》和大型诗剧《风火山》。1927年在西安陕西省立一中做国文教员,同年夏,在西安讲习会讲《革命与艺术》,对文艺的社会作用有过精辟见解。1929年在上海建设大学任国文教授。1930年经潘汉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中央《红旗日报》采访员,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同志是我党早期历史上有威信的领导人之一,是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他在争取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的伟大斗争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瞿秋白同志在上海坚持三年斗争。在此期间,他同鲁迅并肩战斗,结下了亲密的友谊。这一段光荣历史,至今仍然是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胡适     
<正> 关于鲁迅与胡适的关系,不少现代文学史和文章都把他们说成一开始就是对立的,好象他们之间不存在任何交往,只有鲁迅对胡适的口诛笔伐。有些文章甚至把鲁迅与胡适在一些问题上明明有一致的观点,也把它“改造”成为“对立面”。至于鲁迅与胡适在五四前后存在的一段友谊史,只好讳莫如深,束之高阁了。这里想根据史实,对长期被“禁锢”的鲁迅与胡适前期一度存在的友谊,作一必要的回顾,对鲁迅与胡适后来的对立,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吴宓与鲁迅     
本文通过对吴宓生平的介绍 ,以及鲁迅与“学衡派”之间斗争的剖析 ,用大量事实证明 ,鲁迅批评《学衡》没有点作者的名 ,完全是对文不对人。驳斥了“鲁迅主要批评的对象是吴宓”的观点 ,主张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客观地评价吴宓 ,更加深入地研究鲁迅 ,得出一个尽可能准确的历史结论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治学     
被当今世界公认为人类有史以来十大作家之一的鲁迅,同时也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伟大学者。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接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若干学科,后来经过长期刻苦治学和勇于在变革现实社会的斗争中不断地探索、总结,这不仅促进了鲁迅世界观的转变,奠定了鲁迅坚实的学术根柢,使他的学识既博大且精深,而且对于他的文学创作,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鲁迅比起许许多多缺乏高度文化科学素养的所谓“纯”作家来,他的高明之处与迥异之处,我以为就在于他既有艺术家的敏感又有学者的沉思。一生治学的鲁迅,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中都有精深的造诣和辉煌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治学经验和从事学术研究的科学方法。探讨他的治学经验及学术成就,是我们全面学习鲁迅,继承鲁迅思想遗产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笔名西谛、郭新源,福建长乐人.他在北京念书期间认识鲁迅.一九二一年一月四日,文学研究会在北京中山公园今雨轩开成立会.郑振铎曾致函周作人,约请鲁迅参加,当时鲁迅因病,未能出席.同年四月,郑振铎到上海编《时事新报·学灯》,一九二三年主编《小说月报》,曾多次邀请鲁迅写稿.后来因讨论问题,合编笺谱,出版书籍,关系越来越密切.一九三五年间,他曾积极支持鲁迅编辑出版瞿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孔子     
鲁迅与孔子蔡正发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孔子批判、对旧礼教抨击最猛烈者,历来首推鲁迅,始终未改变反孔立场者,历来也公推鲁迅。那么鲁迅是否全盘否定了孔子呢?笔者以为不仅未全盘否定,而且不论在言论还是行动方面,鲁迅对孔子都有诸多肯定。一、鲁迅之著作对孔子有所肯...  相似文献   

14.
田汉与鲁迅     
在三十年代,田汉与鲁迅曾有过很多交往.在交往中他们结下了战斗友谊,也产生了一些误解.直到今天,人们只知道田汉是鲁迅所说的“四条汉子”之一,甚至误以为田汉曾化名“绍伯”攻击过鲁迅等等,不论是鲁迅的著作还是田汉的著作的“注释”仍然认为“绍伯”就是田汉的化名.实际上,有些事情完全是因时代的关系由“误解”产生的.为了进一步弄清田汉与鲁迅交往中的一些事情,诸如“四条汉子”问题,“绍伯”文章的由来等问题,笔者依据所收集到的一些资料作如下论述,以就教于各位专家.田汉与鲁迅的交往始于1927年.据《鲁迅日记》1927年11月23日载:“晚得田汉信,夜复.”田汉的信遗失,内容不得而知.当时,正是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笼罩文坛的时期.鲁迅和田汉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展开着斗争.鲁迅以杂文为武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迫害进步文化事业的罪行;田汉则以戏剧为阵地,创办南国社,带领学生以穷干苦干的精神开展“民众的戏剧”运动,通过戏剧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内战、追求真理、向往自由光明的进步思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尼采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尼采是十九世纪德国的反动思想家。但是,本世纪初,尼采思想风靡一时的时候,曾给世界观正在形成的青年鲁迅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到二十年代鲁迅成为共产主义者以后才彻底清除。资产阶级文人学者说鲁迅是中国的尼采,自然是恶意的诽谤;但尼采思想确曾给鲁迅以影响,这是历来鲁迅研究者一致公认的。但如何正确地理解思想史上这一复杂的现象,仍是鲁迅研究者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6.
胡风与鲁迅     
本文的宗旨,完全不在于讨论胡风与鲁迅的个人关系。一般说来,作家之间的个人关系,同他们的文艺思想一致或不一致,固然有某种联系,但并非一回事。因此,对于研究工作来说,它也许能说明什么,也许什么也不能说明,胡风和鲁迅这个题目的应有主义,同样不在这一点。本文也不打算讨论在例如。“两个口号”论争这样的具体事件中,胡风和鲁迅的共同见解。因为,个别事件或某个问题上的一致或不一致,也未必就能说明作家之间文艺思想根本点上的联系及其性质。而胡风和鲁迅文艺思想根本点上的联系及  相似文献   

17.
<正> 鲁迅在世的时候,欧美的文豪评论过鲁迅作品的,是罗曼·罗兰,而与鲁迅见过面、谈过话的则是萧伯纳。翻译的序跋除外,鲁迅为外国作家写专文最多的也是萧伯纳。本文不拟详细描绘二人的会面,而是对鲁迅与萧伯纳的思想与创作进行比较与反省,并探究萧伯纳对鲁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鲁迅著述中,五次提到刘文典:见于《日记》中三次(两次见面,一次购买刘所著《淮南鸿烈集解》),见于《鲁迅致许广平书简》一次,见于《二心集·知难行难》一次。刘文典(字叔雅),安徽合肥人,生于1890年(注),1958年卒于云南大学。鲁迅和他,都是章太炎的学生,在日本时并不相识,在北京大学教书时才开始见面。刘文典说:“我们是少年同门,中年同事,比泛泛的朋友稍要亲密些。”  相似文献   

19.
翻开《鲁迅日记》,关于吴奚如与鲁迅的关系,似乎很简单,只有1936年4月23日这一天有过记载,而且只有“得奚如信”这短短四个字,再别无其它。但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吴奚如自第一次见到鲁迅,直到最后与鲁迅诀别,前后时间整整三年。在这三年里,他们一直战斗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关系十分亲密。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弩机     
民国初年,鲁迅先生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第一科科长,按照当时职责规定,“搜集古物事项”是他主管的一个内容,弩机就是他搜求古物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1915年1月28日的《鲁迅日记》里载:“夜杨莘士赠古泉六枚,又小铜器一枚,似是残蚀弩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